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調查沈陽市某三甲醫(yī)院臨床醫(yī)生的心理彈性,以及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三個方面的情況,以評估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狀況,并研究心理彈性的相關因素,及其與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同時為醫(yī)院管理層提出關于促進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的合理化建議,為管理者加強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抗壓能力及在制定相關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廣泛查閱心理彈性、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文獻,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參考和依據(jù)。以心理彈性量表、一般心理健康問卷、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四個量表為調查工具,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以沈陽市某三甲醫(yī)院的臨床醫(yī)生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420份,收回有效問卷400份。利用Epidata3.0對數(shù)據(jù)進行雙錄入并建立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采用描述統(tǒng)計,對不同年齡、性別、職稱等的臨床醫(yī)生的心理彈性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或方差分析,對心理彈性、心理健康、應對方式等之間的關系用相關性分析,針對影響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的因素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心理彈性得分及其相關影響因素:該三甲醫(yī)院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的平均得分為(66.35±12.36),略高于國內常模(65.4±13.9),其中,堅韌性的平均得分為(32.24±7.05),力量性的平均得分為(23.04±4.49),樂觀性的平均得分為(10.07±2.40)。經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臨床醫(yī)生在心理彈性及堅韌性得分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63、2.019,P0.05);不同職稱的臨床醫(yī)生在心理彈性及三個維度的得分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4.664、4.700、3.463、4.170,P0.05);不同科室的臨床醫(yī)生在心理彈性及力量性維度的得分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597、2.657,P0.05)且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科室與心理彈性及各維度相關。壓力程度不同的臨床醫(yī)生在心理彈性總分及三個維度的得分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722、3.937、7.439、6.411,P0.05),通過相關性分析可知,壓力程度、科室及性別是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2.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得分情況:在本次調查的400名臨床醫(yī)生中,在心理健康及其維度方面,心理健康的平均得分為(7.29±2.32),自我肯定的平均得分為(4.64±1.56),焦慮的平均得分為(1.09±1.43),憂郁的平均得分為(1.56±0.90)。在社會支持及其維度方面,社會支持的平均得分為(38.07±8.19),客觀支持的平均得分為(9.05±3.11),主觀支持的平均得分為(21.02±5.44),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為(8.00±1.97)。在應對方式及其維度方面,應對方式的平均得分為(37.51±7.88),積極應對的平均得分為(26.40±5.49),消極應對的平均得分為(11.11±4.94)。3.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關系研究:自我肯定與心理彈性及各維度均呈正相關,憂郁、焦慮與心理彈性各維度均呈負相關;社會支持各維度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積極應對與心理彈性及各維度均呈正相關,消極應對與心理彈性及各維度均呈負相關,應對方式與心理彈性及各維度間呈正相關。4.心理健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對心理彈性的影響:通過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積極應對、自我肯定、應對方式及主觀支持是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其中,積極應對、自我肯定及主觀支持對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的影響是正向的,應對方式對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的影響是負向的。結論:整體而言,該醫(yī)院的臨床醫(yī)生心理彈性水平優(yōu)于全國成人常模,心理彈性整體狀況處于中等水平。臨床醫(yī)生的心理彈性得分與性別、科室以及職稱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其心理彈性水平與心理健康、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相關。因此,臨床醫(yī)生應理性認識到自身的心理壓力,醫(yī)院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導工作,緩解醫(yī)生的心理負擔,加大對臨床醫(yī)生的社會支持,加強對臨床醫(yī)生的人性化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而引導醫(yī)生提高心理彈性水平。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19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金鑫;張水淼;尉壯壯;于波;楊悅;李佳美;鄧光輝;;心理彈性在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和軍人急性應激反應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年11期
2 尹祥廣;徐華;周玉峰;顧則娟;翟鳳平;;急診護士心理彈性與工作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7年07期
3 梁賽;諶永毅;劉翔宇;;鼻咽癌放療患者心理彈性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年06期
4 龔要玲;盧淑晶;;協(xié)同心理護理對NHL化療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彈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年05期
5 鄧力;楊苓;何開蓮;劉航;田紅梅;李泉清;王金蓮;;特異性心理輔導對促進護理本科實習生心理彈性的探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年04期
6 盧樟秀;吳大興;徐鑫;夏結;李沐蕾;;心理彈性量表中文版在醫(yī)學生中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年08期
7 姚若松;蔡曉惠;蔣海鷹;;社會支持、自尊對老年人心理彈性和健康的影響[J];心理學探新;2016年03期
8 劉莉莉;林平;趙振娟;;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彈性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年01期
9 申秀英;;心理彈性及保護因素對臨床一線護士心理健康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年17期
10 蘇茜;郭蕾蕾;;臨床女護士心理彈性、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關系研究[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5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杰;抑郁癥患者心理彈性、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2 聶一奇;大學生心理彈性、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
25894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58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