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預后評分系統(tǒng)及其臨床應(yīng)用現(xiàn)狀
發(fā)布時間:2020-05-29 04:41
【摘要】: 重型肝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肝細胞嚴重損害,以黃疸、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肝臟疾病中最危險的臨床類型,其發(fā)病急驟、病情重、進展快、療效差、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預后不良。早期診斷、早期針對性和預防性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guān)鍵。國內(nèi)外大量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重型肝炎預后的因素較多,然而,采用任何單一因素判斷預后,均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況且,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原、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機能狀態(tài)情況下、不同的治療措施,各指標的預測價值有所不同。此外,某些預測的臨床指標具有主觀性。如何選取更客觀、更易獲得、更簡便、更精確的臨床指標更為準確地判斷重型肝炎的預后,以指導臨床治療,是目前臨床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 近年來,臨床出現(xiàn)多種數(shù)學模型或者評分系統(tǒng)用來評估重型肝炎和肝衰竭,進而分析其影響預后的因素,指導治療。本文將介紹Child-Turcotte-Pugh(CTP)評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評分及其改良評分系統(tǒng)、King′s College Hospital(KCH)標準、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評分、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預后的評分模型(scoring model of severe viral hepatitis, SMSVH)、簡化急性生理評分Ⅱ(simple acute physiology score, SAPSⅡ)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Ⅲ(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Ⅲ),并對它們在判斷重型肝炎預后的意義方面進行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575.1
本文編號:2686414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57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保森;鄒正升;孫穎;張偉;趙軍;常彬霞;尚麗丹;陳菊梅;;各型重型肝炎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其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J];傳染病信息;2007年03期
2 薛冬云;韓濤;;MELD-Na模型預測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預后價值的評估[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08年02期
3 周莉;董培玲;丁惠國;張斌;霍宏蕾;;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預后評分模型與晚期肝病模型的比較[J];臨床薈萃;2006年08期
,本文編號:26864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6864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