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某鈾礦工人周圍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yī)學所輻射防護與核應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職業(yè)病防治研究院;江西省職業(yè)病防治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100606) 衛(wèi)生行業(yè)科研專項(201002009)
【分類號】:R1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葉安方;王相果;倪倩影;汪曉宇;王毅明;;236名鈾礦工染色體畸變及外周血象的初步研究[J];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2012年04期
2 張學清;陳英;王治東;王遠;周平坤;;健康成人自發(fā)染色體畸變率與微核率的本底狀況再分析[J];癌變.畸變.突變;2014年01期
3 楚慧珠;郜艷暉;鄒宇華;李伯靈;;負二項回歸和Poisson回歸在改水降氟效果中的對比分析[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08年06期
4 林海輝;曾錫慎;麥維基;賈育新;劉小蓮;;2003-2007年廣東省放射工作人員受照劑量水平與分析[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13年05期
5 葉安方;王相果;倪倩影;宣志強;;浙江省不同工種放射工作人員周圍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2年05期
6 胡躍華;匡翔宇;金承剛;Hasanat Alamgir;馬林茂;馮國雙;于石成;;復雜抽樣Poisson回歸分析方法及應用[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海平;俞詩源;陳玉琴;王昱;郭婷婷;馮紅麗;賈艷芳;;X射線輻射對仔鼠體重、皮毛生長及肝、腎臟組織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響[J];動物學報;2008年06期
2 謝利德,姚偉娟,陳凱,杜紅梅,張秋實,孫大公,文宗曜;~(60)Co輻射造成活體紅細胞變形與取向的異常變化[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1年01期
3 宋立川,,文宗曜,馬維原,劉永葆,饒用清;~(60)Co-γ輻射對紅細胞變形性的影響[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1996年01期
4 鞠桂芝,付士波,劉建香,劉樹錚;電離輻射對EL-4細胞倍增時間的影響[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5 王宏芳;林曉晨;李雪靜;李靜;徐坤;宋秀玲;李娟;;松茸多糖對X射線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保護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5期
6 劉揚;張薇;李松;孫延紅;張萱;龔守良;;電離輻射和5-氟尿嘧啶對EL-4細胞周期的解偶聯(lián)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1期
7 羅云霄,高鳳桐,趙,孫春華, 盧震霞;~198Au膠體海棉狀血管瘤內間質注射療法的臨床評價[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年05期
8 張興祥;射線防護織物與防護服的研究現(xiàn)狀[J];產業(yè)用紡織品;1994年01期
9 杜杰;陳英;閆學昆;張學清;王仲文;方軍;;18.8MeV質子與~(60)Coγ射線誘發(fā)人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比較[J];輻射防護通訊;2009年03期
10 閆學昆;杜杰;金仁喜;張學清;陳英;;CB法微核實驗中雙核細胞與微核的識別標準探討[J];輻射防護通訊;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呂慧敏;賈珂君;張翠蘭;王春燕;齊雪松;涂序珉;王平;蘇旭;;長期接觸含放射性稀土混合粉塵對職業(yè)人員細胞遺傳學效應[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8年
2 曾發(fā)貴;汪傳高;杜杰;王治東;穆曉峰;李坤鵬;張學清;陳英;;不同LET射線低劑量照射誘發(fā)染色體畸變的量效關系研究[A];低碳生活與健康損害論壇——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風險評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十三屆學術會議暨第四屆第5次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劉俊梅;許妍;;頭頸部腫瘤放療皮膚反應的護理[A];2012年“河南省腫瘤?谱o士職業(yè)安全防護及新技術交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潘英杰;李玉成;;積極推進鈾廢石、尾礦地下處置[A];第四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亞莉;電離輻射誘導人乳腺癌MCF-7細胞自噬及其與凋亡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毛亞虹;裝飾建材輻射劑量模式及其無損檢測篩選方法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蔣海河;不同損傷因素對血管內皮細胞釋放vWF、PAI-1和t-PA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8年
4 宋浩;放射性肺損傷的預測和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楊艷明;乏氧/輻射雙敏感啟動子介導shTRAIL聯(lián)合放射治療肺癌的體外抑瘤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王劍鋒;pEgr-1-AIF_(△1-480)基因—放射治療乳腺癌的體外抑瘤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劉永哲;抑癌基因p16、Bcl11b及Ikaros與輻射誘發(fā)胸腺淋巴瘤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李長鋒;靶向Survivin的RNAi聯(lián)合放射治療肺腺癌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閆學昆;CB法微核圖像自動分析關鍵技術研究與系統(tǒng)實現(xiàn)[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10 廖庚進;肝卵圓細胞在燒傷后的增殖狀況及其對放射性多臟器傷的作用[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超;CpG-ODN減輕輻射損傷作用的效應及其機理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2 王靜;苯作業(yè)工人生物效應標志物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羅磊;一種基于AT89S52單片機的中子儀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侯知佑;氮氧自由基R-1對L-02細胞和GES細胞的輻射防護作用及相關機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5 姜亦瑤;慢性放射性肺損傷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桂林醫(yī)學院;2011年
6 梁保輝;食管腫瘤放療體積演化實驗與動力學模型[D];蘇州大學;2011年
7 陳鳳;電離輻射誘發(fā)孕鼠體內旁效應的初步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馮瑋;咖啡酸苯乙酯抗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損傷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高超;急性β射線皮膚損傷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caspase-8表達及其與時間相關性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10 王淑偉;迷迭香酸對放射致DNA損傷的防護作用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玉書,關樹榮,張秀霞;人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自發(fā)率及其與性別年齡關系的研究[J];癌變.畸變.突變;1994年01期
2 王秋艷;;215名放射工作人員染色體畸變率及微核率的測定[J];輻射防護;2006年04期
3 周美娟,鄭莉,丁振華;輻射對造血系統(tǒng)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冊);2004年03期
4 曹淑媛 ,周振英 ,李云華 ,余翠芳 ,鄧志誠 ,李光宇 ,李勇 ,姜心一;93例正常人的染色體分析[J];核防護;1978年03期
5 李小芳;呂玉民;;放射工作人員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和微核分析[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王玉書,王知權,唐衛(wèi)生,陳振軍,古傳瓊;對影響胞質分裂阻斷微核自發(fā)率因素的探討[J];中國輻射衛(wèi)生;1992年02期
7 麥維基;曾錫慎;賈育新;劉小蓮;;大亞灣核電站維修人員職業(yè)外照射監(jiān)測結果與分析[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8年03期
8 楚慧珠;郜艷暉;鄒宇華;李伯靈;;負二項回歸和Poisson回歸在改水降氟效果中的對比分析[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08年06期
9 王恰;孫杰;張洪濤;梁曉陽;郭集軍;廖國蘭;;鈾礦放射工作人員染色體畸變及微核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年01期
10 薛付忠,王潔貞,馬希蘭;疾病空間分布狀態(tài)的負二項分布概率生成模型的討論[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洪星,王德啟,張維艷,汪晶冰,曹秀華,劉湘彬;七條染色體畸變伴低智、多動一例[J];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2004年02期
2 王秀蘭;徐健峰;;盤錦市醫(yī)療放射職業(yè)人群染色體畸變的調查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6年02期
3 符開倫;唐新華;朱寶生;;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肺癌第6號染色體畸變[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年06期
4 李貞;商希梅;劉偉;孫作忠;馬馳;安艷;;輻射誘發(fā)染色體畸變定量分析的研究進展[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8年03期
5 趙小平;余紅;李潔;黃燕;稅青林;;外周血中單個細胞染色體畸變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年15期
6 曾艷;許平;范佳鳴;張麗芳;錢磊;;新發(fā)染色體畸變與受孕時間的關系[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9年08期
7 龔新順;;篩選常染色體畸變[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遺傳學分冊;1979年02期
8 王知權,周宏遠,高曉平,廖文滿,黃覺民;診斷性X-線照射后的染色體畸變分析[J];遺傳;1982年03期
9 楊寶辰;射線接觸者(174例)的染色體畸變[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82年02期
10 王國良;有關細胞動力學的自發(fā)與誘發(fā)染色體畸變的頻率及類型[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198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化金;;36例31種染色體新核型被定為世界首報[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2 任海燕;劉志紅;王增瑾;;包頭地區(qū)射線從業(yè)人員染色體畸變分析[A];新世紀預防醫(yī)學面臨的挑戰(zhàn)——中華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周長慧;王征;常艷;;基于八腔室玻片的染色體畸變初篩方法的建立與驗證[A];2010年全國藥物毒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羅偉立;程初愷;;甘肅省工業(yè)χ射線探傷人員染色體畸變[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醫(yī)學與防護學分會第三次全國中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1年
5 高梅;朱春花;曲保恩;;左旋泮托拉唑鈉對中國倉鼠肺細胞染色體畸變作用[A];2013年(第三屆)中國藥物毒理學年會暨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論壇論文摘要[C];2013年
6 高梅;朱春花;曲保恩;;左旋泮托拉唑鈉對中國倉鼠肺細胞染色體畸變作用[A];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7 杜維霞;傅穎華;雷淑杰;陸雪;陳德清;;新生兒與成人淋巴細胞對輻射誘發(fā)染色體畸變敏感性比較[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8 余小艷;吳建橋;;單個細胞染色體畸變的遺傳學分析及實驗對策[A];基因開啟未來:新時代的遺傳學與科技進步——湖北省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9 楊業(yè)鵬;賈鳳蘭;周梅;蔣建軍;徐厚恩;;硝酸鑭對大鼠骨髓細胞微核形成和染色體畸變的影響[A];中國毒理學會第三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1年
10 賈文英;程琳;史弘道;;醫(y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及丙烯酰胺染色體畸變研究(摘要)[A];醫(y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奧美定)論文匯編(第二輯)[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董映璧;地磁場改變導致染色體畸變[N];科技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熊瑋;人肺癌染色體畸變及其與耐藥關系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1年
2 舒震;Galectin-1促進SAC失活和染色體畸變[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3 馬曉飛;電離輻射誘發(fā)小腸粘膜上皮細胞損傷修復過程中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及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D];蘭州大學;2013年
4 韓麗;艾煙的毒理學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姚玉華;低劑量電離輻射對醫(yī)用X射線工作者染色體畸變的影響[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王云華;三例染色體畸變病例的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歡歡;XPC表達缺失影響染色體畸變的分子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4年
4 曲雙;早先輻射事故受照者染色體畸變分析和AFM觀察[D];吉林大學;2003年
5 李增剛;氟嗎啉誘導V79和CHL細胞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秦宏冉;異常高氡溫泉對周圍居民健康影響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7 李瑛;GMA致16HBE細胞遺傳物質損傷及對修復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8 張?zhí)鞂?食管癌染色體畸變及其與臨床病理參數相關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981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49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