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聽力篩查8373例分析
本文選題: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 + 新生兒聽力篩查; 參考:《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年08期
【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新生兒的聽力篩查模式,初步了解聽力損傷在此類人群中的患病情況。方法采用瞬態(tài)聲誘發(fā)耳聲發(fā)射(TE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2階段篩查方案,對入住NICU的8 373例新生兒在出院或轉入其他普通病房前以TEOAE進行聽力篩查,未通過者出院1個月后門診接受AABR復篩,復篩仍未通過者,3個月內轉診到兒童聽力中心進行TEOAE和AABR全面的聽力學診斷評估。結果 8 373例新生兒初篩未通過2 646例,42 d隨訪時未通過1 092例,生后3個月隨診時復查仍未通過652例。425例經(jīng)腦干誘發(fā)電位檢查后確診為先天性聽力損害,占4.97%。結論 TEOAE和AABR兩步法可能是NICU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合適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earing screening model of neonate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and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this population. Methods using transient acoustic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 and 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 2 screening program, 8 373 neonates admitted to NICU were screened by TEOAE before they were discharged or transferred to other general wards. One month after discharge, the patients who failed to pass the hospital received AABR screening, and those who failed the screening were referred to the children's hearing center within 3 months for TEOAE and AABR comprehensive audiological diagnostic evaluation. Results among 8 373 newborns, 2 646 cases did not pass the primary screening for 42 days and 1 09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42 days. 652 cases. 425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congenital hearing impairment after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 examination at 3 months after birth, accounting for 4.97%. Conclusion TEOAE and AABR two-step method may be an appropriate model for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in NICU.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婦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
【分類號】:R7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迎玖,戚以勝,趙嘯天,蔡正華,楊宜林,陶端,趙天衛(wèi),于小千;耳聲發(fā)射技術在圍產期聽力學中的應用價值[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9年04期
2 梁勇;聽覺認知電位與耳蝸植入后的聽力學評價[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9年06期
3 楊盈,孔維佳,章巍華;豚鼠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的檢測[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年09期
4 史保軒,王廣科,劉澤平,馬崧,謝偉民;瞬態(tài)誘發(fā)耳聲發(fā)射對重癥監(jiān)護新生兒的聽力篩查[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年04期
5 喬曉明,鄭蕓,王力紅,劉亞峰,梁傳余;82例學齡前聾兒致聾危險因素的調查[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年07期
6 黃躍;潘新年;甘金梅;魏乾華;楊廣林;貝為武;;聽性腦干反應在診斷足月新生兒高間接膽紅素血癥引起腦損害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年07期
7 王洪田,鐘乃川;不同類型及強度的對側聲刺激對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的影響[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0年01期
8 夏正毅,李濱,廖青,陳旭,顧文輝;正常新生兒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測試[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0年01期
9 王心剛,安曉飛,李軍,李禎,郭紅;60例高危新生兒聽性腦干反應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2年02期
10 鮑曉林;郭玉芬;劉曉雯;徐百成;郭家亮;孫薔;;137個遺傳性聾小家系的聾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儲誠志,倪玲玲,沈芳;96例聽力障礙兒童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檢測結果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1期
2 許東寶;汪浩文;黃瑋;胡海英;祝選姣;;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的應用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9期
3 李訓棟;童隆正;王磊;劉興龍;聶書君;劉博;;瞬態(tài)誘發(fā)耳聲發(fā)射信號的小波閾值去噪[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6年02期
4 張雪峰;馬瑩;史蕾;邢錦紅;黃麗輝;;28043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北京醫(yī)學;2008年03期
5 周彬;杜波;王振霖;湯勇;杜寶東;;噪聲暴露不同時程中大鼠ABR及DPOAE的變化[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1期
6 徐朝霞;孫曉萍;郭愛萍;;言語測聽在助聽器選配中的作用[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7 鄭重,胡曉梅,田理,張泉,溫國偉,曹雪明,王川平,宋開源;電針改善頸源性感覺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和慢性內耳缺血的實驗研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 葉亞,畢桂平;畸變耳聲發(fā)射聽力篩查的初步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4年05期
9 羅香林;劉強和;陳順香;黃鑫;;兩種刺激聲在快速老化癡呆小鼠ABR測試中的比較[J];重慶醫(yī)學;2010年12期
10 彭倩,何銳志,胡滿和,張肖娟,黃見可,陳就好,陳彩鳳,張儉,邵秀敏,吳秀蘭,嚴薇,朱惠春;東莞地區(qū)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多中心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焦宇;鄭曉琳;;518例噪音接觸工人的純音測聽結果分析[A];吉林省醫(yī)學會第九次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羅紅強;;耳鳴掩閉結合音樂放松治療耳鳴35例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15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鄭重;田理;;電針改善頸源性感覺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和慢性內耳缺血的實驗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嗓音言語聽力醫(yī)學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秦巧紅;趙杰;;聽性腦干反應測聽用于判斷突發(fā)性聾及預后的臨床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喉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建瓊;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周林燦;病理嗓音的聲學分析和合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葉勝難;非綜合征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聾家系的基因定位研究[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4 王亮;人工耳蝸植入中的相關電生理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5 崔勇;兒童言語測聽詞表的設計和人工耳蝸植入對語前聾兒童言語識別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4年
6 劉蓬;耳鳴中醫(yī)辨證客觀化的應用基礎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7 郭明麗;聽覺失匹配負波與言語識別功能相關性的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8 李琦;聾病基因診斷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與非綜合征性耳聾熱點突變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9 聶文英;新生兒視聽功能同步監(jiān)測機制及功能整合的同步誘發(fā)電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李劍揮;漢語普通話言語測聽材料的開發(fā)與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瑞靜;中醫(yī)綜合治療突發(fā)性聾的療效及其相關因素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郝曉博;項叢刺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的影響[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代鍵;多頻鼓室聲導抗測試在嬰幼兒中耳功能診斷中的應用[D];寧波大學;2010年
4 李建玲;C57BL/6J小鼠耳蝸KCNQ1和NKCC1通道蛋白的年齡相關性表達及其與聽力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孫琪殷;唇腭裂修復術對低齡患兒聽力影響的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1年
6 劉健民;腎虛及肝火型耳鳴耳聾的臨床聽力學特征探討[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7 田樹昌;青霉素條件性耳毒作用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2年
8 楊軍;一種全智能型耳聲發(fā)射測試儀的研制[D];重慶大學;2002年
9 張桂敏;真耳分析在助聽器效果評估及選配中的應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10 別旭;耳聲發(fā)射甘油試驗在內淋巴積水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探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麗娥,顧筱琪,錢惠萍;2367例新生兒聽力篩查初步報告[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1999年05期
2 聶迎玖,戚以勝,趙嘯天,蔡正華,楊宜林,陶端,趙天衛(wèi),于小千;耳聲發(fā)射技術在圍產期聽力學中的應用價值[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9年04期
3 申昆玲;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診斷方法進展[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1994年05期
4 錢進,姜偉;新生兒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測試[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年01期
5 王洪田,鐘乃川;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對側抑制效應的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年11期
6 梁勇,鐘乃川;豚鼠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正常值測試及其相互關系[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03期
7 夏正毅,李濱;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在高危新生兒聽力篩選中的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07期
8 李克勇,王直中,倪道風,曹克利;士的寧阻斷橄欖耳蝸束對豚鼠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08期
9 楊盈,孔維佳,章巍華;豚鼠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的檢測[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年09期
10 溫瑞金;羅仁忠;周佳霖;;伴黃疸早產兒的聽力損失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1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安源;李順品;唐俊;楊廣;;4125例新生兒聽力篩查假陽性的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年13期
2 王維潔;李國香;;7例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聲發(fā)射(DPOAE)通過的聽力障礙兒童的病例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年31期
3 馬漢均;何惠娟;茅惠玉;王效全;;新生兒聽力篩查4125例結果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年01期
4 吳廣琴;賈忠琴;;新生兒聽力篩查1124例資料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7年02期
5 呂秀芹;郝曉莉;;6066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6 史保軒!450003鄭州,王琳!450003鄭州,劉澤平!450003鄭州,馬崧!450003鄭州,謝偉民!450003鄭州;耳聲發(fā)射用于評價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兒聽力障礙[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0年06期
7 王穎;;新生兒聽力篩查3800例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6年18期
8 陳紅慧;江蕙蕓;;新生兒聽力篩查及干預[J];廣西醫(yī)學;2006年01期
9 陳紅慧;江蕙蕓;王小蓮;黃一星;;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家長問卷調查[J];廣西醫(yī)學;2006年05期
10 渠川琰;;大力推廣新生兒眼病篩查[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徐廷貴;白亮;梁晨;楊麗;胡鶯燕;高建林;;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程序的研究及其臨床應用分析[A];第六次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施衛(wèi)東;;110例OAE陽性嬰幼兒的聲導抗ABR結果分析[A];2005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醫(yī)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3 夏文燕;;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UNHS)316例分析[A];第二十四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沈曉明;趙鵬軍;吳勝虎;金昌海;;正常新生兒的聽力篩查[A];新世紀預防醫(yī)學面臨的挑戰(zhàn)——中華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童先鋒;怎樣發(fā)現(xiàn)寶寶的聽力問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2 衣曉峰 李胤 記者 韓雪;遏制源頭加強出生缺陷預防[N];黑龍江日報;2010年
3 本報特約記者 錢勇 本報記者 趙紹華;新生兒72小時內篩查聽力[N];健康時報;2004年
4 東聲;小兒吞咽助聽器電池危險性被低估[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5 通訊員 宋建華 特約記者 王波;成都市啟動聆聽和諧健康工程[N];中國人口報;2010年
6 張曉艷;鄂托克旗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抓好預防控制出生缺陷工作[N];鄂爾多斯日報;2010年
7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兒科教授 王丹華;過好人生第一道健康安檢[N];健康報;2009年
8 ;控制出生缺陷工作創(chuàng)佳績[N];本溪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宋聞;248例NICU新生兒實驗室檢查與危重程度及預后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謝曉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特征與聽覺功能改變的相關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胡瓊瑤;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75例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95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189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