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左室造影前后左室收縮壓與舒張末壓的變化對左室儲備功能的評價作用。方法連續(xù)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南昌大學(xué)第二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住院并行左室造影的患者172名(107男,65女,61.0±6.8歲)進行篩選。入選患者條件為年齡≥16周歲,血常規(guī)、腎功能、電解質(zhì)、凝血功能等檢查正常,常規(guī)十二導(dǎo)聯(lián)心電圖排外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等心律失常。共納入符合入選標(biāo)準(zhǔn)的患者148名(97男,51女,60.8±7.4歲)進入臨床研究。收集148名患者的年齡、性別、紐約心功能分級等指標(biāo)。使用血管造影機及高壓注射器進行左室造影檢測,豬尾導(dǎo)管送至左室中部靠近心尖位置,囑患者保持平靜呼吸,壓力曲線平穩(wěn)后記錄造影前左室收縮壓S1及左室舒張末壓D1,以15ml/s的速度高壓(900KPa)注射對比劑(碘克沙醇)35ml,注射完畢后,立即回抽血液10ml,重新連接測壓系統(tǒng);囑患者保持平靜呼吸,待壓力曲線平穩(wěn),1分鐘內(nèi)記錄造影后左室收縮壓S2和左室舒張末壓D2。計算左室造影后左室收縮壓變化差值用△S(S2-S1)表示,舒張末壓變化差值用△D(D2-D1)表示。人工描記出左室收縮末期及左室舒張末期形態(tài),通過單平面辛普森法計算出左室射血分?jǐn)?shù)(LVEF)。對納入研究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出院后6個月(6月±7天);隨訪內(nèi)容為患者活動耐量;根據(jù)活動耐量評估問卷VSAQ調(diào)查結(jié)果,將患者活動耐量分為I、II、III、IV四個等級,對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進行評估問卷調(diào)查。根據(jù)活動耐量來評價左室儲備功能,其中活動耐量I、II級定義為左室儲備功能良好,活動耐量III、IV級定義為左室儲備功能異常。將患者按照心功能是否正常分為兩組,以及按照左室造影后左室壓力變化情況進行分組,比較壓力變化與心功能和左室儲備功能的關(guān)系。所有收集的數(shù)據(jù)均應(yīng)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結(jié)果1.在不同心功能的兩組患者中,心功能正常組共57名,其中△S升高45名,△S不變8名,△S降低4名;△D升高7名,△D不變或輕度下降50名。心功能異常組共91名,其中△S升高13名,△S不變33名,△S降低45名;△D升高72名,△D不變或輕度下降19名。不同變化的△S在心功能方面整體存在顯著差異性(Pearson卡方檢驗c2=28.712,P0.01),其中△S升高組心功能異常率明顯低于△S降低組(22.4%vs 91.8%);進一步對不同變化的△S進行組間比較,其中△S升高與△S不變兩者在心功能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earson卡方檢驗c2=32.567,P0.01),△S升高與△S降低兩者在心功能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Pearson卡方檢驗c2=51.569,P0.01)。不同變化的△D在心功能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性(Pearson卡方檢驗c2=62.918,P0.01),其中△D升高組心功能異常率明顯高于△D不變或輕度下降組(91.1%vs 27.5%)。2.在不同左室儲備功能的兩組患者中,左室儲備功能良好組共84名,其中△S升高50名,△S不變27名,△S降低7名;△D升高20名,△D不變或輕度下降64名。左室儲備功能異常組共64名,其中△S升高8名,△S不變14名,△S降低42名;△D升高59名,△D不變或輕度下降5名。不同變化的△S在左室儲備功能方面整體存在顯著差異性(Pearson卡方檢驗c2=57.890,P0.01),其中△S升高組左室儲備功能異常率明顯低于△S降低組(13.8%vs 85.7%);不同變化的△D在左室儲備功能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性(Pearson卡方檢驗c2=68.246,P0.01),其中△D升高組左室儲備功能異常率明顯高于△D不變或輕度下降組(74.7%vs 7.2%)。3.左室造影后△S與△D的不同變化分組中,左室儲備功能良好組共84名,其中四種變化中A為16名,B為23名,C為23名,D為22名;左室儲備功能異常組共64名,其中A為31名,B為20名,C為3名,D為10名;△S與△D的四種變化分組在左室儲備功能方面整體存在顯著差異(Pearson卡方檢驗c2=22.591,P0.01),其中A組左室儲備功能異常率明顯高于C組(66.0%vs 11.5%);隨訪結(jié)果顯示,C組患者活動耐量良好占比明顯高于入院基線水平(80.8%vs 35.6%)。結(jié)論左室造影后左室壓力變化可用于評價左室儲備功能,其中左室收縮壓不變或降低伴舒張末壓升高是反映左室儲備功能較差的敏感指標(biāo);造影后左室收縮壓升高伴左室舒張末壓不變或下降是反映左室儲備功能良好的敏感指標(biāo)。
[Abstract]:......
【學(xué)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40.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偉濤;徐增政;賈桂貞;張姝;;超聲心動圖及導(dǎo)管法左心室造影評估室壁運動的對比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6年06期
2 竇悅;吳東垣;;640層螺旋CT、超聲心動圖與左心室造影評價左心功能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年34期
3 吳迪;黃希正;馬淑平;;核素心室造影評價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體和局部功能[J];心臟雜志;2008年05期
4 高波;郭啟勇;雷晶;岳勇;侯陽;陳麗英;;MSCT、超聲心動圖與MRI評價左心功能的比較研究[J];臨床放射學(xué)雜志;2007年10期
5 張文榮;嚴(yán)紅;;超聲與導(dǎo)管法左室造影檢測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對照研究[J];廣東醫(yī)學(xué);2007年06期
6 鄔冬梅;劉卓敏;;心肌磁共振顯像、超聲心動圖及X線左室造影測定左心功能的對比研究[J];護理研究;2007年06期
7 耿新軍,譚小平;紐約心功能分級和超聲心功能評價的臨床相關(guān)性分析[J];陜西醫(yī)學(xué)雜志;2005年08期
8 戴閨柱;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2年04期
9 錢方毅;重視心力衰竭發(fā)病機制中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因子系統(tǒng)的研究[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1年04期
10 歐陽福珍,祁蕓蕓,張樹彬,馬宇晨,林景輝,朱玫,楊虎,王莉;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運動負荷試驗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儲備功能的評價[J];中國醫(yī)學(xué)影像技術(shù);2000年01期
,
本文編號:
2431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43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