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λ與丙型肝炎患者應用IFN-α抗病毒治療療效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IFN-λ與丙型肝炎患者應用IFN-α抗病毒治療療效的相關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可引起肝臟急慢性炎癥,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球約有1.8億人感染HCV,其中約有4250萬感染者在中國。約有20%-30%的HCV感染者在急性期可以自發(fā)清除病毒,而大部分HCV感染者轉(zhuǎn)化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其中30%CHC患者可進展為肝硬化,而且CHC患者發(fā)生肝細胞癌的機會為正常人的20-30倍。因此CHC已成為值得關注的全球性公眾健康問題,迫切需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案。干擾素(interferon,IFN)是機體細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后所分泌的一類特異性細胞因子,具有抗病毒、免疫調(diào)節(jié)及抗細胞增殖等多種生物學活性,根據(jù)IFN的氨基酸序列和生物學活性可分為三類:I、Ⅱ、Ⅲ型。I型INF包括IFN-α、IFN-β、IFN-ε、IFN-κ、IFN-δ和IFN-ζ等,其中IFN-α為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抗病毒藥物之一;Ⅱ型INF僅有1種為IFN-γ;Ⅲ型INF即IFN-λ,包括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3(IL-28B)。目前標準的抗HCV治療方案為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 α, PEG-IFN-α)聯(lián)合利巴韋林(ribavirin, RBV),治療4周時HCV-RNA轉(zhuǎn)陰(HCV-RNA1000IU/ml)為快速病毒學應答(rapidvirologic response, RVR),若治療治療4周時HCV-RNA仍為陽性至治療12周時HCV-RNA轉(zhuǎn)陰(HCV-RNA1000IU/ml)為早期病毒學應答(eralyvirologic response, EVR)。已有研究證實RVR和EVR能很好的預測持續(xù)病毒學應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即治療結束24周HCV-RNA小于1000IU/ml,其中獲得RVR的患者約88%-100%可獲得SVR,一旦達到SVR,99%以上可以維持病毒學應答5年甚至更久。但并不是所有丙型肝炎患者都可以獲得滿意的抗病毒療效,影響抗病毒療效的因素有病毒因素(如HCV基因型、基線病毒載量等)、藥物因素(如IFN-α種類、IFN-α和RBV有明顯的血液學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等不良反應、IFN-α藥代動力學特點等)、宿主因素[如對IFN-α耐受性不佳、免疫應答狀態(tài)、IL-28B單核苷酸基因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orphism, SNP)等]。 近幾年一系列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研究報道了丙型肝炎患者的IL-28BSNP不同位點的基因型(rs12979860、rs8099917、rs12980275)與抗病毒治療應答密切相關,攜帶保護性基因型的丙型肝炎患者自發(fā)清除病毒、獲得SVR的機率比攜帶非保護基因型的患者高,同時發(fā)現(xiàn)攜帶保護性基因型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IL-29、IL-28A、IL-28B水平和外周血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IL-29mRNA、IL-28AmRNA、IL-28B mRNA水平均高于攜帶非保護性基因型的患者,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9水平低于正常人、而IL-28A水平高于正常人,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中IL-28A mRNA和IL-29mRNA的表達高于正常人。已有研究證實,IFN-λ與IFN-α的結合受體及分布不同,但它們可以通過相同的信號傳導通路,傳導活化信號、誘導一系列干擾素激活基因的表達,IFN-λ與IFN-α可協(xié)同發(fā)揮抗病毒作用。上述研究表明,丙型肝炎患者IL-28B SNP與抗病毒治療療效密切相關,丙型肝炎患者體內(nèi)IFN-λ水平與抗病毒治療療效可能有相關性。 已有研究證實,RVR和EVR可以很好的預測SVR,其中RVR能更好的預測SVR,本研究根據(jù)患者應用IFN-α治療4周時HCV-RNA是否轉(zhuǎn)陰分為快速病毒學應答(RVR)組和非快速病毒學應答(N-RVR)組,旨在探討丙型肝炎患者體內(nèi)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IFN-λ水平與其應用IFN-α抗病毒治療獲得RVR是否有相關性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選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5例,根據(jù)患者應用IFN-α治療4周時HCV-RNA是否轉(zhuǎn)陰(HCV-RNA1000IU/ml)分為快速病毒學應答(RVR)組21例和非快速病毒學應答組(N-RVR)組24例,另外設健康對照組(Normal)組15例。 1病毒學指標檢測:應用微粒子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抗-HCV,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法檢測HCV-RNA水平。 2收集血清,應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IL-29、IL-28A、IL-28B的水平。 3收集新鮮外周抗凝血,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收集PBMCs:Trizol法抽提提取PBMCs中的總RNA,應用RT-PCR法檢測PBMCs中IL-29、IL-28A、IL-28B的mRNA相對表達水平;提取PBMC中總蛋白,應用Western blot法檢測外周血PBMC中IL-29、IL-28A和IL28B蛋白表達水平。 4留取丙型肝炎患者外周(含EDTA)抗凝全血,提取DNA,應用TapManMGB蛋白探針法檢測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 結果: 1血清中IL-29、IL-28A和IL-28B的表達水平 1.1健康對照組血清中IL-29、IL-28A、IL-28B的水平分別為(11.78±0.78)、(268.13±9.82)、(267.26±8.26)。 1.2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前(0周)血清中IL-29、IL-28A、IL-28B的水平:RVR組分別為(13.32±1.34)、(273.11±8.78)、(293.67±7.38);N-RVR組分別為(10.58±1.44)、(243.05±9.48)、(254.85±8.67)。 1.3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4周時血清中IL-29、IL-28A、IL-28B的水平:RVR組分別為(12.90±1.04)、(288.49±13.50)、(308.53±9.48);N-RVR組分別為(10.14±0.46)、(253.53±4.37)、(247.34±6.39)。采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學處理以上結果得出:RVR組血清中IL-29、IL-28A、IL-28B的水平在治療前、治療4周時均明顯高于N-RVR組,P 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able1);而健康對照組處于RVR組和N-RVR組之間,其中IL-28B的水平明顯低于RVR組、高于N-RVR組,P 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able1);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前與治療4周血清中IL-29、IL-28A、IL-28B的水平變化不大。 2將PBMCs中GAPDH的表達量設定為1.00,與GAPDH表達量相比,得出IL-29、IL-28A、IL-28B的mRNA相對表達水平2.1健康對照組PBMCs中IL-29、IL-28A、IL-28B的mRNA表達水平分別為(0.76±0.02)、(0.68±0.02)、(0.70±0.02)。 2.2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前(0周)PBMCs中IL-29、IL-28A、IL-28B的mRNA表達水平:RVR組分別為(0.80±0.02)、(0.79±0.02)、(0.72±0.02);N-RVR組分別為(0.71±0.02)、(0.65±0.02)、(0.68±0.01)。 2.3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4周時PBMCs中IL-29、IL-28A、IL-28B的mRNA表達水平:RVR組分別為(0.80±0.02)、(0.79±0.01)、(0.74±0.02);N-RVR組分別為(0.70±0.01)、(0.64±0.01)、(0.66±0.01)。采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學處理以上結果得出:RVR組PBMCs中IL-29、IL-28A、IL-28B的mRNA表達水平在治療前、治療4周時均明顯高于N-RVR組,P 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able2);而健康對照組處于RVR組和N-RVR組之間,其中IL-28A的mRNA表達水平低于RVR組,P 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able2);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前與治療4周PBMCs中IL-29、IL-28A、IL-28B的mRNA表達水平變化不大。 3將PBMC中內(nèi)參β-actin相對表達量設定為1.00,與β-actin表達量相比較,得出IL-29、IL-28A、IL-28B蛋白的表達水平: 3.1健康對照組PBMC中IL-29、IL-28A、IL-28B蛋白的表達水平分別為(0.67±0.12)、(0.58±0.13)、(0.70±0.11)。 3.2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前(0周)PBMC中IL-29、IL-28A、IL-28B蛋白的表達水平:RVR組分別為(0.73±0.01)、(0.69±0.03)、(0.73±0.03);N-RVR組分別為(0.52±0.02)、(0.48±0.03)、(0.53±0.03)。 3.3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4周時PBMC中IL-29、IL-28A、IL-28B蛋白的表達水平:RVR組分別為(0.73±0.09)、(0.70±0.11)、(0.77±0.09);N-RVR組分別為(0.55±0.09)、(0.50±0.10)、(0.57±0.09)。采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學處理以上結果得出:RVR組PBMCs中IL-29、IL-28A、IL-28B蛋白表達水平在治療前、治療4周時均明顯高于N-RVR組,P 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Table3);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擾素-α治療前與治療4周PBMC中IL-29、IL-28A、IL-28B蛋白的表達水平變化不大。 4IL-28B rs12979860CC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中IL-29、IL-28A、IL-28B水平明顯高于CT和TT型患者,P 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CT型患者血清和PBMC中IL-29、IL-28A、IL-28B水平介于CC和TT型患者之間,其中血清中IL-28B水平明顯高于TT型患者,PBMC中IL-28A mRNA水平明顯高于TT型患者,P 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Table4/5/6)。 5Pearson卡方相關分析法分析三種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與RVR率的關系,,結果:IL-28B rs12979860CC基因型攜帶者獲得RVR率明顯高于CT、TT基因型攜帶者(見Table7)。 6將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基線水平、HCV分型、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PBMC和血清中IL-29、IL-28A、IL-28B水平等多種因素與IFN-α抗病毒應答療效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Table8); 6.1通過向后逐步排除法,進入回歸方程的自變量為X3、X6、X12;卡方檢驗,χ2=32.183, P0.01,回歸方程有統(tǒng)計學意義;貧w方程:logitP=-2.76+2.94X3+3.30X6+6.58X12。6.2X3、X6、X12的logistic回歸系數(shù)反應對RVR/N-RVR的影響:IL28B CC基因型對獲得RVR的優(yōu)勢比(OR)為5.06;PBMC中IL28B mRNA水平每增加一個等級對獲得RVR的優(yōu)勢比為6.28; PBMC中IL28B蛋白水平每增加一個等級對獲得RVR的優(yōu)勢比為13.87。 結論:1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中IL-29、IL-28A、IL-28B的水平與RVR密切 相關。 2IL-28B rs12979860CC基因型與RVR密切相關。 3IL-28B rs12979860CC基因型、PBMC中在基因和蛋白水平高表達的IL-28B可能是RVR的預測因素。
【關鍵詞】:丙型肝炎病毒 慢性丙型肝炎 干擾素-α 干擾素-λ 快速病毒學應答 持續(xù)病毒學應答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12.63
【目錄】:
- 摘要4-9
- ABSTRACT9-14
- 前言14-17
- 材料與方法17-24
- 結果24-27
- 附圖27-31
- 附表31-35
- 討論35-39
- 結論39
- 參考文獻39-42
- 綜述 干擾素-λ與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的相關性42-52
- 參考文獻49-52
- 致謝52-53
- 個人簡歷53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野;聶青和;;干擾素λ:慢性丙型肝炎治療新方法[J];傳染病信息;2014年04期
2 陳暉;李_g;蔣敦科;蘇錦明;曾錦榮;阮族明;莫林芳;葉力;;不同類型干擾素對Toll樣受體在Huh7細胞中表達的影響[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年06期
3 Shaidi Tang;Ming Yue;Jiajia Wang;Yun Zhang;Rongbin Yu;Jing Su;Zhihang Peng;Jie Wang;;Associations of IFN-γ rs2430561 T/A,IL28B rs12979860 C/T and ERα rs2077647 T/C polymorphisms with outcome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a meta-analysis[J];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4年06期
4 Nicola Coppola;Mariantonietta Pisaturo;Caterina Sagnelli;Lorenzo Onorato;Evangelista Sagnelli;;Role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hepatitis C virus chronic infection[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15年09期
5 鄭拓;吳長德;;犬IL-29基因的克隆與原核表達[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5年23期
6 肖春媛;黃新芳;吳勵;沈南;;miR-150促進TLR3通路活化后IFN-λ的分泌[J];現(xiàn)代免疫學;2013年04期
7 高萌;云升;;IFN-λs抗腫瘤機制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年02期
8 莫柱冰;項丹丹;;樹突狀細胞分泌的IFN-λ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J];天津藥學;2015年03期
9 Raquel Francine Liermann Garcia;Simone Moreira;Ana Lucia de Araújo Ramos;Leslie Ecker Ferreira;Angelo Alves de Mattos;Cristiane Valle Tovo;Lysandro Alsina Nader;Juliene Antonio Ramos;Edson Rondinelli;Arnaldo de Jesus Dominici;Christian Evangelista Garcia;Mauro de Souza Leite Pinho;Carlos Eduardo Brand嗾o-Mello;Cristiane Alves Villela-Nogueira;Paulo Henrique Condeixa de Fran
本文編號:3840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8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