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生物反饋訓練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及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02:35
【摘要】: 摘要一GERD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既往診治及疾病認知的調查 背景和目的 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會導致食管及胃食管交界處的功能障礙,降低食管的感覺閾值,從而引發(fā)反流癥狀的出現(xiàn)。而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往往造成患者反復就醫(yī)、治療不規(guī)范,既影響治療效果,又浪費了醫(yī)療資源。本研究目的:通過對GERD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與GERD發(fā)病相關的危險因素,以便有效治療GERD。 對象和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就診于我院消化科門診的122名GERD患者連續(xù)入組,填寫GERD問卷。入選標準:1.年齡18~75歲;2.典型的反流癥狀,評分≥6分;3.慢性咳嗽、喘息、咽喉炎、咽部異物感,考慮可能為GERD伴隨的食管外癥狀,經(jīng)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檢查證實存在異常酸反流;4.排除大的滑動型食管裂孔疝,排除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胃腸道手術病史、繼發(fā)性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它系統(tǒng)嚴重器質性疾病。問卷內(nèi)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胃食管反流及相關癥狀、生活方式、既往檢查治療情況、疾病認知、生活質量、精神心理狀態(tài)。 結果 1.一般情況:共納入122例GERD患者,其中男75例(61.5%),年齡49.1±12.5歲;女47例(38.5%),年齡54.5±13.0歲;大學以上學歷者50.8%;輕體力勞動者占80.3%;33.6%的患者存在長期腹壓增加的危險因素。2.癥狀分布:32.8%的患者以燒心為最難受的癥狀,而胸痛、反酸分列第2、3位。3.危險因素:至少存在一項GERD相關危險因素的占79.5%;按照不同的危險因素進行分類,以超重/肥胖(45.1%)、經(jīng)常飽餐(39.3%)及伴隨焦慮抑郁狀態(tài)(31.1%)最多見;29.5%的患者對于罹患本病比較或非常擔心、緊張,因擔心得腫瘤就診的患者占27.9%,擔心本病會發(fā)展為食管癌占50.8%。4.既往檢查治療:18%的患者接受過5次及5次以上的胃鏡檢查,最多者達到20余次(77個月);51.6%的患者曾經(jīng)堅持一種非藥物治療,避免飽餐、抬高床頭、戒煙戒酒是有效的前三位非藥物治療方式;患者服用過多種藥物治療;檢查費超過1萬元的占20.5%,藥品費用超過1萬元的占24.6%,36.9%的患者總花費達到數(shù)萬元以上。 結論 GERD患者最難受癥狀是燒心、胸痛、反酸,多出現(xiàn)于餐后,飲食、體位、情緒與最難受癥狀出現(xiàn)有關。多數(shù)患者存在GERD相關的危險因素;颊咭驅Ρ静≌J知有限,接受過反復檢查及多種藥物治療,既浪費了醫(yī)療資源,同時患者本人也承擔了巨大的經(jīng)濟和精神負擔。接近1/3的患者對罹患本病比較或非常擔心、緊張,約半數(shù)患者擔心本病會發(fā)展為食管癌。在GERD患者的治療中,強調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以及對疾病認知誤區(qū)的患者的解釋非常重要。 摘要二膈肌生物反饋訓練治療GERD患者的長期療效觀察 背景與目的 本研究中心已觀察到膈肌生物反饋訓練(DBT)對GERD患者的療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觀察DBT對GERD的維持治療的療效。 對象和方法 連續(xù)入組GERD患者123例,入選標準:1.年齡18~75歲;2.具有燒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反流癥狀,反流癥狀評分≥6分;3.反流癥狀評分6分但懷疑為胃食管反流病,且食管24小時pH監(jiān)測陽性和/或PPI試驗治療有效;4.排除心肺疾病的胸痛、慢性咳嗽、哮喘的患者,食管24小時pH監(jiān)測陽性和/或PPI試驗治療有效。患者在填寫GERD問卷后根據(jù)意愿被分入兩組,即DBT組(N=84)和PPI組(N=39)。分為兩期:(1)初始治療期(0-8周):DBT組的患者每日進行DBT,同時服用PPI(單劑量,2次/日),記錄日記,PPI組的患者僅服用PPI,入組后第2、4、6周,通過電話了解患者癥狀變化(DBT組的患者應每2周至醫(yī)院隨訪1次,在醫(yī)生指導下訓練1次),第8周患者至門診復診并填寫隨訪問卷;(2)維持治療期(9周-6月),DBT組的患者繼續(xù)每日進行DBT,兩組患者均可按需服用PPI,記錄PPI的用藥量及癥狀變化,每月1次通過電話了解患者情況,要求患者于隨訪的第4、6個月至門診復診,填寫隨訪問卷。不能來門診隨訪的患者,通過郵寄隨訪問卷的形式來了解其情況。 結果 1.DBT組與PPI組患者,入組時在性別構成、年齡、BMI、腹圍、反流癥狀總評分、PPI用量、精神心理狀態(tài)上均無顯著性差異。DBT組中有54人(64.3%)能堅持規(guī)律訓練,其余30人訓練欠規(guī)律或者未訓練(35.7%),根據(jù)訓練情況分為規(guī)律DBT組與不規(guī)律DBT組。在入組時及隨訪的各個時間點,三組患者的反流癥狀總評分(total reflux symptom score, TRSS)、PPI消耗量、SAS、SDS評分無顯著性差異。 2.規(guī)律DBT組患者的反流癥狀在隨訪的第2、4、6、8周及第4、6月末,均較入組時顯著下降(3.1、3.0、2.2、1.9、2.8、2.9 vs 8.5,p0.05);PPI用量與入組時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入組時已服用PPI);規(guī)律DBT組患者在第4、6月末的SAS、SDS評分均較入組時顯著降低。 3.不規(guī)律DBT組的患者,除第2、4、6、8周末TRSS較入組時比較有顯著改善外,第4、6月末的TRSS以及隨訪過程中的PPI用量、精神心理狀態(tài)均較入組時比較無顯著差異。 4.PPI組患者在維持治療隨訪過程中,除反流癥狀評分顯著下降外,PPI用量及精神心理狀態(tài)均與入組時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結論 4個月及6個月規(guī)律的DBT能夠改善GERD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 摘要三膈肌生物反饋訓練對以呼吸道癥狀為突出表現(xiàn)的GERD患者的治療觀察 背景和目的 本論文第二部分的結果提示,規(guī)律DBT聯(lián)合藥物治療有助于減少患者反流癥狀的出現(xiàn),改善患者異常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目的旨在觀察DBT在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GERD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共納入14例GERD患者,入組條件:1.年齡18~75歲;2.咳嗽和/或哮喘病程≥8周,除外肺部占位性病變及急性感染性病變;3.反流癥狀評分≥6分,或癥狀評分6分但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陽性,或癥狀評分6分、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但PPI試驗治療2周有效;4.排除消化性潰瘍、既往胃腸道手術史及全身疾病史的患者。患者填寫GERD問卷后,學習DBT方法,在接受藥物治療同時進行規(guī)律的DBT,每2周電話或者門診隨訪1次,了解癥狀變化,第8周末填寫隨訪問卷。第8周后每月電話或門診隨訪1次。 結果 1.共納入14例GERD患者,其中RE 4例,NERD10例;男性9例;超重者5例;年齡50.9±12.9歲。2.咳嗽病程在10年以上的有5例,占35.7%,中位病程51月。3.以咳嗽為首發(fā)癥狀的有6例(42.9%),為最難受癥狀的有9例(64.3%);42.9%的患者咳嗽癥狀最常出現(xiàn)在睡眠過程中以及晨起空腹時;癥狀的誘因依次為體位相關(50%)、受涼(35.7%)及進食(28.6%);精神心理呈異常狀態(tài)2例。4.DBT聯(lián)合藥物治療2周后,患者的TRSS較最嚴重時顯著下降,而咳嗽的評分較最嚴重時及入組時比較均出現(xiàn)顯著下降,藥物消耗量、精神心理狀態(tài)在第8周末時與入組時比較無顯著性差異。隨訪3個月,癥狀的改善可以維持,藥物消耗量有減少趨勢但未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 結論 1. NERD(71.4%)患者與RE患者比較伴有更顯著的呼吸道癥狀。 2.咳嗽可能與夜間酸反流顯著有關。 3.DBT聯(lián)合PPI治療伴有呼吸道癥狀的GERD患者,短期內(nèi)(2周)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反流和咳嗽癥狀,并可能減少維持治療期PPI的消耗量,為反流病合并的咳嗽患者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途徑。 摘要四膈肌生物反饋訓練對GERD患者治療的作用機制探討 背景和目的 本研究第二、三部分研究結果提示DBT有助于改善GERD患者的反流癥狀,也有相關文獻表明DBT可以改善EGJ抗反流屏障功能。本部分研究目的在于觀察DBT對GERD患者食管酸暴露、胃排空及食管動力的影響。 對象和方法 入組條件:同論文的第二部分。 1.DBT對食管酸暴露的影響:7例GERD患者,入組前1周禁止服用PPI,規(guī)律訓練2周后復查食管pH監(jiān)測,訓練期間避免服用抑酸藥物及影響胃腸道動力藥物。 2.DBT對胃排空的影響:16例GERD患者,入組時進行1次核素胃排空檢查,RE患者如果入組時已經(jīng)服用PPI,則研究期間不更改PPI劑量;颊咭(guī)律訓練2周后需復查核素胃排空。另外,入組13名HS。患者與HS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3.DBT對食管動力的影響:入組32名GERD患者。重點觀察DBT前后TLESR發(fā)生次數(shù)、TLESR總時間。 結果 1. GERD患者在2周規(guī)律的DBT后反酸評分(2.34±0.9 vs 1.3±0.4)、TRSS(7.7±2.9 vs 3.5±1.3)均較入組時顯著下降,食管pH監(jiān)測結果提示酸反流次數(shù)也明顯減少(138.7±79.71 vs 79.3±92.5)(p0.05)。 2.入組時與HS比較,GERD患者2h全胃排空率(%)、2h近端胃排空率(%)、全胃排空速率(%/min)及近端胃排空速率(%/min)均顯著降低(39.1±13.3 vs 57±18.4,49.4±13.5 vs 63.8±18.4,0.3±0.1 vs 0.4±0.1,0.4±0.1 vs 0.5±0.2),半排時間(min)明顯延長(186.0±86.4 vs 119.9±40.1)。經(jīng)過規(guī)律的2周DBT后,2h全胃排空率(%)仍顯著低于HS組(40.6±16.5 vs 57±18.4),全胃半排時間(min)仍長于HS組(181.2±79.0 vs 119.9,40.1),但全胃排空速率、近端胃2小時排空率、近端胃半排時間、近端胃排空速率與HS組的差異不顯著。 3.6例患者經(jīng)過DBT治療后復查食管壓力測定,TLESR發(fā)生次數(shù)、TLESR總時間變化不顯著。 結論 1.2周的規(guī)律DBT能顯著改善GERD患者的癥狀及食管酸暴露情況; 2. GERD患者的胃排空明顯較HS延緩,2周的DBT可能改善GERD患者近端胃排空功能; 3.8周內(nèi)的DBT尚不能減少GERD患者TLESR的發(fā)生。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571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5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芝君;胃-食管反流病的咽喉部表現(xiàn)[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1999年02期
2 孫曉紅;柯美云;王智鳳;;GERD患者自主神經(jīng)功能與反流癥狀及食管動力的關系[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6年09期
3 孫曉紅,柯美云;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松弛與胃食管反流[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1年10期
4 林三仁;許國銘;胡品津;周麗雅;陳e,
本文編號:25992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5992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