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乘務員休閑與職業(yè)倦
本文選題:列車乘務員 + 休閑 ; 參考:《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年09期
【摘要】:目的探討列車乘務員休閑與職業(yè)倦怠、心理健康的關系。方法采用休閑問卷、Maslach倦怠量表和康奈爾醫(yī)學指數(shù)問卷對3 177名列車乘務員進行施測,并利用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jié)果休閑娛樂、體育鍛煉、興趣愛好與情感衰竭、去個性化、CMI總分呈顯著的負相關(r=-0.06~-0.17,P0.01),休閑娛樂、體育鍛煉、興趣愛好與自我成就感呈顯著的正相關(r=0.08~0.11,P0.01),情感衰竭、去個性化與CMI總分呈顯著的正相關(r=0.36~0.38,P0.01),自我成就感與CMI總分呈顯著的負相關(r=-0.08,P0.01),職業(yè)倦怠對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β=0.32,P0.001);休閑在職業(yè)倦怠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顯著,中介效應的大小為10.71%。結(jié)論休閑對于保障列車乘務員心理健康,有效阻隔職業(yè)倦怠困擾具有重大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job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f train attendants. Methods 3 177 train attendants were tested by Maslach Burnout scale and Cornell Medical Index questionnaire,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reation, physical exercise, hobbie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depersonalization and CMI.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physical exercise, interest and self-achievement,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epersonalization and total score of CMI (0.36 / 0.38 / P0.01a),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accomplishment and total score of CMI. Job burnout had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尾 0.32 / P0.001), and leisure had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job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The intermediate effect was 10.71%. Conclusion Leis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rain attendants' mental health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job burnout.
【作者單位】: 云南省傳染病?漆t(yī)院;云南省心理衛(wèi)生中心醫(yī)務科;云南技師學院人事處;
【分類號】:R1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馮鐵蕾;黃暉;;大學生休閑行為與心理健康關聯(lián)性分析[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李霞;谷金君;李曉雯;張雪芹;吳秀榮;;傳染病防疫人員職業(yè)倦怠的產(chǎn)生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年01期
3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年05期
4 張莎;唐立;;國內(nèi)醫(yī)務人員職業(yè)倦怠研究評述[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1年10期
5 吳萍萍;駱宏;;大學生的休閑性身體活動與心理健康[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年03期
6 那軍;邢立瑩;楊曉麗;李寧;于連政;羅妍;張淑娟;楊明;潘國偉;;職業(yè)風險、工作壓力和組織公平對醫(yī)生工作倦怠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年1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敏;莊偉;曹暉;趙富才;;高職大學生完美主義與自我接納、交往焦慮的關系[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吳新雷;劉海燕;;重點高中學生運動情緒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之間關系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年05期
3 李潔;甘怡群;周宇;;建筑設計師完美主義與工作倦怠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4 戴群;姚家新;;體育鍛煉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關系: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5 孟秀紅;黃朝輝;孫瑩;陶芳標;萬宇輝;許韶君;;應對方式對生活滿意度和抑郁、焦慮癥狀關聯(lián)的中介效應[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5期
6 盧敏;殷恒嬋;郭建富;;人際關系在運動影響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應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7 劉洋;郭玉江;;身體自尊在職業(yè)女性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模型檢驗[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8 張磊;殷恒嬋;王茜;傅雪林;;應對策略在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能力與壓力間的中介作用[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9 吳健;陳善平;潘華山;梁建平;;在鍛煉情境下2種運動承諾結(jié)構(gòu)模型的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閔亮;;基于工業(yè)數(shù)據(jù)的外部融資依賴與行業(yè)波動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與人際能力、社會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關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胡保玲;云樂鑫;;網(wǎng)絡顧客購買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顧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師離職傾向影響因素實證分析[A];第四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褚榮偉;;調(diào)節(jié)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營銷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沛;陳莉;;懲罰和社會價值取向?qū)参锲穬呻y中人際信任和合作行為的影響[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6 王茹;賈軍;;優(yōu)秀運動員目標定向、認知特質(zhì)焦慮與自信關系的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杜運周;任兵;陳忠衛(wèi);;先動性,合法化與中小企業(yè)成長——一個中介模型及其啟示[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范明;肖璐;;高管團隊信任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團隊沖突的中介作用[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9 易學東;高博;;網(wǎng)店形象通過信任中介作用影響顧客購買意向[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市場營銷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10 黃海艷;李乾文;;研發(fā)團隊的人際信任、交互記憶系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績效[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聯(lián)結(jié)性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丁楠;高管團隊社會網(wǎng)絡、運作過程與績效間關系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花貴如;投資者情緒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萬益遷;中國企業(yè)國際市場進入戰(zhàn)略決策模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職業(yè)彈性研究:結(jié)構(gòu)及其前因后效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仁江;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業(yè)導向與企業(yè)績效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楊廷鈁;知識員工自我管理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及其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秦偉平;新生代農(nóng)民工工作嵌入:雙重身份的作用機制[D];南京大學;2010年
9 馮旭;服務創(chuàng)新過程中一線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應洪斌;產(chǎn)業(yè)集群中關系嵌入性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費者信任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年晶;兒童忽視與社會行為、同伴接納性的關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閻巍;企業(yè)員工的主動性人格與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和反生產(chǎn)行為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華;教師期望對小學生人格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紅梅;蒙漢父母教育價值觀、教養(yǎng)方式與小學生人格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柳中華;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與擇業(yè)焦慮的關系[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姜亮;顧客感知價值與顧客滿意、行為傾向關系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丹;卷入程度對品牌偏好的影響:廣告訴求的緩沖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曜;社會支持對自考生壓力源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瑞燕;;醫(yī)務人員工作倦怠與生命質(zhì)量的相關性研究[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年01期
2 廖成發(fā);唐宏;張嫻;;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倦怠及干預對策[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丁煥娟;孫美紅;;合理情緒療法培訓在防治護士職業(yè)倦怠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9年08期
4 朱偉;王治明;王綿珍;蘭亞佳;吳思英;;醫(yī)師工作倦怠與職業(yè)緊張和應對資源的關系評價[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2期
5 傅傳喜,馬文軍,許燕君,鄧惠鴻,陳澤池,許銳恒,劉國寧,王聲ng;職業(yè)性、休閑性體力活動與其他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關系[J];疾病控制雜志;2004年01期
6 宋愛芹,姜X,翟敏;男性不育者所獲社會支持與其個性的相關性探討[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8年03期
7 閆麗娜;蘇便苓;李震中;劉振紅;;醫(yī)務人員工作倦怠、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2期
8 張琳琳;張靜;;職業(yè)倦怠研究本土化[J];理論探討;2007年05期
9 李麗英;邱紅潔;;影響職業(yè)女性工作倦怠的因素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年23期
10 潘文峰;;重慶市高校醫(y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憲利,劉紅,胡斌,張巖;對基層官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J];武警醫(yī)學;2001年06期
2 左小萍,吳璧鋒;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問題[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1年04期
3 陳雪鳳,韓碧娥;關于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若干問題[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1年05期
4 朱佳懷,蔡久波,許爽,張龍,丁蘇徽;艦艇部隊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健康教育;2001年09期
5 徐繼梅;社區(qū)老年人睡眠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年03期
6 柴光軍,楊小為,蔣正杰,高春玉;重大軍事行動中飛行員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年06期
7 陳玉起,王毅;關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職業(yè)與健康;2001年10期
8 張志越;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大同醫(y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9 陳朋月,姜華東,楊秀麗;對81例民工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J];中原精神醫(yī)學學刊;2001年01期
10 王新;關注春節(jié)期間的心理健康[J];醫(yī)藥世界;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洪文建;;社會轉(zhuǎn)型期青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6年
2 黃懷寧;;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標準突破青少年發(fā)展的心理瓶頸[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3 胡鄧;王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4 徐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5 宋振韶;;高校教師的生涯規(guī)劃與心理健康的關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6 郭輝;李蔓荻;祖娜;;加強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的探索與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7 朱曉紅;;改善列車乘務員心理健康的對策與措施[A];2008年科技學術(shù)研討年提速安全與和諧鐵路論文集[C];2008年
8 汪向東;;地震后受災群體的生活質(zhì)量與心理健康[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9 鄭莉君;韓蔓莉;;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探討[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10 鄭莉君;;維護心理健康迎接21世紀的到來[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蘇婷;心理健康輔導員呼之欲出[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嚴建雯 金一波;心理健康教育:讓健康人更健康[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鄭家艷 實習生 孔敏;關注孩子心理健康[N];重慶日報;2000年
4 柳春;心理健康不容忽視[N];重慶日報;2004年
5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志[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6 任偉;學校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N];中國教師報;2004年
7 位俊芹;在政治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N];中國教師報;2005年
8 俞文智;心理健康教育初探[N];楚雄日報(漢);2005年
9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副理事長 郭念鋒;你的心理健康嗎?[N];大眾科技報;2000年
10 曉劉;老師,您的心理健康嗎?[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文s
本文編號:1958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95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