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填塞法和縫合法及負壓法在鼻中隔矯正術后應用的效果觀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asal packing, suture an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fter nasal septum deviation correction.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 correction and double inferior turbinate fracture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 the packing group, the nasal cavity was filled with macromolecule hemostatic sponge after operation; in the suture group, the nasal septum mucosa was sutured with absorbable suture; in the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th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ube was placed in the nasal cavity after operation. The degree of nasal mucosal edema, nasal septum hematoma, abscess, adhesion and postoperative cure rate were compared. Results: within 12h after operation, the scores of visual analogue scores of pain, nasal congestion and severity were better in the suture group and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than in the tamponade group (P0.05), and the nasal mucosal score on the 3rd day after operation was higher in the suture group than in the packing group (P0.05). The cure rate of the suture group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acking group (P0.05), the cure rate of the suture group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acking group (P0.05), the cure rate and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occurred 7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suture group and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packing group (P0.05),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did not appear nasal septum abscess, hematoma cases. Conclusion: after nasal septum deviation correction, suture and negative pressure can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mucosa, and do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作者單位】: 滄州市中心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分類號】:R765.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吳樹濃,盧堅,謝永漢;劃痕粘合法處理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創(chuàng)面的療效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年10期
2 李賢斌;吳海麗;李鶴;;膠片在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中的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年23期
3 張炳輝;史余明;闞軒;劉鳴;;黏膜縫合法在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中應用的臨床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年17期
4 藍建平;邱書奇;曾蘭芳;;鼻中隔矯正術后鼻腔硅膠管填塞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年05期
5 張革化,李源,謝民強,許庚,李華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后應用夾板固定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0年03期
6 謝民強,許庚,李源,李仲漢,李永奇,史劍波,呂劍霆,劉賢,陳合新,王濤;四種鼻腔填塞材料的療效比較[J];中國內鏡雜志;2003年12期
7 ;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娟;孫敬武;;鼻內鏡術后兩種鼻腔填塞材料的應用比較[J];安徽醫(yī)學;2010年09期
2 羅蘭芬;李國錦;;鼻腔鼻竇手術后鼻腔置管的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年03期
3 白國榮,任正心,黎萬榮,劉水明,余成清;鼻中隔粘膜固定夾板的研制及臨床應用[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3年02期
4 顏永毅,謝佳,張浩亮,焦粵龍,張增,劉英,李勇;不同填塞止血材料在鼻內鏡術后的應用[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4年04期
5 張永杰;王彤;臧洪瑞;韓德民;;鼻內鏡術后術腔硅膠擴張引流管應用[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8年04期
6 李良波;袁維;王振端;杜滿;;凡士林紗條鼻腔填塞和抽取兩種方法的療效比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4期
7 宋英;蔣立新;唐學慧;曹慶松;周長忍;林志丹;;殼聚糖改性PVA膨脹海綿鼻腔填塞后鼻黏膜掃描電鏡觀察[J];廣東醫(yī)學;2007年03期
8 張華貴;趙加銀;余成云;刁建平;;Merocel膨狀海綿加凡士林紗條治療鼻出血的療效觀察[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張群;羅四維;李謹;朱普堂;劉金華;;Rhino凝膠與凡士林紗條在鼻腔填塞中的療效對比[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蔡卓;肖富新;阮奕勁;朱懷文;;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后應用鼻中隔夾持器固定效果的臨床觀察(附48例報告)[J];貴州醫(yī)藥;200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于申;人鼻腔生物力學模型的基礎研究及其臨床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付志婕;經典型瞬時感受器電位通道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宋英;殼聚糖改性PVA膨脹海綿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及鼻粘膜形態(tài)學觀察[D];暨南大學;2007年
2 涂智峰;殼聚糖透明質酸復合物止血粉在鼻腔止血應用的可行性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趙淑敏;山東地區(qū)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診療認識度的問卷調查[D];山東大學;2013年
4 閆淑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慢性鼻竇炎的關系[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鐔旭民,蔡家慶,鄧安春;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切口的臨床評價[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11期
2 董仲林,張魯新,尹承江,董頻,王天鐸;鼻中隔粘膜固定夾的研制及臨床應用[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7年05期
3 馬有祥,于德林,藍志杰;鼻內窺鏡下鼻中隔成形術30例體會[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04期
4 高起學,劉爭,陶雁玲,崔永華,游學俊,朱云翔,黃紅艷,郭虹;內窺鏡鼻竇手術術腔填塞方法及填塞物的選擇(附769例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11期
5 華小陽,高起學,崔永華,劉爭,陶雁玲,游學俊,褚漢啟,郭虹;膠片固定在鼻中隔穿孔修補術中的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年06期
6 趙春麗,倪鑫,韓德民;鼻內窺鏡下鼻中隔矯正術后鼻腔填塞物的選擇[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年08期
7 吳樹濃,盧堅,謝永漢;劃痕粘合法處理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創(chuàng)面的療效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年10期
8 李清明,彭培宏;鼻腔填塞材料的選擇[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年08期
9 劉詠虹;;鼻中隔偏曲不同切口手術方式的選擇[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20期
10 董翔;孔勇剛;陶澤璋;吳玉珍;;內鏡下鼻中隔黏膜下矯正術[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2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麻寧;郭欣;何蓉;仇弋戈;;留置負壓引流治療耳廓假性囊腫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年05期
2 吳國民;負壓引流治療耳郭假性囊腫[J];山東醫(yī)大基礎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3 黃宇勇;黃曉華;;不同鼻腔填塞物對鼻內鏡術后傷口疼痛和止血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6年04期
4 謝貽恒;;一種新的鼻腔填塞物[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1983年06期
5 劉彥增,魏新邦;鼻腔填塞后并發(fā)鞍鼻、鼻前孔狹窄和鼻腔粘連一例報告。[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1985年05期
6 戴雅珠,陳鋼英,林菊榮;自制填塞囊在鼻腔填塞中的應用[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生;1997年03期
7 陶雁玲,崔永華,高起學,黃紅彥,游學俊;內窺鏡下老年鼻出血治療方法的選擇[J];同濟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8 王德輝,鄭春泉,臧朝萍,顧瑜蓉,羅寄勤;藻酸鈣纖維鼻腔填塞的療效觀察[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9 徐一凡;鼻腔置管在鼻腔填塞中的應用[J];遼寧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10 楊永春;余文興;唐梓軒;;鼻內鏡下鼻腔微型填塞治療鼻腔中后份出血[J];四川醫(yī)學;2005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向輝;錢寶和;張國明;;鼻內鏡下治療老年性復發(fā)性鼻出血的探討[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六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8年
2 卞曉星;魏文峰;陳紅春;劉平;王奕青;葉黨華;袁雪松;;顱底骨折致難治性鼻出血的治療[A];第四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屆“華森杯”災害醫(yī)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審會學術論文集[C];2007年
3 衛(wèi)紅齊;李澤卿;王秋萍;;鼻腔填塞法誘導家兔急性鼻竇炎的實驗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4 劉繼麗;;鼻內鏡電凝治療下反復鼻腔后端出血例28體會[A];華東六省一市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林虹;;鼻原發(fā)病變至嚴重鼻出血手術治療43例報告[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6 周江成;陳勁梅;王坤;;鼻內鏡下難治性鼻出血38例手術體會[A];第二十四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馮傳波;羅錦輝;;Tanzer法全耳再造術的臨床應用及經驗總結[A];中國美容與整形醫(yī)師大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胡新文;;鼻內窺鏡下治療頑固性鼻出血48例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9 呂志強;陳幗燕;;電磨鉆在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中應用[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尤慧華;王翰青;諸葛盼;施海明;李棟;;顯微鏡下鼻中隔成形術[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莫鵬;鼻子出血該怎么辦[N];科技日報;2007年
2 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練狀;鼻出血與鼻內鏡下精確止血術[N];揚州日報;2005年
3 王文清;鼻子出血不要仰頭止血[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4 本期指導 重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 廖海星 主任醫(yī)師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耳鼻喉科 曹前 主治醫(yī)師 記者 胡長飛;鼻出血 急救處理一二三[N];醫(yī)藥導報;2007年
5 夏禹波;“全耳再造”以假亂真[N];健康報;2004年
6 文靜;鼻出血后的九項注意[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7 聞一;六法應對高血壓鼻出血[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8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教授 鐘貞;鼻甲消融術應對鼻堵[N];健康報;2008年
9 湘雅醫(yī)院急診科副教授 鄧躍林;嚴重鼻出血:老人高血壓危象的信號[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于大山;擴張器自體肋軟骨耳廓再造術負壓引流相關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莊洪興;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88年
3 黃立;耳顳區(qū)帶蒂筋膜瓣在耳再造及并發(fā)癥防治中的選擇和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宋英;殼聚糖改性PVA膨脹海綿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及鼻粘膜形態(tài)學觀察[D];暨南大學;2007年
2 崔新華;鼻內鏡下電凝結合鼻腔填塞治療難治性鼻出血[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34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23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