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與上頜竇后鼻孔息肉變態(tài)反應差異的分析
本文關鍵詞:鼻息肉與上頜竇后鼻孔息肉變態(tài)反應差異的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鼻息肉 上頜竇后鼻孔息肉 變應原皮膚試驗 變態(tài)反應
【摘要】:目的:對比一般鼻息肉(NP)與上頜竇后鼻孔息肉(ACP)變應原檢測結果的差異,以了解兩種類型的鼻息肉疾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是否存在聯(lián)系。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我科42例被確診為NP的患者及19例被確診為ACP患者的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SPT)結果。結果:檢測結果表明,,42位NP患者在44種變應原中至少出現(xiàn)1個變應原陽性的比例為47.6%(20例),而19位ACP患者中該比例為31.6%(6例),所有受試者對包括白色念珠菌、交鏈孢霉菌、松、咖喱、水果、肉類、鯉魚、鳳梨、蘋果、香蕉、草莓、桃子、番茄、葡萄、土豆、菠菜、牛奶在內的17種變應原均未出現(xiàn)過敏現(xiàn)象,而其它27種變應原在所有61位受試者中則至少出現(xiàn)了1次陽性結果。因此,對這27種變應原上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顯示ACP患者SPT試驗的陰性率明顯高于NP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Z值為-5.0445。結論:NP與ACP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可能有區(qū)別,相比NP而言,變態(tài)反應(AR)在ACP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不大,而AR可能是引起NP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鼻息肉 上頜竇后鼻孔息肉 變應原皮膚試驗 變態(tài)反應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65.25
【目錄】:
- 摘要7-8
- Abstract8-9
- 前言9-12
- 內容與方法12-15
- 1. 研究對象12
- 1.1 一般資料12
- 1.2 納入標準12
- 1.3 排除標準12
- 2. 方法及原理12-13
- 2.1 SPT 試驗12-13
- 2.2 評定標準13
- 3. 統(tǒng)計學分析13-15
- 結果15-17
- 討論17-25
- 小結25-26
- 致謝26-27
- 參考文獻27-30
- 綜述30-38
- 參考文獻36-3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38-39
- 導師評閱表3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長青,金春順,文蓮姬,李剛;上頜竇后鼻孔息肉組織病理學研究[J];吉林醫(yī)學;2003年02期
2 趙祝芬;溫湘玲;王成鋼;李永福;楊紅良;朱琳玲;;曲靖地區(qū)320例變應性鼻炎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分析[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黃正華;陳峰;俞晨杰;高下;;水通道蛋白5與低氧反應通路因子在鼻息肉組織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年10期
4 呂云霞;謝志海;趙素萍;章華;劉永珍;陳香;蔣衛(wèi)紅;;長沙地區(qū)變應性鼻炎患者的變應原分布特點及結果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年11期
5 吳小東;王長青;李敏;張桂仙;;錫林浩特地區(qū)變應性鼻炎吸入性變應原皮試結果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年04期
6 蘇芳;孟慶翔;謝景華;;兒童與成年人變應性鼻炎塵螨皮試與血清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1年01期
7 姚利;李學佩;劉平平;鄭世信;劉鳳安;;水通道蛋白-1在鼻息肉中的表達及其調節(jié)機制[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07年04期
8 曹迎春;史學燕;李建東;王宗峰;李新功;;水通道蛋白-5與鼻息肉手術療效的相關性[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08年05期
9 任秀敏;張燕;段乃超;楊彥忠;;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對鼻息肉組織中水通道蛋白8表達的影響[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0年04期
10 張鑫;張書玲;周巖;張國計;;水通道蛋白-3在臨床不同型期鼻息肉組織中的表達[J];山東醫(yī)藥;2010年32期
本文編號:5519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55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