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目的 1.認識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門體側支循環(huán)在64排螺旋CT上的影像學表現(xiàn); 2.評價64排螺旋CT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應用價值。 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接受64排螺旋CT檢查100例,50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50例同期非肝病患者。肝硬化組患者男性36例,女性14例;非肝硬化組患者男性34例,女性16例。 上述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20例行胃鏡檢查。 2.儀器及藥品 Lightspeed64層螺旋CT(美國GE公司),配置AW4.3工作站。微電腦自動高壓注射器,雙筒自動注射泵(美國Medrad公司)。 非離子型碘對比劑碘普羅胺300mgI/ml。 電子胃鏡(GIF-XQ240)。 3.檢查方法 患者空腹6h以上,檢查前30 min服清水800 ml,檢查前再服清水500 ml左右。平掃采用層厚為5mm,層間距5mm,增強采用層厚0.625mm,層距0.625mm,螺距0.175,旋轉1周0.35s,管球電壓120kV,電流240mA,矩陣512×512。動脈期延遲時間的確定采用Bolus-tracking技術,設定觸發(fā)點閾值為150 Hu/6s;門脈期掃描在動脈期掃描結束后20s開始,掃描延遲時間平均為45 s。造影劑總量70 ml-90 ml,注射速率3.5ml/s;掃描范圍從氣管分叉下至髂骨翼水平,長度約50CM。 掃描期間要求患者平靜狀態(tài)下屏氣,以避免因呼吸運動造成掃描層面的跳動和偽影產生。然后將原始數據傳至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 4.圖像處理與數據收集 圖形重建方法包括:1、多層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2、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3、容積再現(xiàn)(volume rendering,VR)技術。 圖像分析及數據收集:由兩名影像科醫(yī)師(副教授)對三組圖像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門靜脈各主要分支血管的起止、走形、路徑;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的形態(tài)、程度、出血風險;門靜脈、脾靜脈、胃左靜脈的管徑。兩人診斷意見不一致時,通過共同討論得出一致結論。 胃鏡結果由兩名胃鏡科醫(yī)師(副教授)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的形態(tài)、程度、出血風險。 5.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確定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時門靜脈、脾靜脈及胃左靜脈管徑并進行t檢驗;對胃鏡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二者之間一致性采用kappa值,以K"g0.75為一致性極好,常規(guī)認為K0.4時為一致性好,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影像學結果 1.1 50例肝硬化患者中食管管壁靜脈曲張時其血供多為前支優(yōu)勢型(21/22),食管周圍靜脈曲張時其血供多為后支優(yōu)勢型(18/20)。食管管壁靜脈曲張與周圍靜脈曲張并存時其血供為均衡型(8/8)。胃底靜脈曲張時:GEV1型,GV多為胃左靜脈供血(25/27);GEV2型及IGV型,GV由胃/后-短靜脈為主或單獨供血(23/23)。 1.2 15例脾/胃—腎分流為門靜脈系統(tǒng)中的脾靜脈及其分支、胃底靜脈、胃周靜脈經左膈下靜脈到左腎靜脈。12例門靜脈系統(tǒng)的臍旁靜脈與臍周小靜脈網之間形成吻合,造成臍周圍靜脈曲張,形成海蛇頭征。1例腸系膜上、下靜脈遠端分支可通過直腸上端周圍靜脈叢引流入體循環(huán)靜脈系統(tǒng),形成直腸靜脈叢曲張。 2.統(tǒng)計學結果 2.1肝硬化組門靜脈橫徑為14.10-17.55mm,平均16.05mm,非肝硬化組橫徑為10.13~12.30mm,平均11.21mm,t檢驗兩者之間P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肝硬化組脾靜脈橫徑為10.64~14.73mm,平均12.27mm;非肝硬化組橫徑為4.74~9.68mm,平均7.22mm。t檢驗兩者之間P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肝硬化組胃左靜脈橫徑為5.14-8.46mm,平均6.34mm;非肝硬化組橫徑為1.00~4.75mm,平均2.79mm。t檢驗兩者之間P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胃鏡判斷為曲張靜脈破裂出血低風險8例,CT為7例;胃鏡判斷為曲張靜脈破裂出血高風險12例,CT為13例。kappa值=0.89,一致性好,無統(tǒng)計學差異。 結論 1、64層螺旋CT門靜脈成像是可以顯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門體側支循環(huán),圖像清晰,解剖關系清晰,可從不同角度顯示曲張靜脈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有利于觀察曲張靜脈的全貌,對側支循環(huán)的部位、形態(tài)、范圍、程度及路徑做出評價。 2、64層螺旋CT門靜脈成像與胃鏡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風險的評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故前者可以作為臨床常規(guī)檢查方法和隨訪觀察療效的手段。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575.2
【圖文】:
食管胃底靜脈呈瘤樣擴張(箭頭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馳華;項楠;范應方;楊劍;全顯躍;梁文;唐海亮;;64層螺旋CT門靜脈三維成像在門靜脈高壓癥中的應用價值[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10期
2 劉南植,尹朝禮;790例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內鏡檢查分析[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1年01期
3 韓希年;俞冠民;彭令榮;;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側枝血管的多層螺旋CT表現(xiàn)[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6年08期
4 于淑霞,于中麟,冀明,賀文,王海燕;三維多層螺旋CT對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側支循環(huán)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年05期
5 賀文;趙麗琴;馬大慶;;多排螺旋CT門靜脈成像對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評價[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年05期
6 于明濤,唐東生;64層CT技術及發(fā)展趨勢[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5年04期
7 陳麗娜;吳云林;;門靜脈CT血管造影在門靜脈高壓檢查中的臨床應用[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6年03期
8 趙麗琴;賀文;趙紅;于永征;;CT門靜脈成像診斷胃底靜脈曲張側支循環(huán)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年11期
9 Toru Ishikawa;Takashi Ushiki;Ken-ichi Mizuno;Tadayuki Togashi;Kouji Watanabe;Kei-ichi Seki;Hironobu Ohta;Toshiaki Yoshida;Keiko Takeda;Tomoteru Kamimura;;CT-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is a clinically useful modality for the detection of gastric varic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5年47期
10 ;Characteristics of paraesophageal varices:A study with 64-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ghy portal venograph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34期
本文編號:
27347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73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