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值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損傷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31 17:4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炎癥嚴重程度(靜脈血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值,NLR)與心功能和心肌損傷指標的相關性,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診斷指標和預后。方法:選取2015年-2016年入院接受PCI治療的715例AMI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SPSS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得出的NLR平均值(2.76±2.96),將患者分為 A1組(NLR≤2.76,n=522)和 A2組(NLR>2.76,n=193)。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NLR與檢測到的各臨床數(shù)據(jù),比如AMI患者的心功能指標(EF、FS、SV)和心肌損傷指標(CK-MB等)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隨機抽取AMI患者動脈血液,并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患者動脈血漿中IL-10和TGF-β的濃度,根據(jù)動脈血液炎癥因子(IL-10和TGF-β)顯示顯著性差異的NLR值為根據(jù),將715例AMI患者重新分為B1組(NLR≤4,n=602),B2組(NLR>4,n=113),在各組進一步分析NLR與心功能和心肌損傷之間的關系。結(jié)果:1、715例AMI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NLR的范圍從0...
【文章來源】:延邊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715例患者的NLR與CK-MB?(A)、EF?(B)和FS?(C)的相??關性分析??
析NLR與兩種炎癥因子的相關性得出,當NLR?>4時,TGF-p顯著??升高(P<0.05),當NLR>4.6時,IL-10顯著升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5),見圖2。??1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37、TGF-β的表達及其意義[J]. 周亞光,吳惠惠,王榮花,楊昆,劉亞楠,王坤,何京麗,彭春霞.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7(20)
[2]加參方通過抑制TGF-β/Smads信號轉(zhuǎn)導通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gòu)的機制[J]. 高原,謝世陽,王幼平,李彬,南小利,劉衛(wèi)紅,王賀,朱明軍.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7(03)
[3]抑制COX-2表達通過Akt/iNOS/NO信號通路發(fā)揮抗凋亡作用機制的研究[J]. 孫小婷,姜曦,龐磊,麻海春.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7(02)
[4]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預后評價指標的臨床意義[J]. 郭艷芳,周彤.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7(01)
[5]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性腦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樣蛋白A1基因多態(tài)性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 袁彬,張黎軍,李青,趙建華. 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電子版). 2016(02)
[6]PCI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CSF、VEGF變化對心功能的影響[J]. 楊帆,高宇平,吳路路,武明.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12)
[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及其變化與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及對近期預后的評估[J]. 趙琳茹,陳欣.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02)
[8]氧化應激與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相關治療藥物研究[J]. 吳彧,孫琳,黃彥生,盧建敏,魯敏.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4(21)
[9]高血糖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B型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和心室重構(gòu)的影響[J]. 盧維晟,劉芳,張江蓉,袁惠敏,王一塵. 中國綜合臨床. 2014 (11)
[1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促炎細胞因子水平變化的系統(tǒng)評價[J]. 劉茂,陳劍,黃丹,唐文儀,伍衛(wèi).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4(28)
本文編號:3011319
【文章來源】:延邊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715例患者的NLR與CK-MB?(A)、EF?(B)和FS?(C)的相??關性分析??
析NLR與兩種炎癥因子的相關性得出,當NLR?>4時,TGF-p顯著??升高(P<0.05),當NLR>4.6時,IL-10顯著升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5),見圖2。??1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37、TGF-β的表達及其意義[J]. 周亞光,吳惠惠,王榮花,楊昆,劉亞楠,王坤,何京麗,彭春霞.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7(20)
[2]加參方通過抑制TGF-β/Smads信號轉(zhuǎn)導通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gòu)的機制[J]. 高原,謝世陽,王幼平,李彬,南小利,劉衛(wèi)紅,王賀,朱明軍.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7(03)
[3]抑制COX-2表達通過Akt/iNOS/NO信號通路發(fā)揮抗凋亡作用機制的研究[J]. 孫小婷,姜曦,龐磊,麻海春.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7(02)
[4]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預后評價指標的臨床意義[J]. 郭艷芳,周彤.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7(01)
[5]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性腦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樣蛋白A1基因多態(tài)性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 袁彬,張黎軍,李青,趙建華. 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電子版). 2016(02)
[6]PCI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CSF、VEGF變化對心功能的影響[J]. 楊帆,高宇平,吳路路,武明.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12)
[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及其變化與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及對近期預后的評估[J]. 趙琳茹,陳欣.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02)
[8]氧化應激與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相關治療藥物研究[J]. 吳彧,孫琳,黃彥生,盧建敏,魯敏.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4(21)
[9]高血糖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B型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和心室重構(gòu)的影響[J]. 盧維晟,劉芳,張江蓉,袁惠敏,王一塵. 中國綜合臨床. 2014 (11)
[1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促炎細胞因子水平變化的系統(tǒng)評價[J]. 劉茂,陳劍,黃丹,唐文儀,伍衛(wèi).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4(28)
本文編號:3011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0113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