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X7嘌呤受體在肥大細胞依賴性結腸炎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2 05:53
研究背景炎癥性腸。╥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類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不詳?shù)穆噪y治性腸道炎性疾病,分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羅恩。–rohn’s disease,CD)兩型。資料顯示,P2X7嘌呤受體與炎癥密切相關,且在腸道細胞廣泛表達,近年來其在IBD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肥大細胞(mast cell,MC)是介導炎癥反應及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的重要樞紐,CD患者中表達P2X7嘌呤受體的MC顯著增加。此外,研究顯示,神經(jīng)酰胺-CD300f結合通過抑制IgE依賴性和MC依賴性過敏反應。然而,CD300f在MC介導的結腸炎中的作用還不是很清楚。目前,關于P2X7嘌呤受體介導的MC的激活對IBD的作用機制研究仍在進展中,不能確定機體如何調(diào)控P2X7嘌呤受體,以及P2X7嘌呤受體與MC表面CD300f的相互作用關系,需要進一步探究。目的本實驗用葡聚糖硫酸鈉(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構建IBD模型,通過給予神經(jīng)酰胺和多球殼菌素分別激活和抑制CD300f,評估小鼠疾病活動度和結腸形態(tài)學與組織學變化...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各組小鼠平均體質(zhì)量的變化
圖 1.1 各組小鼠平均體質(zhì)量的變化1.2 小鼠結腸炎 DAI 評分圖1.2展示了各組小鼠平均DAI評分情況。結果表明,在自由飲用2.75% DSS過程中,陰性對照組小鼠均未出現(xiàn)明顯體質(zhì)量下降、血便及大便性狀改變等情況。DSS 模型組小鼠在第 6 天開始出現(xiàn)體質(zhì)量明顯下降、肉眼血便逐漸增多、精神逐漸變差、身體呈弓形等情況,第 8 天一只小鼠死亡。DSS+ Ceramide 組小鼠在第 6 天有兩只小鼠出現(xiàn)少量稀便,無明顯肉眼血便,第 7 天有兩只小鼠出
2 小鼠結腸大體觀察及長度情況2.1 結腸外觀圖 2.1 展示了各組小鼠結腸外觀。結果表明,與陰性對照組相比,DSS 模型組和 DSS+ Myriocin 組小鼠結腸長度縮短,腸腔內(nèi)大便不成形,散在分布血性內(nèi)容物,腸黏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腫。DSS+ Ceramide 組小鼠結腸外觀大體和陰性對
本文編號:3490303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各組小鼠平均體質(zhì)量的變化
圖 1.1 各組小鼠平均體質(zhì)量的變化1.2 小鼠結腸炎 DAI 評分圖1.2展示了各組小鼠平均DAI評分情況。結果表明,在自由飲用2.75% DSS過程中,陰性對照組小鼠均未出現(xiàn)明顯體質(zhì)量下降、血便及大便性狀改變等情況。DSS 模型組小鼠在第 6 天開始出現(xiàn)體質(zhì)量明顯下降、肉眼血便逐漸增多、精神逐漸變差、身體呈弓形等情況,第 8 天一只小鼠死亡。DSS+ Ceramide 組小鼠在第 6 天有兩只小鼠出現(xiàn)少量稀便,無明顯肉眼血便,第 7 天有兩只小鼠出
2 小鼠結腸大體觀察及長度情況2.1 結腸外觀圖 2.1 展示了各組小鼠結腸外觀。結果表明,與陰性對照組相比,DSS 模型組和 DSS+ Myriocin 組小鼠結腸長度縮短,腸腔內(nèi)大便不成形,散在分布血性內(nèi)容物,腸黏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腫。DSS+ Ceramide 組小鼠結腸外觀大體和陰性對
本文編號:34903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4903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