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玉米對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研究
本文選題:轉基因玉米 + 大鼠; 參考:《毒理學雜志》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觀察食用轉基因玉米對SD大鼠腸道常見菌群的影響。方法將斷乳的SD大鼠隨機分為4組:轉基因玉米1組(T1)、轉基因玉米2組(T2)、非轉基因玉米組(N)和陰性對照組(C)。T1和T2組飼料中分別含76.1%和76.4%的轉基因玉米,N組飼料中含74.9%的非轉基因玉米。喂養(yǎng)大鼠70 d,每周稱大鼠體重1次,每周稱2次進食量。收集實驗開始前后的糞便樣品并檢測腸道菌群。結果與C組相比,T1、T2和N組進食量均增加,但各組體重及體重增值與C組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T2組與C組和N組相比腸球菌、雙歧桿菌、乳桿菌、腸球菌、類桿菌、梭菌和酵母樣真菌數(shù)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2組喂飼前腸桿菌比C組低,喂飼后比喂飼前升高(P0.05),但各組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用轉基因玉米喂養(yǎng)SD大鼠70 d未發(fā)現(xiàn)其對腸道菌群組成有顯著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ansgenic corn on intestinal flora of SD rats. Methods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transgenic maize group 1, transgenic maize group 2, non-transgenic corn group N)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Con. T1 and T2 groups containing 76. 1% and 76. 4% of transgenic corn. It contains 74.9% of non-transgenic corn. Rats were fed for 70 days, weight was given once a week, and food intake was given twice a week. 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and intestinal flora was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C, group T _ 1T _ 2 and group N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food intake, but the body weight and body weight increment in each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group C. Group T _ 1T _ 2 compared with group C and group N were compared with group C and group N, and enterococci,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cocci, bacillus sp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Clostridium and yeast-like fungi in T2 group,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 group, and increased in P0.05 after feeding,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feeding SD rats with transgenic maize for 70 day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首都醫(yī)科大學右安門臨床檢驗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
【基金】: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課題(2014ZX08011-005)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計劃項目(CIT&TCD201304177) 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青年骨干教師”國內(nèi)交流培養(yǎng)項目
【分類號】:R1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曹思碩;賀曉云;許文濤;羅云波;元延芳;劉鵬飛;曹博;石慧;黃昆侖;祁瀟哲;;飼喂SD大鼠通過代謝組學和腸道菌群對轉Bt基因水稻T1c-19的安全評價[J];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13年12期
2 元延芳;許文濤;賀曉云;劉海燕;曹思碩;祁瀟哲;黃昆侖;羅云波;鄒世穎;;喂養(yǎng)轉基因T2A-1水稻90天對大鼠腸道健康的影響[J];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13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宋歡;王坤立;許文濤;賀曉云;羅云波;黃昆侖;;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4年15期
2 馮斐斐;李春陽;徐玉寶;陳小玉;張巧;;對毒理學專業(yè)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年05期
3 付妍;廉梅霞;;轉基因飼料在畜牧業(yè)中的應用及其對家畜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4年2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新規(guī)[J];食品安全導刊;2007年01期
2 李娜;;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被撤稿[J];科技導報;2013年34期
3 ;匈牙利政府表示將采取措施確保不種植轉基因玉米[J];口岸衛(wèi)生控制;2014年02期
4 ;轉基因玉米或影響生育能力[J];黃金時代;2009年01期
5 ;長期食用轉基因玉米影響生育能力[J];求醫(yī)問藥;2009年03期
6 楊冬燕;楊永存;李浩;楊小柯;張倩;耿藝介;鄧平建;;深圳市場玉米及其食品加工品中轉基因成分的監(jiān)測與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年03期
7 ;21世紀,我們的科學和生活之十五[J];百科知識;2001年03期
8 肖英華;;1月歐洲食品安全動態(tài)[J];食品安全導刊;2013年Z1期
9 唐妍;馮嬋瑩;楊玉潔;呂夢騁;馬三梅;王永飛;孫小武;;利用橙子和橘子等果皮自制維生素C補充劑[J];果農(nóng)之友;2014年07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悅冰;郎志宏;黃大f ;;利用瞬時表達體系檢測不同內(nèi)含子在轉基因玉米中的增強效應[A];中國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韓庚辰;;我國轉基因玉米產(chǎn)業(yè)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A];創(chuàng)新生物經(jīng)濟環(huán)境,培育戰(zhàn)略新興產(chǎn)業(yè)——第四屆中國生物產(chǎn)業(yè)大會·2010海峽兩岸重大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化論壇會刊[C];2010年
3 張士龍;賀正華;黃益勤;;抗蟲、耐漬轉基因玉米種質(zhì)的創(chuàng)制[A];2012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暨新品種展示觀摩會論文及摘要集[C];2012年
4 曹修嶺;路銀貴;邸墊平;張志燕;劉賀;田蘭芝;張愛紅;張艷敬;石林丹;徐進;段西飛;韓成貴;苗洪芹;李大偉;于嘉林;;rnc70基因介導的高抗RBSDV轉基因玉米新品系的創(chuàng)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陳威;王坤;王學永;劉麗;番興明;;高賴氨酸轉基因玉米的鑒定和檢測[A];2012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暨新品種展示觀摩會論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張紅偉;張紅梅;鄭祖平;陳剛;王國英;譚振波;;Bt轉基因玉米的獲得及其對玉米螟的抗性分析[A];2003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張紅偉;譚振波;劉欣潔;楊華;;Bt轉基因玉米株系T123抗螟性和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鑒定分析[A];2004全國玉米種質(zhì)擴增、改良、創(chuàng)新與分子育種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張紅偉;劉欣潔;譚振波;;Bt轉基因玉米株系T123的培育及其抗螟性和農(nóng)藝性狀的鑒定分析[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徐海濱;張曉霞;李芳;王國英;劉允軍;;Cry1Ie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及等同性鑒定[A];達能營養(yǎng)中心青年科學工作者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2007年第1期[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柴世寬、熊思浩;贊拒絕美轉基因玉米[N];人民日報;2002年
2 記者 盧蘇燕 王艷紅;科學家為轉基因玉米平反[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3 盧蘇燕;就轉基因玉米上市 歐盟未能達成一致[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4 本報記者 張桂敏;轉基因玉米種子在菲律賓喜憂參半[N];農(nóng)資導報;2006年
5 記者 張之簡;法國暫停種植轉基因玉米[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6 胡軍華;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影響生育缺乏依據(jù)[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7 記者 李禾;轉基因玉米可能影響生物繁殖[N];科技日報;2008年
8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與發(fā)展研究所技術經(jīng)濟研究室 孫煒琳;誰在決定轉基因作物的商業(yè)化[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9 李學梅;法國否決轉基因玉米種植[N];中國食品報;2009年
10 記者 李學梅;法權威機構認定轉基因玉米“弊大于利”[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路興波;轉基因玉米環(huán)境安全性及其產(chǎn)品成分檢測技術[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2 赫福霞;抗蟲/耐草甘膦多價轉基因玉米的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3 王柏鳳;轉基因玉米對跳蟲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4年
4 馬金霞;非編碼基因zm401對玉米小孢子發(fā)育的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5 李京;新型轉基因抗草甘膦玉米的培育及轉基因玉米安全控制技術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6 孫鶴;連接肽2A和LP4/2A在玉米中的剪切分析及抗蟲耐除草劑轉基因玉米的獲得[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2年
7 白云鳳;利用不同策略獲得抗SCMV轉基因玉米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雨萌;轉基因玉米質(zhì)粒標準分子的構建與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郭燕風;轉基因玉米中外源基因檢測方法的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黃卓;轉基因玉米種子生物學特性分析[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4 徐曉露;嗜酸真菌Bispora sp.MEY-1來源甘露聚糖酶和葡聚糖酶轉基因玉米的培育[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5 賈俊香;轉基因玉米抗旱性鑒定方法、指標與綜合評價的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6 張志燕;抗病毒轉基因玉米的初步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7 程濤;4種轉基因玉米液相芯片檢測方法的建立[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8 黨輝;抗旱轉基因玉米開花期耐旱性鑒定及其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安全性評價[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9 王銘;花粉介導獲得轉基因玉米植株及轉基因玉米雜交后代農(nóng)藝性狀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10 董靈艷;玉米轉淀粉分支酶反義和干擾基因后代的遺傳變異分析[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90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79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