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隨著科技水平的日益發(fā)展,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仍然是一個難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慢性缺氧是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缺氧心肌細胞是如何完成從細胞信號傳導、蛋白合成到代謝的轉(zhuǎn)變,維持心肌細胞慢性缺氧代償性適應,具體機制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研究慢性缺氧條件下心肌細胞的適應機制可能對于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和預后有所幫助。miR-17-92基因簇為一種典型的含有多順反子啟動子的高度保守的基因簇,位于人染色體13q31.3處,C13orf25基因第3個內(nèi)含子區(qū),其轉(zhuǎn)錄前體包含了 6個串聯(lián)的莖環(huán)發(fā)卡結構,最終可產(chǎn)生 miR-17,miR-18,miR-19a,miR-20,miR-19b 和 miR-92 等6個成熟的miRNA。miR-17-92基因簇在腫瘤發(fā)生和肺、心臟、免疫器官的正常發(fā)育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miR-17-5p屬于miR-17-92基因簇,定位于人染色體13q31,是一種編碼6個miRNA的多順反子性的miRNA。有研究發(fā)現(xiàn),miR-17-5p通過STAT3信號通路來調(diào)控骨髓抑制細胞生長(MDSC)。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和體外由H202誘導的氧化應激小鼠心肌細胞模型中,miR-17-5p表達增高,并且通過和STAT3的3'UTR結合,降低STAT3的表達,從而促進心肌細胞的凋亡。許多研究顯示,IL-6-JAK-STAT3信號通路在心臟病理、生理方面具有保護的作用。之前我們的研究顯示,在心肌慢性缺氧過程中,NF-κB信號通路與SOCS3(STAT3自身誘導調(diào)節(jié)因子)所調(diào)控的IL-6/JAK2/STAT3信號通路的交互關系也影響著心肌傳導通路和心肌細胞的衰亡。因此,本實驗主要探討心肌慢性缺氧環(huán)境下,miR-17-5p和STAT3的表達變化以及miR-17-5p對STAT3的調(diào)控對于缺氧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研究目的:本實驗擬在臨床心肌標本和H9c2心肌細胞兩個水平檢測慢性缺氧條件下miR-17-5p的表達變化。在H9c2心肌細胞慢性缺氧模型中使用抑制劑和增強劑改變miR-17-5p的表達,檢測改變miR-17-5p表達對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的影響,從而對缺氧H9c2心肌細胞的影響。研究方法:1.研究臨床心肌標本和H9c2心肌細胞兩個水平缺氧對miR-17-5p表達影響。1.1收集人心肌標本,紫紺組病人患有法洛四聯(lián)癥,非紫紺組病人患有右室流出道狹窄合并室間隔缺損,標本于手術中取自右室流出道。提取組織RNA,采用RT-PCR檢測miR-17-5p在兩組病人標本中的表達情況。1.2將同一批次H9c2(大鼠心室肌細胞系)細胞置于低氧培養(yǎng)箱(1.0%O2、5.0%C02)中分別培養(yǎng)0h、12h、24h、48h及72h,對照組置于普通培養(yǎng)箱(21.0%O2)中培養(yǎng),利用RT-PCR技術檢測在心肌細胞系中隨著缺氧時間的延長miR-17-5p表達情況。2.研究miR-17-5p在H9c2細胞慢性缺氧中的作用及對STAT3信號通路的調(diào)控機制:2.1常氧時在H9c2細胞系中轉(zhuǎn)染帶綠色熒光的陰性對照,通過熒光顯微鏡觀測轉(zhuǎn)染效率。2.2 向 H9c2 細胞分別轉(zhuǎn)染 agomir、antagomir 和 NC,建立 agomir 組、antagomir組、對照組和空白組。2.3將轉(zhuǎn)染后的心肌細胞及空白組常氧培養(yǎng)24 h后(n=4),再缺氧培養(yǎng)48 h,通過TUNEL檢測法檢測各組心肌細胞的凋亡情況。2.4 CCK8試劑檢測缺氧0h、12h、24h、48 h各組心肌細胞的增殖情況。2.5 TUNEL實驗檢測缺氧48h后各組心肌細胞的凋亡情況。2.6 Western Blot檢測缺氧48h后各組心肌細胞內(nèi)STAT3、p-Tyr-705-STAT3及其下游調(diào)控蛋白c-myc蛋白含量。研究結果:1.與非紫紺組(0.482±0.163)相比,紫紺組(1.45±0.705)患兒心肌組織中miR-17-5p表達明顯升高(P0.01)。2.在慢性缺氧中培養(yǎng)H9c2心肌細胞,RT-PCR結果顯示慢性缺氧0h(0.933±0.115)、12h(1.802±0.130)、24h(1.973±0.140)、48h(2.030±0.134)及 72h(2.113±0.220)時 H9c2 細胞miR-17-5p表達逐漸增高(P0.01)。3.將antagomir熒光陰性對照轉(zhuǎn)染H9c2細胞,熒光顯微鏡觀測結果顯示轉(zhuǎn)染效率達到75%以上。4.CCK8實驗檢測結果顯示,缺氧Oh,6h,24h,48h后,和對照組相比,上調(diào)組大鼠H9c2心肌細胞增殖明顯減少(P0.01),而下調(diào)組、空白組則無明顯差異(P0.05)5.TUNEL實驗檢測結果顯示,缺氧48h后,和對照組(0.1063±0.010969)相比,上調(diào)組(0.1599±0.02016)大鼠H9c2心肌細胞明顯凋亡增加(P0.01),而下調(diào)組(0.0941±0.01913)、空白組(0.0948±0.013286)則無明顯差異(P0.05)6.miR-17-5p過表達的大鼠H9c2心肌細胞缺氧48h后,與對照組及空白組相比,STAT3,p-Tyr-705-STAT3 及其下游調(diào)控蛋白 c-myc 的表達下降(P0.01);而 miR-17-5p抑制的大鼠H9c2心肌細胞缺氧48h后,與對照組及空白組相比,STATT3,p-Tyr-705-STAT3及其下游調(diào)控蛋白c-myc的表達無明顯改變(P0.05)。結論:1.與非紫紺型患者相比,紫紺型患者心肌標本中miR-17-5p升高3倍左右。2.H9c2心肌細胞慢性缺氧時,細胞中miR-17-5p表達逐漸升高。3.H9c2心肌細胞慢性缺氧時,miR-17-5p過高表達對于STAT3信號通路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促進心肌凋亡,減少增生。miR-17-5p的抑制對于STAT3信號通路無明顯的改變,對心肌凋亡和心肌增生無明顯影響。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4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旭萍;慢性缺氧降低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反應的機制[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2 劉晨虹,葉紅,劉聲遠,王迪潯;慢性缺氧對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2期
3 劉重慶;吳小珍;王驤業(yè);孫永齡;郭慶元;盧惠民;;高原慢性缺氧對記憶的影響[J];高原醫(yī)學;1983年S2期
4 劉帆,陳瑞芬,劉國貞,宋愛利;慢性缺氧所致肺血管結構改建機制的探討[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5 孔煒,王迪潯;慢性缺氧改變肺內(nèi)動脈平滑肌細胞環(huán)氧合酶基因的表達[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年09期
6 周光德,陳瑞芬,張立克,欒麗英;一氧化氮與慢性缺氧[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7 洪志剛,金肆,張少華,陳琪玲,王迪潯,孫秉庸;一氧化氮在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低反應機制中的作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1期
8 金肆,王迪潯,孫秉庸;K~+通道在正常與慢性缺氧大鼠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反應中的作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0年10期
9 姜和,孫秉庸,楊仲強,彭鷹,高旭濱;慢性缺氧對肺動脈增壓反應的影響——組胺受體的作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86年04期
10 梁兵,蔡英;慢性缺氧對大鼠肺動脈和主動脈舒縮反應的影響[J];西藏醫(yī)藥雜志;199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柳君澤;高文祥;曹利飛;孫秉庸;;急性和慢性缺氧時大鼠腦線粒體內(nèi)腺苷酸池、能荷及ATP合成的變化[A];中國生理學會第六屆應用生理學委員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2 楊薇;李慶生;;慢性缺氧刺激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A];第三次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陳貴海;精神科;萬興松;;高原慢性缺氧對作業(yè)人員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A];睡眠醫(yī)學與精神衛(wèi)生研討會(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第50分會場)論文匯編[C];2005年
4 張鋼;高鈺琪;;急、慢性缺氧對大鼠中性粒細胞趨化性的影響[A];第六次全國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5 徐蔚海;崔麗英;楊楠;郝文宇;董毅龍;左平平;黎青;閻東升;;谷紅對慢性缺氧累積損傷的抵抗作用[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丁艷;侯雪飛;聶政;楊蔭;王乾成;陳麗;唐玉紅;周華;鄭煜;;川芎嗪對慢性缺氧大鼠延髓血紅素氧合酶-1表達的影響[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7 劉毅;杜曉紅;高生盂;;慢性缺氧對腎臟一氧化氮和內(nèi)皮素系統(tǒng)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經(jīng)緯;miR-146b在慢性缺氧致心肌細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2 賈維坤;ATF6在增加慢性缺氧心肌耐受急性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3 何思毅;miR-138通過調(diào)節(jié)MLK3/JNK/c-jun在慢性缺氧心肌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4年
4 蔡青;不同程度慢性缺氧影響左右心室功能和結構及心肌收縮蛋白的比較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3年
5 肖娟;NO信號通路在慢性缺氧心肌線粒體生物合成中的調(diào)控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趙鵬南;心肌慢性缺氧時MiR-17-5p調(diào)控STAT3信號通路意義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2 楊景陽;宮內(nèi)慢性缺氧對子代兔成年期心功能與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陳冬冬;宮內(nèi)慢性缺氧對子代大鼠血壓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王莉;慢性缺氧—肺氣腫大鼠膈肌生物力學特性變化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5 姜麗華;NOX4和eNOS在小鼠慢性缺氧肺血管中的表達和相互關系[D];浙江大學;2008年
6 周勝凱;Akt/eNOS信號通路在EPO促進慢性缺氧心肌細胞線粒體生物合成中作用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7 雷立華;幼年大鼠慢性缺氧再氧化肺損傷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4年
8 應紅安;妊娠期慢性缺氧對子代大鼠血壓的影響及相關機制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葉玉民;妊娠期慢性缺氧對子代大鼠心肌細胞外基質(zhì)連接分子和心肌重構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
238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