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 炎癥性腸病 血液高凝狀態(tài) 靜脈血栓栓塞 出處:《重慶醫(yī)學》2016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目前還未完全明確,近年研究發(fā)現IBD患者存在血栓栓塞風險,IBD炎癥反應的存在導致凝血物質及凝血過程異常,同時凝血級聯反應促進炎癥反應形成惡性循環(huán)。此外,幾乎所有用于治療IBD的藥物均可影響
[Abstract]: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cluding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 disease, are not completely clear.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romboembolic risk exists in patients with IBD. The presence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leads to abnormal coagulation and coagulation process, and the coagulation cascade reaction promotes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to form a vicious circle. Almost all drugs used to treat IBD can be affected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消化內科;
【分類號】:R574.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新光;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與炎癥性腸病的關系[J];中華內科雜志;2000年09期
2 張志宏,歐陽欽;以腫瘤壞死因子α為靶向治療炎癥性腸病[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0年01期
3 章榮華;炎癥性腸病的免疫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2000年01期
4 溫文;炎癥性腸病病理[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生;2000年04期
5 彭仲生,胡品津;炎癥性腸病發(fā)病機理研究概況[J];現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0年02期
6 巫協(xié)寧;炎癥性腸病的藥物治療新進展[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2000年01期
7 甄承恩,張曼利,呂曉萍;炎癥性腸病的進展[J];臨床薈萃;2001年02期
8 甄承恩,張曼利,呂曉萍;炎癥性腸病的進展[J];臨床薈萃;2001年04期
9 閻明,賈曉青;炎癥性腸病的流行病學和自然史[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1年11期
10 魯曉嵐,羅金燕;炎癥性腸病的肝膽表現[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歐陽欽;;頑固性炎癥性腸病的治療進展[A];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2 鄭家駒;;炎癥性腸病診斷中的困惑與挑戰(zhàn)[A];第九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論文集[C];2009年
3 歐陽欽;鄭淑梅;;炎癥性腸病的過去、現在與將來[A];第九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論文集[C];2009年
4 高永健;朱峰;錢家鳴;陳偉;;112例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營養(yǎng)風險評估[A];第九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論文集[C];2009年
5 周峰;姜挺;葛柳青;蔣益;陳志濤;趙杰;夏冰;沈駿;冉志華;錢家鳴;;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15基因與炎癥性腸病的相關性研究[A];第九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論文集[C];2009年
6 歐陽欽;;頑固性炎癥性腸病的治療策略[A];第二十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7 楊大平;;炎癥性腸病診治進展[A];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8 高原;;79例炎癥性腸病臨床特征分析[A];2006年貴州省醫(yī)學會消化及內鏡學分會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9 吳小麗;胡濱;陳小微;;炎癥性腸病93例臨床分析[A];2006華東地區(qū)消化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浙江省分冊)[C];2006年
10 夏冰;;炎癥性腸病遺傳學研究的突破[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中橋;不良生活方式易誘發(fā)炎癥性腸病[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2 保健時報實習記者 李昆鵬;巧克力不算炎癥性腸病罪魁[N];保健時報;2007年
3 黃歡;炎癥性腸病不可怕[N];健康時報;2007年
4 張中橋;炎癥性腸病由不當生活方式引起[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5 張中橋;精神緊張易致炎癥性腸病[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6 本版編輯邋夏洪平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友誼醫(y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 李鵬;炎癥性腸病的新療法[N];健康報;2008年
7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教授 胡品津;我國炎癥性腸病學組已制定了協(xié)作研究計劃[N];健康報;2010年
8 通訊員 高翔;炎癥性腸病患者增多[N];湖北日報;2002年
9 記者 劉海英;英研究揭示炎癥性腸病關鍵分子[N];科技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朱國旺;當心炎癥性腸病來襲[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本文編號:1522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152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