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膿毒癥即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現(xiàn)代危重病醫(yī)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及難點,急性肝損傷是膿毒癥重要并發(fā)癥之一,直接影響其預后。炎癥細胞因子風暴是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主要發(fā)病機制之一。膽堿能抗炎通路(CAP)是膽堿能神經及其遞質調節(jié)對抗全身炎癥反應的通路,主要通過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α7亞基(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type,α7n ACh R)調節(jié)炎性因子的產生,對多種炎癥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起重要作用,α7n ACh R正逐漸成為調節(jié)炎癥因子產生和膽堿能抗炎效應藥理學的靶標,具有“開關”作用。GTS-21為α7n ACh R特異性激動劑,在阿爾茨海默氏病和關節(jié)炎等許多免疫炎癥性疾病中發(fā)揮抗炎保護作用。目前α7n ACh R在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抗炎機制及GTS-21對膿毒癥急性肝損傷保護作用鮮有報道。目的觀察α7n ACh R及其下游炎癥因子IL-18、IL-1β、HMGB1在LPS誘導的小鼠膿毒癥急性肝損傷模型中的動態(tài)表達,探索α7n ACh R在急性膿毒癥肝損傷的發(fā)病機制;觀察GTS-21對小鼠膿毒癥急性肝損傷模型的保護作用,為膿毒癥性肝損傷提供新的治療依據(jù)。方法實驗一α7n ACh R在LPS誘導的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發(fā)病機制研究6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正常對照組(n=10);急性肝損傷模型組(LPS 30mg/kg,n=50),急性肝損傷模型組又分為模型組1h、3h、6h、12h、24h五個亞組,適應性喂養(yǎng)1周,采用LPS30mg/kg腹腔注射造模,造模后1h、3h、6h、12h、24h各點處死存活小鼠;正常對照組腹腔注射等體積LPS助溶劑(生理鹽水),1小時后處死小鼠。每組選取8個樣本,檢測正常對照組及小鼠肝臟HE染色的病理變化、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ELISA法檢測肝臟組織IL-18、IL-1β、HMGB1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檢測肝組織α7n ACh R表達水平。實驗二GTS-21靶向干預對LPS誘導的小鼠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1)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正常對照組(n=10);空白對照組(GTS-21 3mg/kg,n=10);模型組(LPS 30mg/kg,n=10);GTS-21干預組(LPS 30mg/kg+GTS-21 3mg/kg,n=10),適應性喂養(yǎng)1周,模型組采用LPS 30mg/kg腹腔注射造模,正常對照組予等體積LPS助溶劑(生理鹽水)腹腔注射,空白對照組采用GTS-213mg/kg腹腔注射,不注射LPS,干預組于造模前(LPS 30mg/kg)30min腹腔注射GTS-21 3mg/kg。于造模后6h處死各組小鼠(各組均無小鼠死亡),每組選取8個樣本,檢測各組小鼠肝臟HE染色的病理變化情況、血清ALT、AST水平,肝臟組織IL-18、IL-1β、HMGB含量及α7n ACh R表達水平。(2)3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模型組(n=15)、干預組(n=15),適應性喂養(yǎng)1周,模型組采用LPS 30mg/kg腹腔注射造模,干預組于造模前(LPS 30mg/kg)30min腹腔注射GTS-213mg/kg。觀察48h內各組小鼠的癥狀和生存情況,清點各時點小鼠的存活數(shù),繪制生存曲線,進行生存分析。結果實驗一α7n ACh R在LPS誘導的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發(fā)病機制研究(1)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光鏡下模型組各亞組小鼠肝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病變,其中模型組6h病變最顯著,正常對照組肝臟病理指數(shù)為0,模型組6h為0.57,與其他亞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中各亞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均增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模型組6小時AST(378.37±59.27 vs 170.00±55.88 P=0.011),ALT(132.58±45.53 vs 56.93±10.92 P=0.002)升高最顯著,相比于模型組其他亞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中各亞組肝組織IL-18、HMGB1、IL-1β水平均增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IL-18(393.83±60.18 vs 86.87±10.12)、IL-1β(3988.92±253.25 vs 1148.15±66.00)在造模后6h升高最顯著,與其他模型組亞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HMGB1(21.30±2.11 vs 4.99±1.07)則在造模后12h升高最顯著,相較于模型組其他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隨著造模時間的增加,模型組各亞組小鼠肝組織α7n ACh R表達呈逐漸降低趨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二GTS-21靶向干預對LPS誘導的小鼠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1)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光鏡下模型組肝組織可見大量炎癥細胞浸潤及細胞壞死,病理改變顯著;與模型組比較,干預組肝組織病理變化明顯改善,正常對照組肝臟病理指數(shù)為0,干預組較模型組為(0.21±0.16 vs 0.57±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AST(378.37±59.27 vs 170.00±55.88P=0.011),ALT(132.58±45.53 vs 56.93±10.92 P=0.002)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干預組小鼠血清AST(222.51±72.17 VS 378.37±59.27 P=0.011)、ALT(61.12±19.25 VS 132.58±45.53 P=0.011)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肝組織IL-18、HMGB1、IL-1β水平均升高,IL-18(393.83±60.18 vs 86.87±10.12)、HMGB1(13.22±1.88 vs 4.99±1.07)、IL-1β(3988.92±253.25 vs 1148.15±66.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干預組肝組織IL-18(132.05±22.23 VS 393.83±60.18 P=0.02)、IL-1β(1625.08±120.38 VS 3988.92±253.25 P=0.011)、HMGB1(7.73±1.75 VS 21.30±2.11 P=0.022)水平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小鼠肝組織α7n ACh R表達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干預組肝組織α7n ACh R表達較模型組明顯升高(2.11±0.26 VS 1.11±0.11),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5)模型組小鼠生存率為53.3%,干預組為93.3%,干預后小鼠生存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1)α7n ACh R在小鼠膿毒癥急性肝損傷模型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與調節(jié)下游炎癥因子產生有關。(2)GTS-21對小鼠膿毒癥急性肝損傷模型具有保護作用,主要與調節(jié)α7n ACh R表達有關。
【學位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R459.7;R575
【文章目錄】:主要英文縮略詞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 研究內容及意義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方法
2.3 統(tǒng)計學處理
第3章 結果
實驗一
實驗二
第4章 討論
4.1 膿毒癥急性肝損傷實驗模型
4.2 炎癥反應在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動態(tài)變化及影響
4.3 α7nAChR在膿毒癥肝損傷的動態(tài)表達及機制作用
4.4 GTS-21在膿毒癥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抗炎機制
第5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膽堿能抗炎通路與膿毒癥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碩士期間主持/參與的科研項目
碩士期間發(fā)表文章
學術交流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超;童亞林;姚詠明;;嚴重膿毒癥膽堿能抗炎通路障礙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5年03期
2 李欣;李景輝;;膿毒癥動物模型制備的影響因素及研究進展[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5年01期
3 陳琳;厲其昀;吳家寬;;膿毒癥肝損傷發(fā)生機制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4年19期
4 魏婷婷;李雙杰;;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的抗炎機制研究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4年04期
5 張曦文;謝劍鋒;蔡施霞;邱海波;;全身性感染相關肝功能障礙研究進展[J];中華外科雜志;2014年06期
6 楊虎;李運璧;;兒童膿毒癥發(fā)病機制及診治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4年02期
7 鄧娜;趙東赤;;膿毒癥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及烏司他丁的治療作用[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12年06期
8 敖麗;閔蘇;;機械通氣相關性肺損傷中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的作用和機制[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2年12期
9 陳華文;祝偉;馮俊;李樹生;;Protective Effect of Diallyl Trisulfide on Liver in Rats with Sepsis and the Mechanism[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2年05期
10 張霄旦;趙擎宇;;膽堿能抗炎通路的機制及其在膿毒癥的應用[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1年06期
本文編號:
2888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88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