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40例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09 23:29
目的探討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nasal cavity and sinus,SNMM)的臨床表現(xiàn)、病理特征和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SNMM 患者的臨床資料,男26例,女14例;年齡46~79歲,平均64歲。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鼻塞、鼻出血及涕中帶血,經(jīng)病理確診為惡性黑色素瘤。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4例同期行同側頸淋巴結清掃,術后單純放療13例,放療+免疫治療12例,放化療4例。結果40例患者隨訪35例,失訪5例,K-M生存分析顯示1年生存率為52.9%,2年生存率為34.6%,術后輔助治療有提高生存率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04,P>0.05)。結論 SNMM惡性程度高、進展快,術后輔助放化療、免疫治療等有提高生存率趨勢。
【文章來源】: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20,27(02)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鼻竇CT冠狀位,A右側鼻腔可見軟組織占位,大小約為3.3 cm×2.6cm,病灶侵犯右側中鼻甲、上鼻甲、右側篩竇及上頜竇,局部骨質吸收破壞及軟組織腫塊形成();B左側鼻腔軟組織腫塊影,大小約為3.5 cm×1.8 cm,前緣局部越過鼻中隔突右側鼻腔內(nèi)()
圖1 鼻竇CT冠狀位,A右側鼻腔可見軟組織占位,大小約為3.3 cm×2.6cm,病灶侵犯右側中鼻甲、上鼻甲、右側篩竇及上頜竇,局部骨質吸收破壞及軟組織腫塊形成();B左側鼻腔軟組織腫塊影,大小約為3.5 cm×1.8 cm,前緣局部越過鼻中隔突右側鼻腔內(nèi)()圖3 腫瘤細胞呈梭形,核仁清晰,局部黑色素沉著(),HE×100
腫瘤細胞呈梭形,核仁清晰,局部黑色素沉著(),HE×1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頭頸部黏膜惡性黑色素瘤的臨床診治現(xiàn)狀及進展[J]. 孫士然,易俊林.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17 (04)
[2]鼻腔惡性黑色素瘤的確診及治療分析[J]. 楊娜,張佳,孫克巍.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6(04)
[3]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23例臨床分析[J]. 王瑩,關兵,徐麗,徐英,張俊中.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4(20)
[4]不同手術方式選擇對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預后的影響[J]. 吳勁峰,湯建國. 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 2012(01)
[5]內(nèi)鏡或內(nèi)鏡輔助下切除鼻腔鼻竇惡性腫瘤[J]. 樊韻平,李健,洪海裕,呂明慧.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1(03)
本文編號:3486111
【文章來源】: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20,27(02)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鼻竇CT冠狀位,A右側鼻腔可見軟組織占位,大小約為3.3 cm×2.6cm,病灶侵犯右側中鼻甲、上鼻甲、右側篩竇及上頜竇,局部骨質吸收破壞及軟組織腫塊形成();B左側鼻腔軟組織腫塊影,大小約為3.5 cm×1.8 cm,前緣局部越過鼻中隔突右側鼻腔內(nèi)()
圖1 鼻竇CT冠狀位,A右側鼻腔可見軟組織占位,大小約為3.3 cm×2.6cm,病灶侵犯右側中鼻甲、上鼻甲、右側篩竇及上頜竇,局部骨質吸收破壞及軟組織腫塊形成();B左側鼻腔軟組織腫塊影,大小約為3.5 cm×1.8 cm,前緣局部越過鼻中隔突右側鼻腔內(nèi)()圖3 腫瘤細胞呈梭形,核仁清晰,局部黑色素沉著(),HE×100
腫瘤細胞呈梭形,核仁清晰,局部黑色素沉著(),HE×1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頭頸部黏膜惡性黑色素瘤的臨床診治現(xiàn)狀及進展[J]. 孫士然,易俊林.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17 (04)
[2]鼻腔惡性黑色素瘤的確診及治療分析[J]. 楊娜,張佳,孫克巍.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6(04)
[3]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23例臨床分析[J]. 王瑩,關兵,徐麗,徐英,張俊中.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4(20)
[4]不同手術方式選擇對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預后的影響[J]. 吳勁峰,湯建國. 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 2012(01)
[5]內(nèi)鏡或內(nèi)鏡輔助下切除鼻腔鼻竇惡性腫瘤[J]. 樊韻平,李健,洪海裕,呂明慧.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1(03)
本文編號:34861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4861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