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肝病合并結核感染患者中的診斷價值
本文關鍵詞: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肝病合并結核感染患者中的診斷價值
【摘要】:背景:中國是一個肝病及結核的高發(fā)地區(qū),而慢性肝病患者特別是肝硬化患者因肝細胞不同程度的損害而致免疫力降低,且其肝臟合成蛋白障礙而營養(yǎng)較差,通常該類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在我國結核流行的大環(huán)境下極易合并有結核感染從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傳統(tǒng)的結核感染實驗室輔助診斷方法耗時長且陽性率低,常延誤了結核感染患者的最佳診治時機,隨著實驗室方法的不斷發(fā)展,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了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結核感染的診斷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目的:通過比較肝硬化及慢性肝病組中Y-干擾素釋放試驗的結果,探討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慢性肝病合并結核感染患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1.收集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住院行γ-干擾素釋放試驗的患者127例,在不知患者診斷的情況下進行篩選排除,其排除標準為:行γ-干擾素釋放試驗但未診斷為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患者;2.分組:(1):將78例患者分為根據(jù)臨床癥狀、影像學、診斷性治療、相關實驗室檢查等方法確診結核感染的患者37例(包括慢性肝炎患者6例,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31例),以非結核感染患者41例(慢性肝炎患者11例,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30例)為對照組;(2):收集上述78例患者行γ-干擾素釋放試驗間隔2天以內(nèi)的轉氨酶、膽紅素、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結果,并根據(jù)γ-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果分為陽性組及陰性組,其中有1例慢性肝炎、5例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因臨床資料缺失而排除,故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組56例,慢性肝病炎16例;3.按照公式分別手工計算γ-干擾素釋放試驗總體、肝硬化患者及慢性肝病患者中的敏感性、特異性、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準確性;并應用SPSS20.0軟件,所有ALT. AST. TBIL比較采用用Mann-Whitney U檢驗,WBC. N%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并分析了IGRAs結果與患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白細胞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五個指標的相關性;結果:1.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肝病合并結核感染患者中的敏感性為72.9%,特異性為78.1%,假陽性率為21.9%,假陰性率為27.1%,準確率為75.6%;在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中的敏感性為74.2%,特異性為86.7%,假陽性率為13.3%,假陰性率為25.8%,準確性為80.3%;在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敏感性為66.7%,特異性為54.5%,假陽性率為45.5%,假陰性率為33.3%,準確率為58.8%。2.肝硬化組中IGRAs陽性25例(44.6%),結核感染31例(55.4%),慢性肝炎組中IGRAs陽性8例(50%),結核感染6例(37.5%),肝硬化組中IGRAs陽性患者比例低于慢性肝炎組IGRAs的陽性比例,但其IGRAs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80);而肝硬化組中結核感染的比例明顯高于慢性肝炎組,且兩組間結核感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14);3.肝硬化組中IGRAs結果與ALT、AST、TBIL、WBC、N%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063、0.086、0.180、0.013、0.071,P值分別為0.643、0.530、0.184、0.922、0.602;慢性肝炎組中IGRAs結果與ALT、AST、TBIL、WBC、N%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190、-0.244、-0.054、-0.244、-0.054,P值分別為:0、481、0.362、0.842、0.362、0、862;4.IGRAs陽性時,肝硬化組ALT值[26(5-55)]低于慢性肝炎組[70(23-218)],P=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IGRAs在肝病患者特別是肝硬化患者中的敏感性、特異性尚可,認為在肝病合并結核感染的臨床診斷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且IGRAs陽性狀態(tài)下,肝硬化病人的ALT水平較慢性肝炎病人低。
【關鍵詞】:慢性肝病 肝硬化 γ-干擾素釋放試驗 結核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2;R575
【目錄】:
- 英漢縮略語名詞對照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2
- 前言12-14
- 1 資料與方法14-15
- 2 結果15-19
- 3 討論19-21
- 全文總結21-22
- 參考文獻22-23
- 文獻綜述23-30
- 參考文獻27-30
- 致謝30-31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3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鮑朗;章樂;;結核感染的現(xiàn)狀和對策[J];微生物與感染;2007年03期
2 Э.Я.Кугините;惠生;;立陶宛城市和鄉(xiāng)村居民的結核感染情況問題[J];中國防癆;1958年03期
3 馬志明;黃艷梅;張汝森;曹振邦;;水泥工人結核感染及患病調查[J];中國防癆雜志;1991年04期
4 胡秀潤,高玉萍,張照蘭,趙紅,趙靜麗,許玉彬,王景山;大學生結核感染情況追蹤觀察[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8年04期
5 朱琳,張翠英,周曉青,薛建利,李偉霞,張敬娟;某部1990~1998年新兵結核感染狀況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4期
6 董崇慧;紹興縣農(nóng)村小學生結核感染動態(tài)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年06期
7 李文力;從事醫(yī)療者的結核感梁[J];國外醫(yī)學(醫(yī)院管理分冊);2000年01期
8 張金花,趙濟文,郭清云,周怡;結核感染并重癥心血管血栓(附1例報告)[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0年04期
9 劉寶勤;利福平在非結核感染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2年09期
10 范永琛;小兒隱性結核感染[J];臨床兒科雜志;2003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廣學;;結核感染預防控制[A];結核病和呼吸疾病診治進展及治療中肝損害專題研討會資料匯編[C];2013年
2 孫燕;;河南地區(q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合并結核感染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劉麗英;;9796名鐵路中小學生肺結核感染狀況初步調查[A];全國鐵路第五屆疾病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張翠英;朱琳;周曉青;薛建利;李偉霞;張敬娟;;1978—1999年新兵結核感染率調查(摘要)[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結核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5 徐飚;胡屹;趙琦;;結核潛隱感染研究進展和應用前景[A];2011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熊瑜;;噬菌體生物擴增法檢測結核桿菌在糖尿病合并結核感染快速診斷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孫照平;劉輝;劉榮;黃秀華;;潛在結核感染者的藥物預防效果評價[A];2007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王聰華;朱平;馬麗;李桂葉;王冬雪;章璐;林冰;王麗英;王國春;;對糖皮質激素所致醫(yī)源性結核感染的預防性治療[A];第17次全國風濕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何禮賢;;醫(yī)院內(nèi)結核感染(病)及其控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結核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10 汪雯;張宏偉;姜太一;吳昊;;1020例艾滋病合并結核感染情況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桑雪玫;防治結核 堅持不懈[N];中國老年報;2006年
2 王文虎;結核管理在美國[N];健康報;2005年
3 記者 韓繼旺;我區(qū)鄉(xiāng)村醫(yī)生首次被納入中美結核感染跟蹤調查項目[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12年
4 王心怡;結核“檢”介[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5 省兒童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劉靜 省結核病控制項目辦公室主任醫(yī)師 楊華林 山東平陰縣衛(wèi)生局副主任醫(yī)師 朱本浩 華林 長沙市傳染病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肖剛 河北省職工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劉涓 省結核病防治所提供;控制結核 人人有責[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6 記者 陳青;結核感染防治新添潛在靶標[N];文匯報;2011年
7 中山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 黃錫坤 本報記者 魏平 錄音整理;不典型結核的應對[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8 記者 石小宏;我省結核發(fā)病率連續(xù)7年下降[N];四川日報;2014年
9 本報特約撰稿人 郭文;極端耐藥性結核牽動全球神經(jīng)[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嘉臻;結核分枝桿菌特異的RD2/RD11蛋白應用于結核免疫診斷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趙晉芳;山西省HIV/AIDS結核感染監(jiān)測資料預測方法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宋其生;IGRA在結核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謝希;結核等感染風險在抗腫瘤壞死因子-α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的meta分析及監(jiān)測[D];中南大學;2012年
5 張艷寧;結核性腎損傷的早期診斷方法及免疫發(fā)病機制探討[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路蟬伊;結核不同感染狀態(tài)下宿主對結核特異性抗原獲得性免疫應答的差異及相關分子標識篩選[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婧;維生素C抗結核作用初步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15年
2 章明徐;Treg/Th17細胞對結核的診斷價值及高通量檢測結核免疫分子譜的應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3 職瑾;快速檢測結核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診斷結核感染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4 楊植;含結核特異CDR3保守序列TCR基因的構建及其修飾T細胞抗結核活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馬倩;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綜合征并發(fā)結核感染影像學表現(xiàn)[D];復旦大學;2014年
6 張弛;CD157在結核患者體內(nèi)的表達水平、作用及其機制的初步探討[D];蚌埠醫(yī)學院;2015年
7 歐江;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肝病合并結核感染患者中的診斷價值[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張迎梅;不典型胸部結核10例報告并文獻復習[D];山東大學;2013年
9 李紅梅;某部新兵新學員肺結核感染狀況流行病學調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6年
10 商亞;PRDM1-ATG5與中國漢族人群結核發(fā)生風險性的關聯(lián)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54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75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