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共同性外斜視術后近立體視功能重建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選題:共同性外斜視 + 近立體視功能。 參考:《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11期
【摘要】:回顧性分析采用Titmus、Randot圖譜對99例成人共同性外斜視患者進行術前術后近立體視功能檢測,對可能影響術后近立體視功能重建相關因素(是否間歇、斜視開始年齡、術前斜視持續(xù)時間、術前斜視度)與術后近立體視功能進行協(xié)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是否間歇對其影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持續(xù)時間(P=0.002)和開始年齡(P=0.048)對其影響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前斜視度數(shù)對其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33)。成人共同性外斜視患者術后近立體視功能可獲得不同程度重建。
[Abstract]: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99 adults with concomitant exotropia by using Titmus Randot atlas to detect the near stereoscopic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intermittent, onset age of strabismus), which may affe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near stereoscopic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Covarianc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preoperative strabismus duration and preoperative strabism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or not, the duration was 0.002) and the onset age was 0.048),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operative strabismus (P 0.133). In adults with concomitant exotropia, near stereopsis can be reconstruc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operation.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眼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81300796)
【分類號】:R779.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雷;才娜;韓屹;;兒童間歇性外斜視手術前后近立體視功能的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1年06期
2 邱輝;史銘宇;李洪陽;張勁松;;眼位對間歇性外斜視患者遠近立體視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2年06期
3 王予偉,孔德蘭,楊華,王寶君,李順元,孔麗,李梅英;共同性斜視手術后重建立體視覺的臨床研究[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附眼科手術;2002年04期
4 郭素梅;王超廷;劉愛勤;王慧;;成人共同性外斜視術后雙眼視覺的重建立及手術特點[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附眼科手術);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德宣;間歇性外斜視106例手術治療[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姜善好,楊東生,胡聰;全麻下眼位42例觀察[J];青島醫(yī)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3 鮑秀艷,劉興強;間歇性外斜視手術56例效果分析[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4 郭建蓮,任景香,張守平,桑平;108例復視原因分析[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王平;郭新;;55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視手術療效分析[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6 周之南,李連英;低度數(shù)兒童間歇性外斜視手術時機的選擇[J];大連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楊俊芳;張金梅;漆爭艷;董翠蘭;田密;唐曉榮;;內斜視患兒的屈光狀態(tài)分析與健康指導[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年09期
8 李峰;;間歇性外斜視手術治療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年02期
9 謝文;陳荊生;胡建兵;張進;郭韋韋;張平;張朋;;間歇性外斜視手術治療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1年28期
10 張曉晨;;64例白內障患者手術前后主導眼變化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年3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賓;王健英;李建陽;;共同性斜視手術前后近立體視覺的臨床觀察[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第五屆第三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張敏;劉毅;朱建華;;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治療屈光參差后的立體視覺[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第五屆第三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高瑋;應用Orbit~(TM)1.8眼外肌生物力學模型輔助非共同性斜視診斷和治療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2 趙軍;先天性眼外肌纖維化家系和散發(fā)患者臨床及分子遺傳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鄭榮昌;孕晚期胎兒及嬰幼兒眶內眼外肌Pulley系統(tǒng)的發(fā)育[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孫春華;不同種屬哺乳動物眼外肌周圍結締組織結構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紅偉;電針治療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吳其正;單眼外直肌后徙術治療兒童間歇性外斜視的療效觀察[D];山東大學;2011年
3 韓梅;兒童斜視手術病例分析及術后立體視覺恢復影響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鄧廷輝;雙眼視功能檢查及弱視治療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04年
5 范萍;成人共同性外斜視18例手術療效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高海英;不同測量方法對間歇性外斜視患者雙眼視功能的評價[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曾仁攀;共同性斜視手術前后視覺三級功能的臨床觀察[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8 孫文翠;屈光不正性弱視者的輪廓整合缺損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楊倩;間歇性外斜視手術療效相關因素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劉艷麗;間歇性外斜視手術前后立體視影響因素及手術時機的探討[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曉s,
本文編號:20108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01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