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的臨床分析
本文關鍵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的臨床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房室傳導阻滯 恢復時間 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后并發(fā)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及三度房室傳導阻滯(AVB)的發(fā)生率,以及房室傳導阻滯恢復的時間,并對影響其恢復時間的相關因素進行臨床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確診的118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住院期間及隨訪時的心電圖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及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發(fā)生率,以及房室傳導阻滯恢復的時間,并分析影響房室傳導阻滯恢復時間的相關因素。結果:(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發(fā)生率為4.40%。其中發(fā)生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的共4例,發(fā)生率為0.34%,發(fā)生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共48例,發(fā)生率為4.06%。在上述發(fā)生房室傳導阻滯的52例患者中死亡患者數(shù)為6例,病死率為11.5%。(2)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或三度房室傳導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短時間內(nèi)(≤8h)可自行恢復,部分患者病情危重,合并低血壓、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安裝臨時起搏器,本次研究中共有14例患者植入臨時起搏器,其中0人植入永久起搏器。(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的恢復時間與患者的性別、年齡、吸煙、飲酒、高血壓病、糖尿病無關(P均0.05),與是否接受血管再通治療及血管病變支數(shù)有關。結論:(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較低,考慮與房室結的雙重血供和及時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有關。(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傳導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短期內(nèi)(8h)可恢復,部分病情危重、合并低血壓、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臨時起搏器;(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可能不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恢復時間可能與患者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病、糖尿病等無關;(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恢復時間可能與是否開通閉塞的冠脈、病變冠脈支數(shù)有關。
【關鍵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房室傳導阻滯 恢復時間 臨床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42.22;R541.7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13
- 第2章 綜述13-26
- 2.1 病因及發(fā)生率13-17
- 2.2 與犯罪血管的關系17-18
- 2.3 治療18-22
- 2.3.1 密切監(jiān)護,,治療基礎疾病18-19
- 2.3.2 藥物治療19-20
- 2.3.3 臨時起搏器植入治療20-22
- 2.4 預后22-24
- 2.5 結語24-26
- 第3章 資料與方法26-28
- 3.1 一般資料26
- 3.2 方法26-28
- 第4章 結果28-33
- 4.1 發(fā)生率及病死率28
- 4.2 房室傳導阻滯的恢復時間及臨時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28-30
- 4.3 房室傳導阻滯的恢復時間的影響因素30-33
- 4.3.1 恢復時間與一般臨床特征的關系30-31
- 4.3.2 恢復時間與是否開通血管的關系31
- 4.3.3 恢復時間與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31-33
- 第5章 討論33-36
- 5.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的發(fā)生率的分析33
- 5.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的恢復時間的分析..2333-34
- 5.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的恢復時間與開通冠脈的分析34
- 5.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與植入起搏器的分析34-36
- 第6章 結論36-37
- 參考文獻37-42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2-43
- 致謝4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蒙培文;低血鉀致房室傳導阻滯8例報告[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0年12期
2 吳志武;低血鉀致房室傳導阻滯6例分析[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黃丹平,李民,佟秋艷;睡眠性房室傳導阻滯1例[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1年04期
4 梁榮,高云燕,袁杰慧;癔病伴一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1年01期
5 陳粵麗 ,張駿誠 ,谷青 ,師艷 ,毛永惠~~;拔牙誘發(fā)房室傳導阻滯1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2年06期
6 吳智勇,鄭茵,李娥卿;低血鉀性房室傳導阻滯6例[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2年04期
7 李艷梅;服用中藥引起房室傳導阻滯一例[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晉巍;治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傳導阻滯2例報告[J];遼寧醫(yī)學雜志;2003年06期
9 梅峰;3∶1房室傳導阻滯伴Ⅰ度房室傳導阻滯表現(xiàn)為偽3∶2房室傳導阻滯一例[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4年07期
10 郭麗娟,張穎軒;二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并4相阻滯1例[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躍秀;張賢萍;;低血鉀致房室傳導阻滯28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何方田;尹小妹;呂鉭;;房室傳導阻滯診斷熱點問題[A];中華醫(yī)學會第11屆全國內(nèi)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錢躍秀;張賢萍;;低血鉀致房室傳導阻滯28例分析[A];2007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張海澄;昃峰;;遺傳性房室傳導阻滯[A];全國心律失常的現(xiàn)代診療新進展專題會議資料匯編[C];2010年
5 劉廣臣;宋美;史英英;李德勝;;房室傳導阻滯心電信號的聚類和判別分析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6 何方田;尹小妹;趙林水;李成;邵錦芳;;房室傳導阻滯診斷熱點問題[A];2007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侯愛潔;段娜;侯培培;李佳進;李占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學消融術中急性及亞急性房室傳導阻滯的預后價值[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吳曉卯;于霞;;特殊類型的一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A];2007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李正安;唐鳳琴;方天富;王平;郭明;魯勇;郭航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傳導阻滯的特征及預后[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10 杜修海;胡治琦;杜淑蘭;張衛(wèi)澤;;心臟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所致房室傳導阻滯[A];第二屆全國心功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謝海波;“二度房室傳導阻滯”是何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2 代巧;心臟為何開慢車[N];北京科技報;2002年
3 夏開屏;心臟為何開慢車?[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4 代巧;心臟為何開慢車[N];中國石油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劉克雄;心臟起搏器 讓生命之舟繼續(xù)遠航[N];黃石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郭永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的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2 蔣鵬;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學消融術后遲發(fā)房室傳導阻滯相關因素分析[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盧炯斌;兔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體外向心肌樣細胞誘導分化后在房室傳導阻滯模型中的治療探索[D];汕頭大學;2011年
4 董雄劍;房室傳導阻滯模式小鼠的建立[D];同濟大學;2006年
5 王斐;心率變異性分析在兒童房室傳導阻滯的臨床意義中的應用價值[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趙華山;UT-B基因敲除小鼠發(fā)生進展型房室傳導阻滯機制的初步探討[D];延邊大學;2007年
7 張奇峰;自體骨髓間質(zhì)干細胞誘導分化移植構建房室間電傳遞新通道治療房室傳導阻滯的初步研究[D];汕頭大學;2007年
8 時向民;間斷放電法消融治療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探討[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本文編號:6043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60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