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藥用和食用安全性研究概況
本文關鍵詞: 檳榔 藥用安全性 食用安全性 使用方法 健康產(chǎn)品 出處:《中草藥》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檳榔不僅為我國常用中藥材,還是東南亞和我國傳統(tǒng)食品之一。近年來相關報道提出檳榔對人體安全具有一定的危害,F(xiàn)就對檳榔的使用方法沿革和安全性進行綜述,探討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針對檳榔安全性提出相關建議,為檳榔藥用和食用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參考。
[Abstract]:Betel nut is not only a common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but also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oods in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betel nut is harmful to human safety.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reca nut on human health,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afety of betel nu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nd edible industry of areca nut.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南藥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南藥基因資源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基金】:海南省中藥現(xiàn)代化專項(2011ZY008)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資助(150107)
【分類號】:R151;R282.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廖建夏;;亞洲檳榔文化圈探析[J];東南亞縱橫;2011年03期
2 季宇彬;李連闖;于蕾;;檳榔堿對骨髓細胞內(nèi)DNA的影響[J];中草藥;2007年04期
3 胡怡秀,臧雪冰,丘豐,聶焱,胡余明,周月彈,潘暢懷,胡淑梅;市售檳榔亞慢性毒性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學報;199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黃祥濤;肖潤梅;吳銀祥;陳勇;;氫溴酸檳榔堿體內(nèi)對大鼠肝臟CYP2B表達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J];中草藥;2016年20期
2 胡清清;何仕霞;胡曉星;黃方方;黃代新;;咀嚼后檳榔表面唾液斑DNA檢驗1例[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4年05期
3 張橡楠;;檳榔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世界;2012年07期
4 蔡拓;陳翠梅;刑協(xié)淼;安飛云;;離子對RP-HPLC法檢測肝勻漿中的檳榔堿[J];毒理學雜志;2011年01期
5 申秀麗;段亮亮;;檳榔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宜春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趙云霞;于蕾;季宇彬;;檳榔的毒理研究進展[J];藥品評價;2006年06期
7 劉琳,凌天牖,高義軍;c-fos、c-jun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組織中的表達研究[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9期
8 丘豐,胡怡秀,周月嬋,臧雪冰,胡余明,聶焱;市售檳榔對小鼠脂質過氧化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2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君;馬子龍;覃偉權;范海闊;鄭小蔚;;世界檳榔產(chǎn)業(yè)發(fā)展概況[J];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2009年06期
2 范海闊;黃麗云;唐龍祥;馬子龍;;檳榔生產(chǎn)消費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13期
3 黛安·烏梅穆托;肖剛;;紅唾液和黑牙齒——東南亞最古老的習俗之一[J];世界博覽;198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明琪,王振林,,張志鋒;漢蝦粉食用安全性實驗研究[J];西安醫(yī)科大學學報(中文版);1996年02期
2 林衛(wèi)華;鄭定仙;馮丁山;王湛;黃業(yè)宇;吳愛琴;;諾麗果粉食用安全性研究[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1年12期
3 張家華;楊虎;肖太菊;馮森;陳艷;;酸角的食用安全性及保健作用研究[J];攀枝花科技;1995年01期
4 張洪義,王淑田,吳軍,程元偉;螺旋藻食用安全性的研究[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1998年02期
5 尹章漢,許四元,樊柏林,蔚茂;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J];湖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3年06期
6 李羽;梁藝英;馮曉文;;輔酶Q_(10)與維生素E配伍的食用安全性探討[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2年01期
7 王二輝;于洲;徐海濱;;轉Bt基因水稻及其食用安全性評價研究進展[J];衛(wèi)生研究;2012年06期
8 張雪輝;趙春;陸瑛;楊榮;;塔拉豆粉的食用安全性評價研究[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8年05期
9 李鋼琴;陳亮;張克青;蔣丹;曾宇梅;尹曉慶;李大東;;紫菜的微量元素檢測和食用安全性分類[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年09期
10 王麗雅;陶寧萍;龔璽;;河豚的食用安全性及營養(yǎng)價值研究進展[J];上海農(nóng)業(yè)學報;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志強;;中國對新食品食用安全性的立法與監(jiān)督管理[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十一期):轉基因食品及相關問題專題[C];2001年
2 張紫虹;黃俊明;楊美玲;王鳳巖;胡帥爾;;某水庫污染治理后魚類的食用安全性評價[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第三章)[C];2014年
3 張治;李胤;吳蓓莉;鄧麗鶯;劉國璋;;“熗蝦”食用安全性的初步研究[A];動物學專輯——上海市動物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4 黃俊明;;轉基因食品及其食用安全性[A];廣東省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衛(wèi)生毒理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10年
5 王海明;陳小珍;;魷魚魚精核蛋白提取物食用安全性研究[A];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五屆年會暨第四屆東西方食品業(yè)高層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周玲仙;竇瑞華;;山桐子油減肥的實驗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五次營養(yǎng)資源與保健食品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7 趙培山;劉玉玲;趙福河;;硒蘑菇的安全性實驗研究[A];第二屆泰山微量元素高級論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邱爽;專家為蜂王漿食用安全性正名[N];中華合作時報;2014年
2 中國消費者報 趙小婷;還有多少野菜的食用安全性需要評估[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梁慶華 邱德生;臭氧可提高大棚農(nóng)產(chǎn)品食用安全性[N];中國食品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智瀟;湘西臘肉低溫貯藏過程中品質變化規(guī)律及食用安全性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王小丹;轉基因牛乳腺生物反應器表達的重組人乳鐵蛋白食用安全性和功能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3 李文;水產(chǎn)品安全現(xiàn)狀分析及鲆鰈魚食用安全性的風險評估[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4 李璐;模擬酸雨條件下重金屬對蕹菜和揚花蘿卜光合作用及品質的影響[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05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50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