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真菌及海藻羊棲菜來源的抗AD等活性成分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914
【圖文】:
圖 1-1 不同方法調(diào)控真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結構Fig 1-1 Structure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fungi regulated by different way.1.3 化學誘導海洋真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進展1.3.1 化學誘導調(diào)控真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機制在真核細胞中,染色質(zhì)主要結構元件核小體的核心區(qū)由四種組蛋白(H2A、H2B、H3 和 H4 各 2 個分子)組成八聚體,每個組蛋白伸出核小體外的氨基端形成的組蛋白尾巴是發(fā)生組蛋白修飾的位點,表觀遺傳修飾一般為是對組蛋白中的氨基酸(如精氨酸(Arg)、賴氨酸(Lys)和組氨酸(His)等)進行的乙;、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修飾過程[24]。DNA 甲基化轉(zhuǎn)移酶抑制劑可在 DNA甲基轉(zhuǎn)移酶的作用下,通過 S-腺苷甲硫氨酸作為甲基供應者,將基因組內(nèi) 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 C5被甲基化形成 5-甲基胞嘧啶,降低 DNA 分子中甲基化的程度,提高基因中啟動子與轉(zhuǎn)錄調(diào)控因子識別位點的特異性,從而激活基因的轉(zhuǎn)錄和表達[26]。組蛋白去乙;敢种苿℉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可通過與組蛋白去乙;敢种苿℉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活性位點附
海洋真菌及海藻羊棲菜來源的抗 AD 等活性成分研究乏,可能會導致真菌的的某些基因低表達或不表達,利用化學誘導劑對菌株進行表觀遺傳修飾,以此激活或開放這些沉默的基因的表達來獲得更多的先導化合物變得尤為重要[31-35]。1.3.2 表觀遺傳修飾劑調(diào)控真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進展Williams等人[36]對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進行表觀遺傳修飾,得到10、11 和 12 三個新化合物。從加了 5-azaC 的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代謝物中分離得到 oxylipins 8 10,從加了 SAHA 的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代謝物中分離得到 perylenequinones 11 17。表明了化學表觀遺傳修飾可以快速激活潛在的神秘真菌天然產(chǎn)物庫。Beau 等人[37]對 Leucostoma persoonii 進行了表觀遺傳修飾,從中分離得到 4個化合物,其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 cytosporone R(21)為新化合物,該新化合物與 cytosporone B(18)非常相似,但是產(chǎn)率則極少。同時,加入了化學誘導劑后,與原始條件相比下,18 20 化合物的產(chǎn)率提高了。
廣東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aranagama 等人[38]研究了蒸餾水(A)、自來水(B)、0.5 mM CuSO4(C)、0.5 mM ZnSO4(D)、0.125 mM Cd(NO3)2(E)和 0.0125 mM K2Cr2O7(F)對Paraphaeosphaeria quadriseptata 產(chǎn)生 monocillin(22)的影響,22 的產(chǎn)率為 C >D > B > F > E >A,表明重金屬對誘導真菌的代謝物起著重要作用。Wu 等人[39]對用 CuCl2對來源于海藻的 Pestalotiopsis sp. Z233 進行誘導,從中分離得到兩個全新的倍半萜化合物 23 和 24,且均對酪氨酸酶顯示出活性,IC50分別為 14.8 μM 和 22.3 μM。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建建;金靜;;山東海岸木生海洋真菌的研究Ⅷ[J];菌物學報;2010年03期
2 金靜,李寶篤;海洋真菌的研究概況[J];菌物學報;2005年04期
3 沈碩;;海洋真菌Neosartorya fischeri 1008F_1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抑菌及抗腫瘤活性的研究[J];海洋科學;2014年11期
4 張起輝;周蓮娣;閆小玉;陳剛;田黎;裴月湖;;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Ⅰ)[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5 李厚金,林永成,王立,周世寧,L.L.P.Vrijmoed;南海海洋真菌Hypoxylon oceanicum的代謝產(chǎn)物[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6 楊加庚;梅益勤;裴月湖;;海洋真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7 牛軍;劉姝;房耀維;王淑軍;呂明生;焦豫良;潘建梅;金志勇;王思達;朱曉杰;;一株抗菌海洋真菌的篩選、鑒定與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J];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4期
8 王勇勇;蒙春蕾;蔡爽;黃敏;孟慶恒;孫建華;;抗白色念珠菌海洋真菌的篩選及抑菌活性初探[J];中國釀造;2015年02期
9 朱峰;林永成;丁健華;王新平;黃麗莎;;紅樹內(nèi)生海洋真菌1924~#和3893~#混合發(fā)酵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J];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2007年01期
10 張麗琳;馮欣;孟慶恒;孫建華;;一株渤海絲狀海洋真菌的分子生物學復核鑒定[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永星;黃建忠;;海洋真菌Thraustochytrids CB10-2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及18S rRNA基因的分離[A];2004年全國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沈麗麗;應國清;梅建鳳;易喻;王鴻;;9株海洋真菌揮發(fā)性成分GC-MS分析[A];第七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孔凡棟;樊亞琴;彭曉娉;孫坤來;朱統(tǒng)漢;朱偉明;;海洋真菌的天然產(chǎn)物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分會場:天然產(chǎn)物分離和結構鑒定[C];2014年
4 裴月湖;華會明;;海洋真菌中先導化合物的發(fā)現(xiàn)與優(yōu)化[A];中國化學會第八屆天然有機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藍文健;黃麗紅;胡坤超;陳燕秀;李厚金;;海洋真菌含硫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16年
6 李永芳;吳雪彬;李靜;劉嵐;;海洋真菌Aspergillus ruber 1017吲哚二酮哌嗪類生物堿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A];第十二屆海洋藥物學術年會會刊[C];2015年
7 謝燕瑾;葉建軍;潘超;馮宇美;楊雪萍;王鴻;;抗腫瘤生物活性海洋真菌的篩選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9屆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徐宇航;張連茹;宋思揚;沈月毛;鄭忠輝;;海洋真菌Botryosphaeria sp HQGb-3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八屆天然有機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鴻;沈麗麗;倪建良;陳霞;謝燕瑾;陳俊;吳一書;;基于多模型生物活性定位譜高通量篩選技術的海洋真菌代謝產(chǎn)物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9屆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王斌貴;;含硫、含氮等雜原子的海洋真菌代謝產(chǎn)物研究[A];第十二屆海洋藥物學術年會會刊[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生物農(nóng)藥研究最新發(fā)現(xiàn):海洋真菌含抗菌、除草活性化合物[N];山東科技報;201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松林;?谘匕逗S蚝Q笳婢鄻有约皟芍暾婢幕钚匝芯縖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2 金靜;渤海、黃海海域山東沿岸海洋木生真菌的分類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3 侯運華;適冷海洋青霉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分子生物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孫奕;海洋真菌及海藻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6年
5 陳立;4株海洋真菌和2種海洋動物次級代謝產(chǎn)物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6 王發(fā)左;海洋真菌抗腫瘤活性次級代謝產(chǎn)物及其生物轉(zhuǎn)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7 劉慶艾;海洋真菌Cochliobolus lunatus中十四元大環(huán)內(nèi)酯及其抗污損和殺菌作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8 張曉旭;海洋真菌Halorosellinia sp.1403產(chǎn)抗癌化合物1403C的光調(diào)控發(fā)酵[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9 王俊鋒;三株海洋真菌活性次生代謝產(chǎn)物及其堿調(diào)節(jié)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10 崔傳明;五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謝產(chǎn)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文聰;海洋真菌及海藻羊棲菜來源的抗AD等活性成分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8年
2 楊海進;三株南海海洋真菌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9年
3 關鑫;海洋真菌中抗菌活性菌株的篩選及木賊鐮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中eqxR基因過表達[D];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9年
4 楊靜明;化學誘導海洋真菌及酶解海參來源的抗Alzheimer's癥等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9年
5 王月;三株海洋真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D];廈門大學;2017年
6 吳志文;東山灣海洋真菌的分離篩選及其活性菌株的天然產(chǎn)物研究[D];廈門大學;2018年
7 王丹;海洋真菌農(nóng)用生物活性篩選及木賊鐮刀菌D39次級代謝產(chǎn)物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9年
8 鄒積雪;三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謝產(chǎn)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2019年
9 鮑海燕;等離子體誘變與化學誘導下海洋真菌次生代謝產(chǎn)物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6年
10 班海俠;普哥濱珊瑚土曲霉XWC21-10抗菌和乙酰膽堿酯酶抑制活性及物質(zhì)的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88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8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