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源CT冠脈成像診斷冠心病的價值
本文關鍵詞:雙源CT冠脈成像診斷冠心病的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冠心病 雙源CT冠脈成像 冠狀動脈造影 心肌橋
【摘要】:目的:對比先后行雙源CT冠脈成像(DSCT)及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的患者的結(jié)果,以CAG結(jié)果為金標準,探討雙源CT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準確性及評價兩種檢查方法在心肌橋檢出中的作用,分析與探討DSCT診斷冠心病的價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間,來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就診的患者,入選患者結(jié)合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選擇病情穩(wěn)定疑似冠心病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63.50歲。這些患者在7-14天內(nèi)(平均11.3天)于我院先后接受雙源CT冠脈成像及冠狀動脈造影,對比DSCT與CAG數(shù)據(jù),評價雙源CT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準確性及評價兩種檢查方法在心肌橋檢出中的作用。結(jié)果:80例患者雙源CT冠脈成像冠狀動脈血管段共有1240段,其中25段血管段因解剖變異或顯影直徑過小予以排除,其余1215段血管節(jié)段雙源CT圖像質(zhì)量優(yōu)良,可用于本實驗評估。1.DSCT檢測狹窄程度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較高,在狹窄程度中度以上的病變中,DSCT檢測的敏感性為95.1%、特異性為99.6%、陽性預測值為96.7%、陰性預測值為99.5%。2.80例患者中DSCT檢出心肌橋14例,CAG檢出10例,DSCT檢出率為17.5%、CAG為12.5%,兩者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1.DSCT與CAG評估狹窄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作為冠心病的臨床篩查手段。2.DSCT冠脈成像對LAD、LCX、RCA狹窄程度評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DSCT與CAG對心肌橋檢出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作為臨床診斷心肌橋的方法。
【關鍵詞】:冠心病 雙源CT冠脈成像 冠狀動脈造影 心肌橋
【學位授予單位】:皖南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41.4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表5-7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3
-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13-16
- 1.臨床資料13
- 2.研究儀器與方法13-14
- 2.1 雙源CT檢查13-14
- 2.2 導管法冠狀動脈造影檢查14
- 3.評價方法14-15
- 3.1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分級14
- 3.2 冠狀動脈解剖分段14-15
- 3.3 圖像質(zhì)量評價15
- 3.4 狹窄程度計算15
- 4.統(tǒng)計學處理15-16
- 結(jié)果16-18
- 討論18-22
- 結(jié)論22-23
- 參考文獻23-27
- 綜述 雙源CT冠脈成像診斷冠心病的研究進展27-43
- 參考文獻36-43
- 作者簡介及讀研期間主要科研成果43-44
- 致謝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擁軍;吳兆蘇;胡盛壽;;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概要[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年07期
2 謝曉潔;韓丹;;刍;;雙源CT冠狀動脈斑塊成像在冠心病臨床分型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年04期
3 李曉燕;張國明;孫鋼;劉娟;孫青;李理;李敏;王啟蒙;;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與冠脈造影狹窄程度判斷差異的因素探討[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年31期
4 袁遠;魏夢綺;趙亞超;宦怡;鄭敏文;齊順;趙海濤;楊勇;徐俊卿;;評價雙源CT對PCI術后管腔再狹窄的診斷[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2年06期
5 任小璐;王杏娟;王雪梅;馬鳳;張小羽;劉云;閆少寧;張志遠;;雙源64層CT評價冠脈非顯著性及臨界狹窄病變斑塊的研究[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6 屈晨;祝巖;;冠心病診斷中多排螺旋CT冠脈成像的臨床價值[J];中國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7 羊鎮(zhèn)宇;王強;郭素峽;張煜;方向明;崔志明;;雙源CT在冠狀動脈支架內(nèi)再狹窄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年01期
8 鄭敏文;趙宏亮;李劍;魏夢琦;袁遠;石明國;宦怡;;冠狀動脈閉塞支的雙源CT評價[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9 王執(zhí)兵;劉俊;陳少源;蘇又蘇;謝培益;方紅城;;冠狀動脈雙源CT成像對粥樣硬化斑塊的評估價值[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年09期
10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guid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chronic total occlusion[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0年08期
,本文編號:912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91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