廣州白紋伊蚊發(fā)育特征及感染登革病毒媒介能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11:17
目的:了解廣州地區(qū)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對白紋伊蚊幼蟲的生長發(fā)育、成蚊密度和登革熱流行趨勢的影響。以實驗室環(huán)境作為對照,模擬野外環(huán)境,探索白紋伊蚊對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和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為后續(xù)研究我國不同地理區(qū)域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白紋伊蚊對登革病毒感染性差異奠定基礎。方法:野外采集的廣州株和實驗室馴化的實驗室株白紋伊蚊均在野外環(huán)境和標準實驗室環(huán)境進行幼蟲生命表實驗,記錄幼蟲生長發(fā)育情況,分析不同實驗環(huán)境下不同季節(jié)幼蟲的發(fā)育差異。在野外環(huán)境進行成蚊夏季和冬季生命表實驗,記錄分析夏冬季成蚊的生存和產(chǎn)卵情況。采用BG-Sentinel trap(BG-trap)在廣州市校園、公園、小區(qū)三種不同生境開展為期一年蚊蟲種群密度調(diào)查,用廣義估計方程(GEE)分析每月登革發(fā)病人數(shù)與溫度、降雨量和白紋伊蚊密度的關(guān)系。分別于人工氣候箱模擬廣州夏季野外環(huán)境和標準實驗室環(huán)境,口飼感染白紋伊蚊登革病毒,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感染后第7天、14天蚊蟲頭部、卵巢、中腸的感染情況和病毒量。結(jié)果:野外環(huán)境下,廣州株白紋伊蚊不同季節(jié)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不同季節(jié)幼蟲發(fā)育至羽化的時間不全相同,春季約15日,夏秋季約9日,...
【文章來源】:南方醫(yī)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野外實驗環(huán)境??Fig.?1-1?Wild?experimental?condition??3.32實驗室環(huán)境??
?第一章廣州野外環(huán)境下白紋伊蚊生命量表研究???夏秋兩季化蛹率在95.0%以上,而冬季化蛹率為86.7%。廣州株夏秋冬三季的羽??化率在90.0%以上,春季羽化率最低,為78.3%。實驗室株夏秋兩季羽化率在??95.0%以上,春冬兩季較低,分別為72.5%、71.7%。??E3春季□夏季圖秋季■冬季?A??HI?I?1?■??價■■■??廣州株化蛹率實驗室株化蛹率廣州株羽化率實驗室株羽化率??□春季n夏季■秋季■冬季?B??10i?瘡?fm:T[mi?r*??::■?■?il?il??t:m?H?1?II??廣州株化蛹率實驗室株化蛹率廣州株羽化率實驗室株羽化率??圖1-2野外環(huán)境(A)、實驗室環(huán)境(B)下白紋伊蚊化蛹率和羽化率??Fig.?1-2?pupation?rate?and?adult?emergence?rate?ofAe.?albopictus?in?wild??conditions(A)/Laboratory?conditions(B)??每個實驗環(huán)境的每株蚊蟲為一組,即野外環(huán)境下廣州株、野外環(huán)境下實驗室??株、實驗室條件下廣州株、實驗室條件下實驗室株各為一組。每組化蛹率進行時??間上的縱向比較,卡方檢驗分析每組不同季節(jié)化踴率的差異。由于樣本中存在小??于5的樣本數(shù),選擇Hsher精確檢驗。發(fā)現(xiàn)野外環(huán)境下廣州株和實驗室株四個季??6??
?第一章廣州野外環(huán)境下白紋伊蚊生命量表研究???35??°??r;;????^?秋季??15?冬季??10????0?10?20?30?40??實驗期間天數(shù)??圖1-6野外實驗期間溫度變化??Figure?1-6?Temperature?changes?during?experiments?in?the?wild??4.5幼蟲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運用有效積溫理論,和線性回歸方程T=T〇+Kxb,預測白紋伊蚊羽化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的估值。線性回歸方程模型的R2為0.649,回歸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模型的自變量參數(shù)如表1-3:??表1-3線性回歸模型參數(shù)??Table?1-3?parameters?of?linear?regression?model??自變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差?t?p值??常量?15.178?0.443?34.236?<0.001??1/D?97.185?4.911?19.789?<0.001??模型回歸系數(shù)的P值均小于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白紋伊蚊羽化的起始溫度??。盀椋保担保罚°(:,羽化所需的有效積溫為97.丨85度,日(°〇(1)。??4.6幼蟲實驗期間光照強度變化??野外環(huán)境下不同季節(jié)光照如圖1-7所示。夏季光周期最長,為14小時,冬??季光周期最短,為11小時。四季光照強度在11時至13時達到最大,最大可達??1400?lux。夏季平均光照強度最大,為2340?lux。秋季平均光照強度最小,為1003??lux〇??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登革熱流行風險空間模擬與預測[J]. 鄭斕,任紅艷,施潤和,魯亮.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9(03)
[2]2014-2016年廣東省梅州市城區(qū)成蚊密度監(jiān)測結(jié)果分析[J]. 楊劍鋒,侯秀華.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2018(07)
[3]媒介白紋伊蚊監(jiān)測和控制技術(shù)研究及應用進展[J]. 李晨穎,陳曉光.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8(07)
[4]登革疫苗研發(fā)新進展[J]. 楊永紅,宋璋瑤,鄭學禮.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8(01)
[5]不同溫度下白紋伊蚊成蚊生存時間比較研究[J]. 段恒璐,楊軍,王義冠,劉蓉蓉,師燦南,魯亮,劉起勇.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7(03)
[6]Meteorological influences on dengue transmission in Pakistan[J]. Suleman Atique,Shabbir Syed Abdul,Chien-Yeh Hsu,Ting-Wu Chu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2016(10)
[7]防蚊滅蚊宣傳知識要點[J]. 首都公共衛(wèi)生. 2016(02)
[8]溫度對白紋伊蚊種群發(fā)育的影響[J]. 夏儀,劉洪霞,湯泓,李穎,殷為申,蔡恩茂.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6(02)
[9]2006—2013年中國19省白紋伊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J]. 吳海霞,劉起勇,劉小波,魯亮,郭玉紅,岳玉娟. 疾病監(jiān)測. 2015(04)
[10]不同溫度下白紋伊蚊發(fā)育情況的觀察[J]. 李菊林,朱國鼎,周華云,唐建霞,曹俊.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5(01)
博士論文
[1]南京市白紋伊蚊種群遺傳學研究[D]. 張恒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2015
碩士論文
[1]白紋伊蚊成蚊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生存繁殖能力變化研究[D]. 段恒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7
[2]廣州2014年登革熱流行特征及氣候、蚊媒對廣州登革熱發(fā)病的影響[D]. 李曉寧.廣東藥學院 2015
本文編號:3111344
【文章來源】:南方醫(yī)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野外實驗環(huán)境??Fig.?1-1?Wild?experimental?condition??3.32實驗室環(huán)境??
?第一章廣州野外環(huán)境下白紋伊蚊生命量表研究???夏秋兩季化蛹率在95.0%以上,而冬季化蛹率為86.7%。廣州株夏秋冬三季的羽??化率在90.0%以上,春季羽化率最低,為78.3%。實驗室株夏秋兩季羽化率在??95.0%以上,春冬兩季較低,分別為72.5%、71.7%。??E3春季□夏季圖秋季■冬季?A??HI?I?1?■??價■■■??廣州株化蛹率實驗室株化蛹率廣州株羽化率實驗室株羽化率??□春季n夏季■秋季■冬季?B??10i?瘡?fm:T[mi?r*??::■?■?il?il??t:m?H?1?II??廣州株化蛹率實驗室株化蛹率廣州株羽化率實驗室株羽化率??圖1-2野外環(huán)境(A)、實驗室環(huán)境(B)下白紋伊蚊化蛹率和羽化率??Fig.?1-2?pupation?rate?and?adult?emergence?rate?ofAe.?albopictus?in?wild??conditions(A)/Laboratory?conditions(B)??每個實驗環(huán)境的每株蚊蟲為一組,即野外環(huán)境下廣州株、野外環(huán)境下實驗室??株、實驗室條件下廣州株、實驗室條件下實驗室株各為一組。每組化蛹率進行時??間上的縱向比較,卡方檢驗分析每組不同季節(jié)化踴率的差異。由于樣本中存在小??于5的樣本數(shù),選擇Hsher精確檢驗。發(fā)現(xiàn)野外環(huán)境下廣州株和實驗室株四個季??6??
?第一章廣州野外環(huán)境下白紋伊蚊生命量表研究???35??°??r;;????^?秋季??15?冬季??10????0?10?20?30?40??實驗期間天數(shù)??圖1-6野外實驗期間溫度變化??Figure?1-6?Temperature?changes?during?experiments?in?the?wild??4.5幼蟲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運用有效積溫理論,和線性回歸方程T=T〇+Kxb,預測白紋伊蚊羽化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的估值。線性回歸方程模型的R2為0.649,回歸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模型的自變量參數(shù)如表1-3:??表1-3線性回歸模型參數(shù)??Table?1-3?parameters?of?linear?regression?model??自變量?回歸系數(shù)?標準誤差?t?p值??常量?15.178?0.443?34.236?<0.001??1/D?97.185?4.911?19.789?<0.001??模型回歸系數(shù)的P值均小于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白紋伊蚊羽化的起始溫度??。盀椋保担保罚°(:,羽化所需的有效積溫為97.丨85度,日(°〇(1)。??4.6幼蟲實驗期間光照強度變化??野外環(huán)境下不同季節(jié)光照如圖1-7所示。夏季光周期最長,為14小時,冬??季光周期最短,為11小時。四季光照強度在11時至13時達到最大,最大可達??1400?lux。夏季平均光照強度最大,為2340?lux。秋季平均光照強度最小,為1003??lux〇??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登革熱流行風險空間模擬與預測[J]. 鄭斕,任紅艷,施潤和,魯亮.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9(03)
[2]2014-2016年廣東省梅州市城區(qū)成蚊密度監(jiān)測結(jié)果分析[J]. 楊劍鋒,侯秀華.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2018(07)
[3]媒介白紋伊蚊監(jiān)測和控制技術(shù)研究及應用進展[J]. 李晨穎,陳曉光.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8(07)
[4]登革疫苗研發(fā)新進展[J]. 楊永紅,宋璋瑤,鄭學禮.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8(01)
[5]不同溫度下白紋伊蚊成蚊生存時間比較研究[J]. 段恒璐,楊軍,王義冠,劉蓉蓉,師燦南,魯亮,劉起勇.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7(03)
[6]Meteorological influences on dengue transmission in Pakistan[J]. Suleman Atique,Shabbir Syed Abdul,Chien-Yeh Hsu,Ting-Wu Chu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2016(10)
[7]防蚊滅蚊宣傳知識要點[J]. 首都公共衛(wèi)生. 2016(02)
[8]溫度對白紋伊蚊種群發(fā)育的影響[J]. 夏儀,劉洪霞,湯泓,李穎,殷為申,蔡恩茂.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6(02)
[9]2006—2013年中國19省白紋伊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J]. 吳海霞,劉起勇,劉小波,魯亮,郭玉紅,岳玉娟. 疾病監(jiān)測. 2015(04)
[10]不同溫度下白紋伊蚊發(fā)育情況的觀察[J]. 李菊林,朱國鼎,周華云,唐建霞,曹俊.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5(01)
博士論文
[1]南京市白紋伊蚊種群遺傳學研究[D]. 張恒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2015
碩士論文
[1]白紋伊蚊成蚊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生存繁殖能力變化研究[D]. 段恒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7
[2]廣州2014年登革熱流行特征及氣候、蚊媒對廣州登革熱發(fā)病的影響[D]. 李曉寧.廣東藥學院 2015
本文編號:3111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1113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