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回顧性分析717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臨床特征、病原學分布及藥敏情況等,提高對該疾病的認識及臨床診治水平。同時比較肺炎克雷伯菌與非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膿腫的臨床差異,為臨床醫(yī)生早診斷、早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減少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資料與方法1、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于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住院治療的717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同時篩選出病原菌陽性患者426例,根據(jù)病原菌不同分為2組,KPLA組303例(肺炎克雷伯桿菌性肝膿腫組),NKPLA組109例(非肺炎克雷伯桿菌性肝膿腫組),其中14例患者為肺炎克雷伯桿菌合并其他菌株被排除在外。2、研究方法: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特征、病原學分布及藥敏情況等;同時比較兩組間的臨床差異,統(tǒng)計指標包括一般資料、癥狀、實驗室檢查、病灶特點及治療、并發(fā)癥等。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滿足正態(tài)或近似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數(shù)P_(25)-P_(75)范圍即M(P_(25)-P_(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X~2或校正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1、臨床特征:717例患者中,男性474例,女性244例;年齡3-98歲之間,其中41-60歲323人(45.05%),61-80歲296人(41.28%);伴發(fā)糖尿病患者297例(41.42%),膽道疾病患者232例(32.35%),腹部手術(shù)史118例(16.45%);發(fā)熱647例(90.24%),寒戰(zhàn)322例(44.91%),腹痛275例(38.35%);發(fā)現(xiàn)肝右葉463例(64.57%)、單發(fā)498例(69.46%)。2、病原菌分布:717例患者中,共檢出513株菌株,其中外周血105株,濃汁408株;肺炎克雷伯桿菌370株(72.12%)、產(chǎn)酸克雷伯桿菌48株(9.36%)、大腸埃希菌33株(6.43%);肺炎克雷伯桿菌外周血71株(67.6%)、膿液299株(73.3%)。近四年期間我院細菌性肝膿腫患者均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且呈上升趨勢,分別為65.88%、71.03%、71.84%、76.87%;而大腸埃希菌與產(chǎn)酸克雷伯桿菌四年所占比例分別如下:10.59%、6.54%、8.62%、1.36%及5.88%、9.35%、9.19%、11.56%;3、藥敏情況:近四年的藥敏情況均表明肺炎克雷伯桿菌對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及美羅培南)、阿米卡星、頭孢替坦敏感性較高(90%),對頭孢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及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合劑(頭孢西丁、頭孢吡肟、頭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部分氟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敏感性稍差,對氨芐西林絕對耐藥。近四年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為0、0、1.1%、1.3%,對美羅培南耐藥率為0、0、0.6%、1.3%;四年產(chǎn)酸克雷伯菌共48株,對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及美羅培南)及阿米卡星、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合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四代頭孢(頭孢吡肟)敏感性較高,均達90%以上,對頭孢西丁、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敏感性差,在70-80%之間。4、兩組比較:KPLA組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于NKPLA組,而合并膽囊疾病、腹部手術(shù)史患者少于NKPLA組(X~2分別為7.878,9.515,19.104,P0.05);KPLA組腹痛發(fā)生率低于NKPLA組(X~2=6.103,P0.05);KPLA組血紅蛋白較NKPLA組高(t=-3.981,P0.05);KPLA組在膿腫直徑5-10cm及分隔形成均多于NKPLA組(X~2分別為10.276,3.890,P0.05);KPLA組膿毒血癥發(fā)生率高于NKPLA組(X~2=4.739,P0.05);KPLA組在住院天數(shù)較NKPLA更短(Z=-2.444,P0.05);結(jié)論1、BLA患者男性多發(fā),男女比例為1.9:1,發(fā)病年齡以41-80歲居多。多伴糖尿病、膽道疾病等基礎(chǔ)疾病,癥狀以發(fā)熱、寒戰(zhàn)多見,肝右葉單發(fā)為主;2、BLA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桿菌為主;近四年肺炎克雷伯桿菌均占主導(dǎo)地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014年后產(chǎn)酸克雷伯菌已超越大腸埃希菌上升到第二位;3、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阿米卡星、頭孢吡肟、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對其他敏感性差;且肺炎克雷伯菌對碳氫霉烯類耐藥率上升;4、產(chǎn)酸克雷伯菌除對碳青霉烯類、阿米卡星、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合劑、四代頭孢等敏感,對其他敏感性差;5、KPLA多伴有糖尿基礎(chǔ)疾病,貧血較輕,病灶直徑大小以5-10cm為主,存在分隔,易發(fā)生膿毒血癥并發(fā)癥,住院時間短。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75.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虞勝鐳;翁心華;;成人細菌性肝膿腫的抗感染治療要點與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年04期
2 郭晶晶;王慧珠;李娟;張燕;李敏;徐新民;華文浩;;39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病原學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年01期
3 黃精;王洪林;;化膿性肝膿腫的病因及診治進展[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年09期
4 王水線;朱婉;王慧;張靜萍;;降鈣素原在細菌性肝膿腫診治中的臨床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年08期
5 尹大龍;劉連新;;細菌性肝膿腫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年09期
6 潘凡;熊日暉;潘晨;江藝;張小進;;110例細菌性肝膿腫的診斷和治療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年01期
7 Herwig Cerwenka;;Pyogenic liver abscess: Differences in etiology and treatment in Southeast Asia and Central Europ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20期
8 劉瑩;曹軍皓;;纖維蛋白原臨床研究進展[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0年01期
9 路亮;張立翱;鄭可佳;姚礬;;77例細菌性肝膿腫的臨床診治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0年02期
10 李靜玫;李海峰;馬萍;馮海華;李京寧;;PICC置管導(dǎo)致醫(yī)院感染暴發(fā)事件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年03期
本文編號:
2752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75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