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roscan以17.5kPa為界值診斷肝硬化的準確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1-15 01:37
目的:研究Fibroscan以17.5kPa為界值診斷肝硬化的準確性,分析LSM值的影響因素,為臨床醫(yī)師解讀Fibroscan結果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行Fibroscan檢測的LSM≥17.5kPa的住院病人211例,比較Fibroscan診斷肝硬化與B超、肝臟病理活檢、臨床診斷的符合率,并對211例患者的部分臨床資料與LSM進行相關性分析及均值比較,分析其對LSM值的影響。結果:211例Fibroscan達到肝硬化界值(17.5kPa)的患者,經B超證實是肝硬化的僅39.3%,經肝臟病理證實是肝硬化的僅63.6%,而最終臨床診斷肝硬化僅51.2%。LSM與體重、身高、BMI、TBIL、DBIL、ALP、PT正相關;與ALB、PA、PTA負相關。肝癌組與非肝癌組之間LS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無糖尿病、膽道系統(tǒng)病變(膽囊結石、膽囊炎、肝內膽管結石)、肝吸蟲病分組之間LSM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單純依靠Fibroscan診斷肝硬化的準確性可能不高。體重、身高、BMI、TBIL、DBIL、ALP、PT、ALB、PA、PTA、肝癌可能是LSM的影響因素。
【學位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575.2
【文章目錄】:
個人簡歷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4185
【學位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575.2
【文章目錄】:
個人簡歷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于樂成;侯金林;;《2014年澳大利亞肝病學會專家共識:瞬時彈性成像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應用建議》簡介[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年04期
2 宣吉晴;李明星;蘇松;陳曉梅;李燁;郭慶喜;;肝臟瞬時彈性值評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程度及肝臟儲備功能的臨床研究[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年04期
3 王一嬌;唐少珊;;瞬時彈性成像評價肝纖維化分級的Meta分析[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年03期
4 單容;王愛光;;Fibroscan在乙肝相關肝纖維化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9期
5 溫欣;王學梅;王炳元;;Fibroscan對肝纖維化診斷價值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年31期
6 楊洋;宋彬;吳苾;雷學忠;;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評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纖維化程度及活動度[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陳煜,段鐘平,王寶恩,陳敏華,錢林學,賀文,陳光勇;超聲積分法對肝硬化的早期診斷[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3年04期
本文編號:28841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8841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