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因子Beclin1及MAP1LC3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9-07-24 10:51
【摘要】: 目的:喉是人類發(fā)音的基礎,又是呼吸道的門戶。隨著社會經濟及環(huán)境的變化,喉癌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據(jù)北美及歐洲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其發(fā)病率為7.0-16.2/10萬人,我國部分省市的發(fā)病率為1.5-3.4/10萬人。1983年-1992年我國13個省市部分醫(yī)院惡性腫瘤就診患者中,喉癌占頭頸腫瘤的13.9%,占全身惡性腫瘤的2.1%。喉癌的發(fā)病有種族和地區(qū)差異,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對160個地區(qū)的人口調查得知,全世界喉癌發(fā)病率最高的國家為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波蘭。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qū)發(fā)病率遠高于江南各省。喉癌男性多于女性,為8:1,以40歲-60歲多見。喉部惡性腫瘤中96%-98%為鱗狀細胞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喉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等等,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基因治療已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手段。近年來,被大多數(shù)學者接受的是將程序性細胞死亡分為凋亡性程序性細胞死亡和自噬性程序性細胞死亡。自噬除了發(fā)揮細胞死亡的作用,在維持細胞生命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自噬現(xiàn)象最早是Ashford和Porten于1962年用電子顯微鏡在人的肝細胞中觀察到的。它被認為是一種細胞反應,用來自身獲得營養(yǎng)物質及消化細胞器。但直到近10年,隨著酵母模型的建立和基因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自噬分子的機制和形態(tài)特點的了解才逐漸深入,它是能夠直接導致細胞存活或者死亡的工具。自噬的缺陷會導致腫瘤的發(fā)生。哺乳動物自噬相關基因已由最初的Atg/Apg/Aut/Cut,統(tǒng)一命名為Atg。Beclin1,最原始是作為一種新型的與Bcl-2相互作用的蛋白被鑒定的,分子量為60KDa。它是哺乳動物自噬基因Atg6的同源基因,位于人類基因腫瘤的易感部位,第17號染色體上,在許多乳房,前列腺,卵巢腫瘤中,此染色體上都有單等位基因的缺失。由于它能夠誘導細胞自噬性死亡,可成為治療腫瘤的新方法。但是在細胞中,對于Beclin1發(fā)揮作用的分子機制,我們的認識是非常貧乏的。MAP1LC3是酵母Atg8的同源物,是在高等真核細胞中發(fā)現(xiàn)的第一種自噬體膜蛋白,被鑒定是自噬溶酶體最基本的組成成分。MAP1LC3有分子量分別為18,16KDa兩種形式,是由翻譯后的修飾不同造成的。它可定位于前自噬泡,自噬泡膜和自噬體。近年來三種MAP1LC3的亞型已被克隆,分別是MAP1LC3A,B,C。它們是新型的自噬體標記。本實驗探討B(tài)eclin1與MAP1LC3因子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兩個因子分別在喉鱗狀細胞癌不同病理分級、臨床分期、不同部位、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情況下的表達及兩個因子有無相關性。為將自噬的知識應用到喉癌的診斷和治療當中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選取49例喉鱗癌組織和30例癌旁組織。首先經過HE染色確定喉鱗癌組織和癌旁組織。然后采用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檢測自噬基因Beclin1和MAP1LC3分別在喉癌組織和癌旁組織當中的表達。檢測這兩個因子在喉鱗狀細胞癌不同病理分級、臨床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及腫瘤發(fā)生部位等臨床特征方面的表達。同時檢測這兩個指標在喉癌組織表達的相關性。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對Beclin1,MAP1LC3兩者在鱗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的表達,分別在病理分級,臨床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及發(fā)生部位等特征方面的表達均采用X 2檢驗;兩指標的相關性研究用Spearman等級相關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1 Beclin1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癌旁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4.49%,100%。MAP1LC3在兩者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18.37%,90%。兩者在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都明顯低于癌旁組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Beclin1在高分化鱗狀細胞癌中的陽性表達率為28.57%,在中低分化中的陽性表達率為14.29%。MAP1LC3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鱗狀細胞癌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2.86%,7.14%。兩指標分別在兩組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有淋巴結轉移的鱗癌組織和無淋巴結轉移的鱗癌組織中Beclin1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4.34%,42.31%,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P1LC3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0%,34.62%,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Ⅰ—Ⅱ期喉癌組織中Beclin1的陽性表達率為31.03%,Ⅲ—Ⅳ期的陽性表達率為15%,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Ⅰ—Ⅱ期喉癌組織中MAP1LC3的陽性表達率為20.69%,Ⅲ—Ⅳ期的陽性表達率為15%,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 Beclin1在聲門上型喉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26.92%,在聲門型中的陽性表達率為21.74%,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P1LC3在聲門上型喉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15.38%,在聲門型中的陽性表達率為21.74%,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6 Beclin1和MAP1LC3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無相關性(P0.05)。 結論:1 Beclin1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下調,明顯低于癌旁組織;有淋巴結轉移的喉癌組織中的表達低于無淋巴結轉移的,有顯著差異。說明Beclin1的表達與喉癌的發(fā)生,有無淋巴結轉移有關。 2 MAP1LC3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下調,明顯低于癌旁組織;有淋巴結轉移的喉癌組織中的表達低于無淋巴結轉移的,有顯著差異。說明MAP1LC3的表達與喉癌的發(fā)生,有無淋巴結轉移有關。 3 Beclin1和MAP1LC3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無相關性。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39.6
本文編號:2518590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39.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段振玲;彭芝蘭;王贊宏;閆乃紅;;自噬基因Beclin1與上皮性卵巢癌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性研究[J];癌癥;2007年03期
2 劉全;王建軍;潘永成;孟利峰;詹曦;鄭慶豐;;自噬相關基因Beclin1和MAPLC3在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癌癥;2008年01期
3 沈揚;梁立治;洪明晃;熊櫻;魏梅;朱孝峰;;微管相關蛋白LC3和自噬基因Beclin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癌癥;2008年06期
4 李子東;陳波;武一清;金峰;夏永靜;劉湘軍;;人類抑癌基因beclin 1在胃癌和直結腸癌中表達下調的研究(英文)[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8年11期
5 賀淑芳;萬小云;謝幸;吳瓊燕;周彩云;陳曉端;;微管相關蛋白LC3和組織蛋白酶D在子宮內膜樣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7年02期
,本文編號:25185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5185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