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鐵蛋白、鐵調(diào)素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本文選題:老年人 + 慢性心力衰竭; 參考:《實用醫(yī)學雜志》2017年24期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鐵蛋白(SF)、血清鐵調(diào)素(Hepc)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選擇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為心衰組,同期住院無心功能不全患者80例作為對照組。檢測兩組血清鐵蛋白(SF)、Hepc水平并進行比較和分析。結(jié)果老年心衰組的SF、Hepc、hs-CRP分別為(69.58±27.16)ng/mL、(97.16±16.81)ng/mL、(3.35±1.64)mg/L,對照組的SF、Hepc、hs-CRP分別為(128.46±33.28)ng/mL、(54.12±15.76)ng/mL、(2.80±1.36)m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慢性心力衰竭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血清鐵蛋白為慢性心力衰竭的保護因素(P0.05),Hepc、超敏C反應(yīng)蛋白為慢性心力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jié)論 SF可能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保護因素;Hepc及超敏C反應(yīng)蛋白可能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通過檢測SF、Hepc、hs-CRP可早期識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早期預(yù)防和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ferritin (SF) and iron modulin (Hepc)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Methods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October 2015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heart failure group and 80 patients without cardiac insufficiency as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ferritin (SF) Hep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hs-CRP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69.58 鹵27.16) ng / mL, (97.16 鹵16.81) ng / mL, (3.35 鹵1.64) mg / L, respectively,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ere (128.46 鹵33.28) ng / mL, (54.12 鹵15.76) ng / mL, (2.80 鹵1.36) mg / mL, respectively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ferritin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0.05) and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w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0.05). Conclusion SF may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elderly. Hepc and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may be the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elderly. The detection of SFN Hepcfen hs-CRP can early identify the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病學;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干部保健二科;
【基金】: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農(nóng)八師師市計劃項目(編號:2015YL09)
【分類號】:R541.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紅兵;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測定[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3年01期
2 楊利婷;王建炳;趙景波;王付曼;李素潔;;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與血清鐵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年04期
3 邱梅娜;徐堅強;;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血清鐵蛋白和β_2-微球蛋白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浙江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年01期
4 陶桃;;血清鐵蛋白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guān)性[J];四川醫(yī)學;2012年02期
5 陳志哲;;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鐵蛋白[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內(nèi)科學分冊);1976年11期
6 汪月增;劉海川;姚善謙;張祥林;張安勝;張慧瑛;陳泮藻;尤緯締;李暉;;血清鐵蛋白測定的臨床初步應(yīng)用[J];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1982年02期
7 陳秀玲;;不同人群血清鐵蛋白含量的比較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5年02期
8 楊道理,彭立義,宗鮮,安娟,孫曉明,武翠華;血清鐵蛋白測定在惡性腫瘤的應(yīng)用[J];上海免疫學雜志;1986年05期
9 鐘志豎,梁嘉泰,陳琴;小兒血清鐵蛋白含量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新醫(yī)學;1986年11期
10 許啟芹,楊亞超,陳力軍,朱繼芳,郭川流,吳志興,李紹芝;兒童血清鐵蛋白測定157例分析[J];山東醫(yī)藥;198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蓉;張燕香;;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血清鐵蛋白檢測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鄧昌明;黃晶;劉東;羅開良;;血清鐵蛋白與冠心病[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匯編[C];2004年
3 陳美玲;沈建平;戴鐵穎;莊海峰;沈建平;葉寶東;沈一平;胡致平;周郁鴻;;血清鐵蛋白與MDS預(yù)后的相關(guān)性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屆岐黃論壇——血液病中醫(yī)藥防治分論壇論文集[C];2014年
4 楊淑連;周振環(huán);;血清鐵蛋白檢測對缺鐵性貧血診療的指導(dǎo)[A];第十一屆全國紅細胞疾病學術(shù)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5 溫霞;趙興勝;徐峰;付二團;賀文帥;蘇布道;馬之嘉;;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醫(yī)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顧性調(diào)查[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匯編[C];2008年
6 施仲偉;;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仍然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選藥物[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匯編[C];2006年
7 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貧血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匯編[C];2006年
8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0例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匯編[C];2006年
9 劉玉輝;;左卡尼丁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匯編[C];2008年
10 胡英花;楊志敏;王艷杰;錢海燕;;慢性心力衰竭發(fā)作頻率的相關(guān)因素調(diào)查分析[A];中國心臟大會(CHC)2011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朱荻;倍他樂克安全有效[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5年
2 周寧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3 李軍;急性心力衰竭與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償鑒別[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9年
4 湖南省漢壽縣人民醫(yī)院 彭鋒;對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的調(diào)查與分析[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5 夏洪平 張步升 張楠;抗凝治療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報;2005年
6 劉彥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癥者的藥物治療[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飛飛;心臟收縮力調(diào)節(jié)對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纖維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王尚;靶向SUR2B/Kir6.1通道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分子機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7年
3 師幸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風險的無創(chuàng)性指標預(yù)測和干預(yù)治療評價[D];武漢大學;2016年
4 侯麗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標記物的篩選、鑒定及應(yīng)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杜智勇;代謝組學方法評價慢性心力衰竭代謝重構(gòu)的基礎(chǔ)與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吳曉燕;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與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細胞動員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路徑的構(gòu)建與評價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劉尊齊;骨髓單個核細胞移植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實驗和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連i吜,
本文編號:20810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08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