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水平對感染的預測價值研究
本文關鍵詞: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水平對感染的預測價值研究
【摘要】:目的檢測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并探討其在預測感染風險的價值。方法用ELISA法檢測167例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分為未感染組133例,感染組34例)及65例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對照組)血清PGE2的水平,分析其在肝硬化患者發(fā)生感染風險的預測價值。結果失代償期肝硬化感染組和未感染組血清PGE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0 0);而感染組血清PGE2顯著高于未感染組(P=0.000 0)。PGE2在預測肝硬化感染風險ROC曲線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2(95%CI為0.76~0.90);當PGE2為2 637 pg/m L時,其預測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發(fā)生感染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824和0.777。結論 PGE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其水平增高提示發(fā)生感染的風險增加。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感染科;
【基金】:國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專項(2012X10002004-008)~~
【分類號】:R575.2
【正文快照】: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存在嚴重的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對感染具有超易感性,容易發(fā)生各種微生物感染[1]。而感染會進一步使原有肝臟疾病加重并誘發(fā)其他臟器功能衰竭,繼而導致患者死亡。研究發(fā)現(xiàn),25%~35%的肝硬化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xiàn)過細菌感染,30%~50%的肝硬化患者最終死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忠勝;溫小鳳;柯柳;陳念;李敏基;覃川;;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療效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8年06期
2 姜春萌;謝薇;王朝暉;;失代償期肝硬化短期預后評價[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3 孫立東;張玫;湯哲;;289例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預后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年32期
4 王學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65例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1年07期
5 鄭盛;楊晉輝;唐映梅;劉海;尤麗英;;四種評分系統(tǒng)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預后的評價[J];肝臟;2012年06期
6 李紹佐;;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年20期
7 許曼華;顧青;毛翠華;王國禺;姜藻;;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氣分析[J];南京鐵道醫(yī)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8 代興云,馬敬民,劉新兵;156例老年失代償期肝硬化臨床分析[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9 張凱競,楊清宇;中國蝰蛇毒試劑對失代償期肝硬化診斷價值的探討[J];浙江實用醫(yī)學;1998年02期
10 胡蜀紅;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血脂變化分析[J];臨床薈萃;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森富;洪和平;;自擬“健脾復肝方”結合西藥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工作報告[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2 程森富;;自擬“健脾復肝方”結合西藥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臨床研究[A];首屆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研討會、首屆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肝病新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8年
3 陳靖;江家驥;朱月永;;經肝動脈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11例[A];第一屆全國疑難重型肝病大會、第四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姜舒;傅青春;王曉今;倪鎏達;周豐;施莉琴;李莉;呂廣秀;尤健;胡祥;陳成偉;羅朝霞;葉圣勤;周玉潔;陳進進;汪靜照;佳那;;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靜脈輸注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隨訪1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研究[A];2012中國消化系疾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黃麗雯;劉黎;周健;;干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110例臨床評估[A];第6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論文集[C];2011年
6 傅青春;羅朝霞;王曉今;倪鎏達;陳進進;李莉;茅益民;施莉琴;周豐;金銀鵬;呂廣秀;胡祥;陳成偉;;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靜脈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安全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7 李若霞;;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觀察與護理[A];河南省手術室護理學術會議暨圍手術期安全護理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9年
8 朱英;郎帥;從慶偉;趙鋼;;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臨床應用的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9 張金章;李淼;明淑節(jié);;恩替卡韋聯(lián)合中藥舒肝湯治療乙肝失代償期肝硬化近期療效觀察[A];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玲;劉潔;陳黎;蔣陽昆;;失代償期肝硬化和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癌患者的終末期肝病模型預后分析[A];第五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玉;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預后因素分析及預后指數(shù)建立[D];南昌大學;2008年
2 張超;多因素對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周靜;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肝損傷急性加重100例臨床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鄭建美;失代償期肝硬化并感染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病例對照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姚勇;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肝動脈血管成像的影像學特點及臨床應用初探[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吳小青;失代償期肝硬化預后危險因素分析及相關預后模型比較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7 張善紅;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別彩群;終末期肝病模型及其變化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預后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9 王博;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吳娟;失代償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臨床、預后及糖代謝指標的觀察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05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130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