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拆解地野生雄性鯽魚多氯聯(lián)苯、卵黃蛋白原及EROD水平
本文關鍵詞:電子垃圾拆解地野生雄性鯽魚多氯聯(lián)苯、卵黃蛋白原及EROD水平
更多相關文章: 電子垃圾 卵黃蛋白原 多氯聯(lián)苯 生物標志 乙氧基異吩惡唑酮脫乙基酶 野生雄性鯽魚
【摘要】:[目的]研究電子垃圾拆解地多氯聯(lián)苯(PCBs)污染對雄性野生鯽魚血清卵黃蛋白原(VTG)水平和肝臟乙氧基異吩惡唑酮脫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響。[方法]分別選擇東南沿海有大量電子變壓器和電容器拆解業(yè)歷史及以電子產品生產為主要產業(yè)的兩地區(qū)作為重度、輕度污染區(qū),以無電子拆解業(yè)的某地區(qū)作為對照區(qū)。各地區(qū)分別采集5尾野生雄性鯽魚,并測定魚肌肉組織中PCBs、肝臟組織中EROD、血清中VTG水平。[結果]所有雄性野生鯽魚體內均檢測出18種PCBs單體。重度污染區(qū)總PCBs質量分數(shù)(中位數(shù))為214 138 pg/g,明顯高于輕度污染區(qū)(8 088 pg/g),二者均高于對照區(qū)(2 968 pg/g)(均P0.05)。重度污染區(qū)野生鯽魚肝臟EROD活性明顯高于對照區(qū)和輕度污染區(qū)(均P0.05);血清VTG水平與對照區(qū)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輕度污染區(qū)野生鯽魚血清VT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區(qū)(P0.05);但肝臟EROD活性與對照區(qū)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電子垃圾拆解地野生雄性鯽魚肌肉PCBs水平較高,肝臟EROD活性明顯升高,血清VTG水平升高不明顯。
【作者單位】: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理化與毒理檢驗所;
【關鍵詞】: 電子垃圾 卵黃蛋白原 多氯聯(lián)苯 生物標志 乙氧基異吩惡唑酮脫乙基酶 野生雄性鯽魚
【基金】: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09A041)
【分類號】:R114
【正文快照】: 近年來,發(fā)展中國家國內及非法輸入的電子垃圾(e-waste)迅速增加[1];厥詹牧系男枨蠛蜐撛诘慕洕娲龠M了電子垃圾拆解回收工業(yè)的發(fā)展。電子垃圾所致的多氯聯(lián)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污染已經受到普遍的關注。由于回收技術粗糙,大量的PCBs釋放入拆解地的環(huán)境[2-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張麗燕,余應年,陳星若;人羊膜細胞FL系中細胞色素P450同功酶的誘導[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0年03期
2 YAN Zhen Hua;LU Guang Hua;YANG Xiao Fan;;Single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Estrone and 17 β-Estradiol on Male Goldfish[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03期
3 崔志鴻;李鵬;劉晉yN;劉勝學;周燕虹;楊錄軍;周紫垣;敖琳;曹佳;;某市嘉陵江水中提取物對大鼠肝細胞AHR信號途徑的誘導[J];毒理學雜志;2006年06期
4 劉寒;聶芳紅;林紅英;馬驛;宋春雨;陳進軍;蔡吉榛;;PCB126對斑馬魚胚胎EROD活性及cyp1a mRNA表達的影響[J];毒理學雜志;2012年05期
5 張立將,尹立紅,浦躍樸;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05年02期
6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王海燕;岳宏偉;;應用微孔板檢測系統(tǒng)研究重金屬對羅非魚肝臟EROD酶活性的影響作用[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環(huán)境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2 陳進軍;湯陳堅;林紅英;楊蓉;謝英明;;TCDD暴露對斑馬魚肝和鰓EROD酶活性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暨第六屆全國畜牧獸醫(yī)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霍傳林;近海環(huán)境中有機污染物對底棲魚體內EROD活性的誘導作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2 陳清福;褐菖湁鰓絲和肝EROD與膽汁FACs生物標志物監(jiān)測技術研究與應用[D];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余銘恩;褐菖湁(Sebastiscus marmoratus)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單加氧酶的研究——動力學反應條件、誘導和監(jiān)測[D];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3年
4 穆景利;苯并(a)芘在黑鯛(Sparus macrocephalus)體內代謝轉化機制的初步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5 王春光;苯并(a)芘暴露對真鯛(Pagrus major)細胞DNA的損傷及肝臟P4501A1的毒性效應[D];廈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249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02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