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氨酸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腸道炎癥損傷及外周血單核細胞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21:15
目的探討瓜氨酸(Cit)對潰瘍性結腸炎(UC)大鼠的保護作用及對外周血單核細胞的影響。方法將15只Wistar雄性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UC模型組和Cit給藥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進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連續(xù)灌胃給藥7 d,觀察三組大鼠體質量變化、疾病活動指數(shù)(DAI),取結腸組織進行病理學觀察,取外周血進行單核細胞計數(shù)及比例檢測。結果 UC模型組大鼠造模后7 d體質量顯著降低(P<0.05),而Cit給藥組大鼠體質量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t給藥組大鼠DAI評分較UC模型組低,但兩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腸組織HE染色結果顯示,補充Cit可以減輕UC大鼠結腸腸管的炎癥損傷程度。補充Cit的UC大鼠血液中單核細胞計數(shù)和單核細胞比例明顯低于UC模型組大鼠。結論補充Cit對UC腸道的炎癥損傷具有保護作用,Cit可以降低UC大鼠外周血單核細胞的數(shù)量及比例。
【文章來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0,29(08)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
1.2 藥物與試劑
1.3 主要儀器
1.4 動物模型制備
1.5 動物分組
1.6 標本采集及處理
1.7 主要觀測指標
1.7.1 一般狀況及疾病活動指數(shù)(DAI)評分:
1.7.2 結腸組織病理學觀察:
1.7.3 外周血單核細胞檢測:
1.8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體質量變化的比較
2.2 各組大鼠DAI評分的比較
2.3 各組大鼠結腸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的比較
2.4 各組大鼠外周血單核細胞的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對判斷潰瘍性結腸炎嚴重程度的意義[J]. 王靜怡,石運濤,周靜芳,馬天恒,嚴偉,譚躍進,吳尚農,王宏剛. 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11)
[2]外周血單核細胞計數(shù)對判斷潰瘍性結腸炎嚴重程度的意義[J]. 嚴偉,王宏剛,石運濤,馬天恒,譚躍進,吳尚農,周靜芳. 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06)
[3]潰瘍性結腸炎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J]. 李明明,王啟之.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7(04)
本文編號:3027999
【文章來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0,29(08)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
1.2 藥物與試劑
1.3 主要儀器
1.4 動物模型制備
1.5 動物分組
1.6 標本采集及處理
1.7 主要觀測指標
1.7.1 一般狀況及疾病活動指數(shù)(DAI)評分:
1.7.2 結腸組織病理學觀察:
1.7.3 外周血單核細胞檢測:
1.8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體質量變化的比較
2.2 各組大鼠DAI評分的比較
2.3 各組大鼠結腸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的比較
2.4 各組大鼠外周血單核細胞的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對判斷潰瘍性結腸炎嚴重程度的意義[J]. 王靜怡,石運濤,周靜芳,馬天恒,嚴偉,譚躍進,吳尚農,王宏剛. 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11)
[2]外周血單核細胞計數(shù)對判斷潰瘍性結腸炎嚴重程度的意義[J]. 嚴偉,王宏剛,石運濤,馬天恒,譚躍進,吳尚農,周靜芳. 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06)
[3]潰瘍性結腸炎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J]. 李明明,王啟之.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7(04)
本文編號:3027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0279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