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人高血壓亞型的患病率變化趨勢及發(fā)病率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7-13 19:02
【摘要】: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在全球死因順位中排在第一位(約占全死因的30%)。在中國,從1990年到2010年,主要心血管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Stroke)(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和中風)的疾病負擔逐年上升,導致中國人群的預期壽命損失了4.79年。高血壓(Hypertension,HTN)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每年可導致全球七百萬人死亡。因此降低高血壓及其帶來的疾病負擔是世界各國緊迫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根據(jù)WHO 1999年和Seventh Joint National Commission Guidelines(JNC7)的規(guī)定,高血壓定義為: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SBP≥140 mm Hg和/或DBP≥90mmHg;颊呒韧懈哐獕菏,目前正在服用降壓藥物治療,血壓雖然低于140/90 mm Hg,也診斷為高血壓。根據(jù)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分成三個亞型:(1)單純性的收縮期高血壓(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定義為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 Hg和(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 Hg;(2)單純性的舒張期高血壓(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定義為SBP140 mm Hg和DBP≥90mm Hg;(3)收縮壓和舒張壓都升高型高血壓(Systolic-Diastolic Hypertension,SDH),定義為SBP≥140 mm Hg和DBP≥90 mm Hg。三種亞型與血管動力學和血管結(jié)構(gòu)異常導致的血壓升高相關(guān)。對于服用降壓藥人群(Current Use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MED),患者的原始真實的血壓不能測得,故將此類的高血壓患者歸為服藥人群。根據(jù)報道,ISH主要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guān),常出現(xiàn)在老年人中,年齡、超重/肥胖和吸煙是ISH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而IDH和SDH則主要與外周血管阻力升高相關(guān),常出現(xiàn)在青年人中,且超重/肥胖是IDH發(fā)生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橫斷面研究的結(jié)局測量指標為高血壓的患病率。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統(tǒng)計,2008年全球年齡≥25歲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0%,以非洲最高(46%)。美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從24.0%(1988-1991年)上升到33.5%(2005-2008年)。與國際報道類似,中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已從14.5%(1991年)上升到34.0%(2012年),估計我國每年新增高血壓患者1000萬人。根據(jù)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chinahealthandnutritionsurvey,chns),中國成人的高血壓患病已從14.5%(1991年)上升到21.4%(2009年)。隊列研究中,關(guān)于高血壓發(fā)病率的報道較少。大多數(shù)的研究,應(yīng)用累積發(fā)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rate,cir,%)作為測量發(fā)病情況的指標。根據(jù)文獻報道,美國平均年高血壓的發(fā)病率為1.29%-4.53%。在一個10,525名中國人群隊列研究中,平均隨訪日期為8.2年(1991-1999年),男女高血壓的累積發(fā)病率分別為28.9%和26.9%,即男女的平均年高血壓的發(fā)病率為3.61%和3.36%;根據(jù)chns研究結(jié)果,中國成人高血壓的累積發(fā)病率為26.8%(1991-2009年)和15.9%(2000-2004年),意味著平均年高血壓發(fā)病率已從2.23%上升到3.98%。隊列研究中,發(fā)病密度(incidencerate,ir,/100person-years)作為測量高血壓發(fā)病情況的報道則較少。美國人群高血壓的發(fā)病密度為1.8-7.4/100人年。一個隨訪3,357名中國人群隊列研究中,平均隨訪日期為3.23年(1994-1997年),高血壓的發(fā)病密度為2.9/100人年,即每年100人中有2.9人發(fā)生高血壓。根據(jù)chns研究結(jié)果,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已從1991-1997年的2.9/100人年上升到了2004-2009年的5.3/100人年。由于地區(qū)、種族、樣本量等差異,且年齡的增長和時期的作用,中國關(guān)于高血壓患病率和發(fā)病率的研究結(jié)果具有波動性。因此我們采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chns數(shù)據(jù),探討中國成人高血壓及其亞型的患病率及發(fā)病率情況。本研究第一部分以chns2011年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探討不同年齡中國成人高血壓及其亞型的患病率。第二部分以chns1991-2011年數(shù)據(jù),探討中國成人20年高血壓及其亞型的患病率的變化趨勢。第三部分以chns1989-2011動態(tài)隊列,計算高血壓及其亞型的發(fā)病密度,探索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ercent,par%)測量超重/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為我國高血壓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據(jù)。第一部分:2011年中國成人高血壓亞型患病率研究目的:以chns2011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計算中國成人高血壓及其亞型的患病率,探索年齡、體重指數(shù)(bodymassindex,bmi)等危險因素對高血壓及其亞型患病率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2011年chns調(diào)查中的年齡≥18歲的成人。剔除標準為:1)孕婦或乳母;2)收縮壓(systolicbloodpressure,sbp)或舒張壓(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空值;3)脈壓差(sbp-dbp10mmhg);4)身高極值(120cm)和bmi極值(40kg/m2)。計算不同性別、年齡、bmi分組的人群中高血壓及其亞型的患病率。采用卡方檢驗(x2檢驗)比較不同性別、地區(qū)、年齡分組、bmi分組之間的高血壓及其四個亞型的患病率的差異。采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檢驗標準為a=05.0(雙側(cè))。結(jié)果:一共納入12,364人作為研究對象。2011年中國成人的高血壓的患病人數(shù)為3,477人(男女各5,808和6,559人)。高血壓的粗患病率為28.1%(95%ci,27.3%-28.9%)。男性高血壓的患病率(30.2%,95%ci,29.0%-31.3%)高于女性(26.3%,95%ci,25.3%-27.4%)(x2=22.6,p0.001)。ish,idh,sdh和med亞型的患病率分別為4.77%(95%ci,4.40%-5.15%),4.63%(95%ci,4.26%-5.00%),5.38%(95%ci,4.98%-5.78%)和13.4%(95%ci,12.8%-13.9%)。相當于在高血壓人群中,服藥率為47.7%。高血壓的總體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上升,最高為年齡≥60歲時,男女高血壓的患病率分別為47.4%(95%ci,45.1%-49.8%)和49.6%(95%ci,47.6%-52.1%)。男女成人ish,sdh和med的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趨勢與此類似。男女成人idh的患病率在40-59歲時達到了峰值(分別為7.39%(95%ci,6.41%-8.34%)和4.40%(95%ci,3.68%-5.13%),其后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患病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高血壓的總體患病率隨著bmi的增加逐漸上升。由年齡和超重/肥胖對高血壓患病率的交互作用得到,bmi20kg/m2且年齡≥60歲的中國成人,其高血壓的患病率(30.6%,95%ci,26.3%-34.9%)與bmi為26-27kg/m2且年齡為40-59歲的人群(33.5%,95%ci,30.5%-36.5%)相同,即bmi每增加6-8kg/m2,相當于年齡老化了20歲。結(jié)論:2011年中國成人高血壓的粗患病率為28.1%。在高血壓人群中,服藥率為47.4%。第二部分:1991-2011年中國成人高血壓亞型患病率變化趨勢研究目的:以chns1991-2011年調(diào)查,計算中國成人20年間高血壓及其亞型的患病率的變化趨勢。方法:研究對象為chns1991-2011的8次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年齡≥18歲的成人。剔除標準為:1)孕婦或乳母;2)收縮壓(systolicbloodpressure,sbp)或舒張壓(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空值;3)脈壓差(sbp-dbp10mmhg)。采用2010年中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各個年齡的人數(shù),對1991-2011年的高血壓及其四個亞型的患病率進行標準化。計算不同性別、年齡、bmi分組的人群中的高血壓及其亞型的患病率。采用卡方檢驗(x2檢驗)比較不同性別、年齡組之間的高血壓及其四個亞型的患病率的差異。采用線性趨勢檢驗對1991-2011年標準化的高血壓及其四個亞型的患病率進行趨勢性檢驗,探討20年的中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的變化趨勢。采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檢驗標準為a=05.0(雙側(cè))。結(jié)果:從1991-2011年,中國成人高血壓的標化患病率從15.6%上升到了20.9%(p0.001);其中,ish的患病率從3.04%上升到了3.30%(p0.001),idh的患病率從4.77%降低到了4.44%(p=0.023);sdh的患病率從5.27%降低到了4.11%(p0.001),服藥率從2.55%上升到了9.01%(p0.001)。在高血壓患者中,服藥率從16.3%上升到了43.1%(p0.001)。表明,在1991-2011年,中國成人的高血壓的患病率逐漸上升,ish的患病率和服藥率也逐漸上升,但是idh和sdh的患病率逐漸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6.9%的服藥治療人群的血壓控制到sbp140mmhg和dbp90mmhg以下,即只有17.5%的患者的血壓得到了控制。結(jié)論:從1991-2011年,中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從15.6%上升到了20.9%。在高血壓患者中,服藥率從16.3%上升到了43.1%,但是只有17.5%患者的血壓得到控制。第三部分年齡和體重指數(shù)交互對中國成人22年高血壓亞型發(fā)病率的影響目的:年齡和超重/肥胖是高血壓發(fā)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但在中國的隊列研究中,其對高血壓及其亞型的發(fā)病率的影響未見報道。我們以chns1989-2011動態(tài)隊列,計算高血壓及其亞型的發(fā)病密度,探索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測量超重/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chns1989-2011的9次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年齡≥18歲的成人。剔除標準為:1)孕婦或乳母;2)收縮壓(systolicbloodpressure,sbp)或舒張壓(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空值;3)脈壓差(sbp-dbp10mmhg);4)身高極值(120cm)和bmi極值(40kg/m2)。根據(jù)每個研究對象的隨訪情況計算高血壓及其亞型的的發(fā)病密度,以及各年齡、bmi分組的發(fā)病率。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計算各年齡/bmi分組的高血壓及其亞型的發(fā)病率趨勢。采用bmi22kg/m2作為參考,應(yīng)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控制混雜因素(年齡,地區(qū),吸煙史,飲酒史),計算bmi對高血壓發(fā)病的相對危險度(relativerisks,rrs),應(yīng)用歸因危險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ercent,ar%)去探討超重/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率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們應(yīng)用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ercent,par%)定量計算超重/肥胖對全人群高血壓的發(fā)病的影響。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控制混雜因素(年齡,地區(qū),吸煙史,飲酒史),計算bmi作用的年齡別的高血壓及亞型的發(fā)病的相對危險度。采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檢驗標準為a=05.0(雙側(cè))。結(jié)果:一共有53,028名血壓正常的人參與研究,平均年齡為41.7(95%CI,41.6-41.7)歲。男女各24,941人(47.0%)和28,087人(53.0%)。在合計118,694人年的隨訪中(平均6.38年)中,一共有5,208人發(fā)生了高血壓,其中男性2,732(52.5%)和女性2,476(47.5%)。高血壓的粗發(fā)病率IR為4.4(95%CI,4.3-4.5)/100人年,男女的粗發(fā)病率分別為5.0(95%CI,4.8-5.1)/100人年和3.9(95%CI,3.7-4.0)/100人年(P0.001)。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從18-34歲的人群的1.5(95%CI,1.4-1.6)上升到了≥65歲的人群的11.3(95%CI,10.7-12.0)(Ptrend0.001)。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隨著體重的增長而增長,從BMI22的人群的3.0(95%CI,2.9-3.1)上升到了BMI≥28的人群的9.9(95%CI,9.1-10.6)(Ptrend0.001)。以BMI22 kg/m2作為參考值,BMI≥28的人群高血壓發(fā)病的相對危險度RR增加了3.13(95%CI,2.84-3.45)倍。以BMI22 kg/m2作為參考值,人群中高血壓的歸因危險度百分比PAR%為32%(95%CI,29-34%)。男女成人的ISH和SDH的發(fā)病率隨年齡變化的趨勢與此類似,男女成人IDH的發(fā)病率在30-49歲時且BMI較高時達到了峰值。結(jié)論:在隨訪22年的動態(tài)隊列中,高血壓的粗發(fā)病率為4.4(95%CI,4.3-4.5)/100人年。在中國成人中,以BMI22 kg/m2作為參考值,人群中高血壓的歸因危險度百分比為32%(95%CI,29-34%)。高血壓的發(fā)病率與年齡和/或超重/肥胖相關(guān)。超重/肥胖主要影響IDH的發(fā)生,年齡主要影響ISH的發(fā)生。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44.1
本文編號:2514210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44.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FAN Jie;LI Guo Qi;LIU Jing;WANG Wei;WANG Miao;QI Yue;XIE Wu Xiang;LIU Jun;ZHAO Fan;LI Yan;ZHAO Dong;;Impac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aths on Life Expectancy in Chinese Population[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03期
,本文編號:25142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5142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