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血糖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3 10:51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高血糖(hyperglycaemia)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中很常見,研究顯示入院血糖(admission glucose,AG)升高患者伴隨高死亡率。但大多研究納入的是顯著高血糖的患者或樣本量偏小,缺少不同水平入院血糖與AHF患者預后關系的大規(guī)模前瞻性研究,且國內還沒有入院血糖對長期預后價值的研究報道。諸多研究發(fā)現(xiàn)入院血糖升高伴隨不良預后,這提示嚴格控制AHF患者血糖的重要性,但降糖的方案未有統(tǒng)一標準,血糖也并非AHF相關指南中患者嚴重程度及危險分層的指標,這顯示AHF患者血糖升高與死亡率之間的聯(lián)系仍未完全建立。當前仍未有中國人群AHF患者入院血糖水平與近、遠期預后之間關系的研究。入院血糖水平對預后的影響仍待深入探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AHF患者常見伴發(fā)病,研究顯示DM為AHF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率升高的危險因素。高血糖與DM病史之間是否有相互作用從而對AHF患者預后產生影響、DM和non-DM對相同血糖水平患者預后的影響有無差異仍不清楚。所以,本研究將從以下三部分展開探討:第一部分: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第二部分:糖尿病病史與入院血糖水平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第三部分:入院血糖水平不同的分組方法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第一部分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目的探討AHF患者不同AG水平與近、遠期預后的相關性。對象與方法納入2012年06月至2016年12月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的連續(xù)性患者512例,以血糖中值為切點把患者分為血糖正常組(AG≤7.53mmol/L)及血糖升高組(AG7.53mmol/L)兩組,對兩組進行回顧觀察性研究,并進行中位隨訪時間20.2個月的隨訪,隨訪率84.0%(430例)。結果(1)在本研究中,AG中值7.53immol/L。血糖正常患者占50.8%,升高患者占49.2%。(2)血糖正;颊逳YHA-Ⅲ級的更多見,血鈉水平更高。血糖升高患者NYHA-Ⅳ級的更多見,平均年齡更大,心率、呼吸更快,既往曾發(fā)生AHF比例更高。(3)血糖水平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鈉、(30天、1年)全因死亡風險評分顯著相關。(4)在院利尿劑、洋地黃類、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比例分別為80.7%、57.0%、55.5%。血管活性藥物、胰島素、ACEI/ARB、他汀類、口服降糖藥在血糖升高組中的使用率更高。(5)全部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1.39天,住院全因死亡率16.0%,兩組間無差異(14.2%vs 17.9%,p = 0.280)。全部患者30天、1年、5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別為:21.5%、36.9%、49.2%。血糖升高組的(30天、1年)死亡風險評分更高。但兩組間30天、1年、5年全因死亡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兩組間的長期預后無差異(log-rank P = 0.515)。(6)單因素回歸分析提示:年齡、NYHA分級、急性心衰史、卒中、收縮壓、血鈉、C反應蛋白、白蛋白、(30天、1年)死亡風險評分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多因素回歸分析提示NYHA分級、30天死亡風險評分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險因素。結論(1)AHF患者近一半伴入院血糖升高;(2)我們發(fā)現(xiàn)因AHF住院患者入院血糖水平與死亡率沒有顯著的關聯(lián)。第二部分 入院血糖水平與糖尿病病史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目的探討不同入院血糖水平、糖尿病病史及其相互作用對AHF患者預后的影響。對象與方法對象為第一部分納入的AHF病例(512例)。將所有患者按是否有已知糖尿病病史分為糖尿病組(180例)和無糖尿病組(332例)兩組,每組內再按照第一部分分組方法將入院血糖分為兩個組分析不同的入院血糖水平與住院死亡率及30天、1年、5年死亡率的關系,并比較糖尿病病史、不同血糖水平COX模型中的差異。從而比較糖尿病病史、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及其相互作用對AHF患者預后的影響。結果(1)單變量分析顯示:有無糖尿病分組中以及在糖尿病與無糖尿病的不同AG水平的亞組中,住院天數、住院死亡率及30天、1年、5年死亡率均無組間差異。(2)有無糖尿病分組的組間長期累計死亡率、血糖正常組的組間長期累計死亡率、血糖升高組的組間長期累計死亡率均無明顯差異(log-rank P0.05)。(3)單因素回歸分析及多因素回歸分析均未提示AG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險因素或預測因子。結論無論是否合并糖尿病病史,不同AG水平升高與AHF患者近、遠期死亡率無顯著關系,同時AG不是全因死亡的危險因素或預測因子。第三部分 入院血糖水平不同的分組方法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目的探討采用不同方法對入院血糖進行分組對AHF患者預后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對象與方法對象為第一部分納入的AHF病例(512例)。按AG水平采用四分位法分成四組,比較分析這種分組方法下不同的入院血糖水平與住院死亡率及30天、1年、5年死亡率的關系,并比較不同血糖水平COX模型中的差異。再將第一部分所采用的二分法與四分位法進行的分組進行直接比較,探討采用不同方法對入院血糖進行分組對AHF患者預后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結果(1)單變量分析顯示:AHF患者采用四分法分為四組(F1≤5.76mmol/L、F2:5.77-7.53mmol/L、F3:7.54-9.81mmol/L、F49.81mmol/L。四組間住院天數、住院死亡率及30天、1年、5年死亡率均無組間差異(P值均0.05)。四組間的長期預后無差異(log-rank P = 0.884)。(2)單因素回歸分析及多因素回歸分析均未提示AG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險因素或預測因子。結論(1)四分位法分組的AG水平與近、遠期死亡率無顯著關系,同時AG都不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險因素或預測因子;(2)無論是采用何種AG分組方法,AG升高對AHF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是一致的。總結論:基于以上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1.不同的AG分組方法、有無糖尿病病史,均對AG與患者近、遠期死亡率關系無顯著影響;2.AG不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險因素或預測因子,且不受AG分組方法及有無糖尿病影響;3.入院血糖的升高與AHF患者近、遠期死亡率無關。此結論仍有待更大型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證實。
【圖文】:
人群納入情況
圖1-3.患者在院治療情況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41.6
本文編號:2637650
【圖文】:
人群納入情況
圖1-3.患者在院治療情況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4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楊建海;吳峰;李輝;岳悅;;應激性高血糖對ICU危重癥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及強化胰島素治療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5年10期
2 姚艷;劉小慧;董建增;;慢性心力衰竭的轉基因治療進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5年09期
3 全軍民;姚琪;陶袁;邱j;任穎;;入院高血糖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預后的關系[J];心電與循環(huán);2014年05期
4 于彩霞;;控制血糖對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預后影響的觀察[J];人民軍醫(yī);2013年03期
5 韓秀娟;;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與糖尿病心肌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吳文獻;韋艷花;;胰島素強化治療急性心力衰竭高血糖患者的效果[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徐紅;畢增祺;主理群;;各種評估腎小球濾過率公式在中國老年人群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8年05期
,本文編號:26376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6376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