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血液病患者并發(fā)耐碳青霉烯腸桿科細菌血流感染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17 01:19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并發(fā)耐碳青霉烯腸桿菌科細菌(CRE)血流感染的臨床特征及疾病轉歸。方法:回顧性分析39例血液病并發(fā)CRE血流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jù)預后分為好轉組(8例)和死亡組(31例),比較2組間原發(fā)疾病狀態(tài)、疾病治療史、是否接受中央靜脈置管、前驅感染癥狀、凝血功能、粒細胞缺乏恢復情況、病原菌感染情況及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時白蛋白、球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乳酸脫氫酶水平等,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者進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近年來病例數(shù)總體呈上升趨勢,耐藥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桿菌(CRKP)為主,占80%;其次為大腸埃希菌(CREC),占20%,對替加環(huán)素相對敏感,其次為阿米卡星,但耐藥率均呈上升趨勢。13例患者接受了肛拭子CRE篩查,其中10例血培養(yǎng)鑒定前檢出CRE,中位間隔時間為17(1~43) d。從血培養(yǎng)檢出CRE至死亡的中位時間為2(0~31) d。低白蛋白血癥及粒細胞缺乏是影響CRE血流感染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結論:血液病患者CRE血流感染多發(fā)生在粒細胞缺乏背景下,耐藥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其次為大腸埃希菌,對替加環(huán)素的敏感性最高,但耐藥率呈上升趨勢。促... 

【文章來源】: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20,26(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血液病患者并發(fā)耐碳青霉烯腸桿科細菌血流感染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


2011~2019年CRE血流感染患者人數(shù)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反應蛋白、白蛋白比值與多評分系統(tǒng)對膿毒癥嚴重程度和預后的評估價值比較[J]. 劉向耿,符秋紅,陳洋.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20(04)
[2]膿毒癥的新型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J]. 郭磊,沈華,張錚.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20(02)
[3]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臨床分布特點及耐藥性研究[J]. 尹丹萍,周國清.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8(18)
[4]2017年CHINET中國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 胡付品,郭燕,朱德妹,汪復,蔣曉飛,徐英春,張小江,張朝霞,季萍,謝軼,康梅,王傳清,王愛敏,徐元宏,沈繼錄,孫自鏞,陳中舉,倪語星,孫景勇,褚云卓,田素飛,胡志東,李金,俞云松,林潔,單斌,杜艷,郭素芳,魏蓮花,鄒鳳梅,張泓,王春,胡云建,艾效曼,卓超,蘇丹虹,汪瑞忠,房華,俞碧霞,趙勇,龔萍,郭大文,趙金英,劉文恩,李艷明,金炎,邵春紅,溫開鎮(zhèn),張貽榮,徐雪松,鄢超,喻華,黃湘寧,王山梅,楚亞菲,張利俠,馬娟,周樹平,周艷,朱鐳,孟晉華,董芳,鄭紅艷,沈瀚,周萬青,賈偉,李剛,吳勁松,盧月梅.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8(03)
[5]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 張國揚,楊鵬鳳,王秀菊,李益清,肖潔,劉紅云,常建星,馬麗萍.  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 2017(04)



本文編號:33976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3976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1a7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