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3種證型胃黏膜上皮細胞超微結構觀察
本文關鍵詞:慢性胃炎3種證型胃黏膜上皮細胞超微結構觀察 出處:《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慢性胃炎 胃黏膜上皮細胞 超微結構 肝胃不和證 脾胃氣虛證 脾胃濕熱證
【摘要】:目的:從胃黏膜上皮細胞超微結構變化角度研究慢性胃炎(CG)肝胃不和、脾胃氣虛及脾胃濕熱3種證型胃黏膜上皮細胞病理微觀結構特征并探討其演變規(guī)律。方法:32例CG 3種證型患者胃鏡下分別在胃竇及胃體部取黏膜活檢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RUT)檢測幽門螺旋桿菌(Hp),光鏡下觀察胃黏膜組織病理學變化;透射電鏡下觀察胃黏膜上皮細胞超微結構變化。結果:胃鏡下3種證型伴Hp感染、膽汁返流及黏膜糜爛例數(shù)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脾胃氣虛證未見膽汁返流病例。光鏡下3種證型胃黏膜均伴Hp感染、黏膜糜爛、腺體萎縮、腸化(IM)和/或不典型增生(ATP),例數(shù)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透射電鏡下發(fā)現(xiàn):1CG 3種證型之間、同一證型不同個體之間、同一個體不同胃黏膜上皮細胞之間,細胞微絨毛形態(tài)數(shù)量、細胞連接、胞漿基質、核及核仁形狀大小或/和數(shù)量、核膜厚薄、異染色質與常染色質的分布及比例等均不完全相同。2均可見亮暗細胞現(xiàn)象、細胞凋亡、空泡變性、線粒體腫脹、主細胞粗面內質網(wǎng)擴張及溶酶體形成等,但嚴重程度及/或數(shù)量有所差異。肝胃不和證線粒體腫脹相對明顯;脾胃氣虛證線粒體數(shù)量及/或面積減少上皮細胞數(shù)量較多;脾胃濕熱證凋亡細胞數(shù)量較多。3脾胃氣虛證和脾胃濕熱證局部上皮細胞增寬的間隙內均可見滲出物,前者滲出物較稀薄,后者滲出物濃縮呈團塊狀。結論:胃黏膜上皮細胞超微結構變化是CG證型及癥狀不同的病理微觀結構基礎。
【作者單位】: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科研實驗中心電鏡室;
【基金】: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課題(No.JYB22-JS059)~~
【分類號】:R573.3
【正文快照】: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侵蝕因子與保護因子不平衡導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應,伴或不伴萎縮性病變,西醫(yī)根據(jù)光鏡下組織病理學變化通常將其分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和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炳彥;高瑞紅;姚紅;趙振祥;郝素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黏膜上皮細胞轉化生長因子β1表達的關系[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年05期
2 張琪;費素娟;張建福;;甘丙肽受體2激動劑后處理對人胃黏膜上皮細胞缺氧/復氧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胃腸病學;2014年05期
3 姚玉霞,姜慧卿,任錫玲,陳文磊,孫澤明,宋梅;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胃黏膜上皮細胞E2F-1表達與其增殖凋亡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4年06期
4 龔志錦,張順民,陳偉紅,鄭建明,朱明華,詹摂洲;P-AB和O-AB與MY顯示胃黏膜上皮化生的組化復合染色法[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5 Koyama S.,朱國棟;胃黏膜上皮和黏膜浸潤性淋巴細胞表面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在幽門螺桿菌性胃炎進展中的意義[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胃腸病學分冊);2005年05期
6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杜奕奇;李兆申;龔燕芳;高軍;Crabtree JE;;特異性EGFR抑制劑EKB-569對幽門螺桿菌誘導的胃黏膜上皮細胞ERK磷酸化途徑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金麟;“幽門螺桿菌—胃黏膜上皮”生物界面黏附行為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張波;長期乙醇攝入對大鼠胃黏膜上皮細胞免疫因子TSLP表達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易小偉;替普瑞酮對門脈高壓性胃病胃黏膜上皮細胞緊密連接蛋白表達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王炳彥;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黏膜上皮細胞TGF-β1及B7-H1表達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姚玉霞;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黏膜上皮細胞E2F-1表達與其增殖調亡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22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132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