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特點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15:10
【摘要】:目的: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原因尚不明確的腸道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程漫長、遷延,可見于任何年齡,歐美發(fā)病率較高~([1]),但近年來隨著UC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及老齡化加劇,老年UC患者越來越多,對臨床診治提出嚴峻挑戰(zhàn)。本研究對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至2018年收治的150例UC患者詳細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的年齡分段劃分標準及相關文獻報道~([2]),以60歲為界,分為老年組(≥60歲)25例和中青年組(㩳60歲)125例,比較兩組病情程度、臨床表現、鏡下及病理表現、病變范圍和治療情況。采用c2檢驗(Fisher精確概率法)比較組間差異,P0.05視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老年患者25例,占總人數的16.7%。老年組患者病變范圍以左半結腸及直腸為主。電解質紊亂較中青年組常見,P0.05。凝血功能變化相比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老年組患者有12例(44%)發(fā)生異型增生,明顯高于中青年組22例(17.6%),P0.05。內科治療無效率(16%,4/25)明顯高于對照組(4%,5/125),P0.05。老年組患者的血沉(CRP)、C-反應蛋白(CRP)、血小板(PL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與疾病活動有關,但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㧐0.05。老年患者的一般臨床表現、鏡下表現、腸外表現、疾病活動度分級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㧐0.05。結論:UC僅存在1個發(fā)病年齡高峰,即40-50歲,以男性居多。老年UC患者病變以左半結腸及直腸為主,病情程度較中青年組輕。凝血功能改變較中青年組輕,但兩組患者鏡下Baron分級無明顯差異。老年UC患者病理提示異型增生明顯高于中青年組,易發(fā)生癌變。老年UC患者較中青年患者更易發(fā)生電解質紊亂。老年UC患者內科藥物治療無效率較高,并發(fā)癥多,行外科手術治療效果較好,無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的風險。
【圖文】:
69±6.782 歲,男性患者 16 例,女性患者 9 例,比例 1.78:1。中青年組患者 125 例,年齡在 18-59 歲之間,平均年齡 39.37±11.32歲,男性患者 77 例,女性患者 48 例,比例 1.60:1。兩組患者中均男性多于女性,與國外報道[61]一致,,但兩組性別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㧐0.05),見圖 4.1。該結果與歐洲炎癥性腸病組織(Europea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 簡稱 ECCO)發(fā)表的專題綜述結論及Stepaniuk P等人[11]觀點一致,即UC表現為男性占比逐年增高該研究中,只有 1 個發(fā)病高峰,與國內報道[62]一致。見圖 4.2
圖 4.2 年齡分布情況4.2 臨床表現兩組患者均以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為主要臨床表現,便秘、腹脹少見。老年 UC 患者的臨床表現和中青年組患者相似,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㧐0.05)。兩組患者腸外表現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㧐0.05)。見表 4.1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74.62
【圖文】:
69±6.782 歲,男性患者 16 例,女性患者 9 例,比例 1.78:1。中青年組患者 125 例,年齡在 18-59 歲之間,平均年齡 39.37±11.32歲,男性患者 77 例,女性患者 48 例,比例 1.60:1。兩組患者中均男性多于女性,與國外報道[61]一致,,但兩組性別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㧐0.05),見圖 4.1。該結果與歐洲炎癥性腸病組織(Europea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 簡稱 ECCO)發(fā)表的專題綜述結論及Stepaniuk P等人[11]觀點一致,即UC表現為男性占比逐年增高該研究中,只有 1 個發(fā)病高峰,與國內報道[62]一致。見圖 4.2
圖 4.2 年齡分布情況4.2 臨床表現兩組患者均以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為主要臨床表現,便秘、腹脹少見。老年 UC 患者的臨床表現和中青年組患者相似,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㧐0.05)。兩組患者腸外表現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㧐0.05)。見表 4.1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74.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紅;李驥;劉愛玲;趙一曉;楊紅;錢家鳴;;老年潰瘍性結腸炎與老年缺血性結腸炎臨床特點比較[J];中華內科雜志;2016年06期
2 宋曉敏;莊忠寶;張海威;張力;;性別對兩種潰瘍性結腸炎模型的影響[J];神經藥理學報;2015年06期
3 楊波;趙振林;樊強;;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5年07期
4 劉翔;丁元偉;林虹;;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道不同病變部位Toll樣受體4的表達[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5年18期
5 鄭波;閔小彥;裴繼華;王建嶂;徐昌隆;;血漿白細胞介素23和白細胞介素17水平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5年03期
6 俞e
本文編號:26061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6061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