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影像解剖指導鼻淚管前徑路治療上頜竇病變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01 23:39
目的探討結合CT影像解剖,運用鼻內(nèi)鏡下鼻淚管前徑路手術方式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的臨床效果和手術策略選擇。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7月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共20例,其中男14例,女性6例。年齡32~65歲。術前均行鼻竇CT影像檢查并分類評估后,接受鼻內(nèi)鏡下鼻淚管前徑路切除鼻腔外側壁進入上頜竇的手術方式。結果鼻竇CT軸位觀察分析骨性鼻淚管與上頜竇前壁之間的關系,融合型6例,分離型14例;外側型4例,前方型16例。20例手術均順利完成,術中無嚴重并發(fā)癥和副損傷,術后均無出血,無鼻淚管損傷及梨狀孔緣塌陷等并發(fā)癥,未出現(xiàn)下鼻甲萎縮、壞死、鼻腔干燥及面部麻木等表現(xiàn)。1例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患者術后1年左右復查發(fā)現(xiàn)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復發(fā)但無惡變,繼續(xù)隨訪8個月至今再無復發(fā),其余術后隨訪3~18個月均無復發(fā),術后VAS評分較術前均有下降。結論鼻淚管前徑路能夠充分顯露上頜竇腔,徹底清除上頜竇內(nèi)的病變。結合CT影像明確了鼻淚管與上頜竇前壁之間的解剖關系后,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該術式的優(yōu)勢,對減少手術并發(fā)癥,保護鼻腔、鼻淚管及上頜竇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和重視。
【文章來源】: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20,27(02)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右側上頜骨囊腫患者。
由于鼻淚管中下段與上頜竇前壁有融合型的解剖關系,如果只是一味尋找鼻淚管前端就從該處鑿除骨性附著直接進入上頜竇,就有可能會損傷到鼻淚管和梨狀孔,造成術后不同程度的溢淚或鼻部塌陷。因此,在術前借助軸位鼻竇CT來判斷鼻淚管中下段與上頜竇前壁的關系是融合型/分離型,或者前方型/外側型,有利于手術中選擇更合適的策略來處理鼻腔外側壁(圖2)。由于外側型和絕大多數(shù)融合型的淚前隱窩缺失或較淺,處理該處病變時甚至不需要完全去除鼻腔外側壁前下骨質,只是利用角度內(nèi)鏡和器械就可達到去除病變的目的,從而減少損傷梨狀孔緣的幾率。同時,過分向前咬除骨質也易造成前端小的動脈出血,給手術操作帶來不必要的副損傷?傊,鼻淚管前徑路具有其他手術方式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臨床中依據(jù)病變特點和累及范圍靈活選擇正確的術式和策略,再結合CT影像明確了鼻淚管與上頜竇前壁之間的解剖關系后,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該術式的優(yōu)勢,對徹底清除病損、減少手術并發(fā)癥、保護鼻腔解剖和生理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鼻內(nèi)鏡下淚前隱窩入路治療眶底壁骨折[J]. 李璐鑫,冀永進,劉榮,韓卓琴,趙長青.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9(02)
[2]改良淚前隱窩入路處理上頜竇良性病變的臨床研究[J]. 王明婕,周兵,李云川,崔順九,黃謙.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8(24)
[3]上頜竇前部氣化的CT觀察及臨床意義[J]. 劉錦峰,戴金升,周沫,郝鵬鵬,劉啟桐,王寧宇.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6(18)
[4]骨性鼻淚管中下段與上頜竇前壁的毗鄰解剖影像學研究[J]. 陳新軍,王向東,王成碩,張羅.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6(04)
[5]鼻內(nèi)鏡上頜竇手術不同入路視野的差異與效果分析[J]. 王新亮.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4(03)
[6]內(nèi)鏡下經(jīng)鼻淚前隱窩入路切除翼腭窩及顳下窩神經(jīng)鞘瘤[J]. 周兵,黃謙,崔順九,王成碩,李云川,于振坤,陳曉紅,葉婷.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3 (10)
[7]鼻內(nèi)鏡下鼻腔外側壁切開上頜竇手術[J]. 周兵,韓德民,崔順九,黃謙,魏永祥,劉華超,劉銘.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7(10)
[8]蝶竇外側隱窩腦膜腦膨出鼻內(nèi)鏡下經(jīng)翼突徑路手術[J]. 周兵,韓德民,崔順九,張家亮,黃謙,鮮軍舫,張羅,魏永祥.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7(05)
[9]經(jīng)鼻淚管前后徑路行上頜竇內(nèi)窺鏡手術[J]. 楊平常,劉濤,張濤源,范道生,王長生.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1996(05)
本文編號:3417566
【文章來源】: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20,27(02)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右側上頜骨囊腫患者。
由于鼻淚管中下段與上頜竇前壁有融合型的解剖關系,如果只是一味尋找鼻淚管前端就從該處鑿除骨性附著直接進入上頜竇,就有可能會損傷到鼻淚管和梨狀孔,造成術后不同程度的溢淚或鼻部塌陷。因此,在術前借助軸位鼻竇CT來判斷鼻淚管中下段與上頜竇前壁的關系是融合型/分離型,或者前方型/外側型,有利于手術中選擇更合適的策略來處理鼻腔外側壁(圖2)。由于外側型和絕大多數(shù)融合型的淚前隱窩缺失或較淺,處理該處病變時甚至不需要完全去除鼻腔外側壁前下骨質,只是利用角度內(nèi)鏡和器械就可達到去除病變的目的,從而減少損傷梨狀孔緣的幾率。同時,過分向前咬除骨質也易造成前端小的動脈出血,給手術操作帶來不必要的副損傷?傊,鼻淚管前徑路具有其他手術方式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臨床中依據(jù)病變特點和累及范圍靈活選擇正確的術式和策略,再結合CT影像明確了鼻淚管與上頜竇前壁之間的解剖關系后,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該術式的優(yōu)勢,對徹底清除病損、減少手術并發(fā)癥、保護鼻腔解剖和生理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鼻內(nèi)鏡下淚前隱窩入路治療眶底壁骨折[J]. 李璐鑫,冀永進,劉榮,韓卓琴,趙長青.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9(02)
[2]改良淚前隱窩入路處理上頜竇良性病變的臨床研究[J]. 王明婕,周兵,李云川,崔順九,黃謙.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8(24)
[3]上頜竇前部氣化的CT觀察及臨床意義[J]. 劉錦峰,戴金升,周沫,郝鵬鵬,劉啟桐,王寧宇.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6(18)
[4]骨性鼻淚管中下段與上頜竇前壁的毗鄰解剖影像學研究[J]. 陳新軍,王向東,王成碩,張羅.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6(04)
[5]鼻內(nèi)鏡上頜竇手術不同入路視野的差異與效果分析[J]. 王新亮.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4(03)
[6]內(nèi)鏡下經(jīng)鼻淚前隱窩入路切除翼腭窩及顳下窩神經(jīng)鞘瘤[J]. 周兵,黃謙,崔順九,王成碩,李云川,于振坤,陳曉紅,葉婷.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3 (10)
[7]鼻內(nèi)鏡下鼻腔外側壁切開上頜竇手術[J]. 周兵,韓德民,崔順九,黃謙,魏永祥,劉華超,劉銘.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7(10)
[8]蝶竇外側隱窩腦膜腦膨出鼻內(nèi)鏡下經(jīng)翼突徑路手術[J]. 周兵,韓德民,崔順九,張家亮,黃謙,鮮軍舫,張羅,魏永祥.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7(05)
[9]經(jīng)鼻淚管前后徑路行上頜竇內(nèi)窺鏡手術[J]. 楊平常,劉濤,張濤源,范道生,王長生.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1996(05)
本文編號:34175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4175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