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潑尼龍與地塞米松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臨床效果
本文選題:突發(fā)性耳聾 + 甲潑尼龍 ; 參考:《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年32期
【摘要】:目的探討甲潑尼龍與地塞米松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98例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B兩組,A組49例應用甲潑尼龍治療,B組49例應用地塞米松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5.92%、83.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前兩組聽閾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有改善,A組治療后3、7 d聽閾測試情況明顯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4.29%、10.2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結(jié)論在突發(fā)性耳聾治療中,甲潑尼龍療效優(yōu)于地塞米松,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hylprednisolone and dexamethasone on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49) tre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and group B (n = 49) treated with dexamethaso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95.92 and 83.6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hearing threshold test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t 37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14.29 and 10.20,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nd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ound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methylprednisolone is superior to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耳鼻喉科;
【分類號】:R764.43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杰;高昱;舒春梅;張建明;楊爽;王秀敏;楊磊;王忠永;;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2例[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8年07期
2 魏開敏;;用途廣見效快的甲潑尼龍[J];求醫(yī)問藥;2010年07期
3 張順國,陳敏玲,李方,楊軍,侯東明,吳皓;豚鼠鼓室給藥測定血漿和外淋巴液中甲潑尼龍的含量[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5年08期
4 張萍,吳皓,楊軍,侯東明,張順國,陳潔;不同途徑給藥后血漿和外淋巴液中甲潑尼龍的代謝動力學特征[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年22期
5 耿建華;劉興國;;甲潑尼龍治療重型滲出性多形性紅斑20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年04期
6 張順國;陳敏玲;李方;楊軍;侯東明;吳皓;;豚鼠鼓室明膠海綿吸附給藥外淋巴液中甲潑尼龍的含量測定[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2006年02期
7 丁志勇;彭敏華;費興昌;;大劑量甲潑尼龍治療急、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對比[J];中國醫(yī)刊;2008年06期
8 任志明;李夢杰;;甲潑尼龍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1年11期
9 涂志全;;甲潑尼龍對化療所致副反應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年33期
10 楊俊何;;甲潑尼龍治療急性哮喘[J];國外醫(yī)藥.合成藥.生化藥.制劑分冊;198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楊澤勇;廖若敏;繆長虹;范益明;金貴元;徐瑩華;王靜;張細學;梁婧;黃倩潔;;口服甲潑尼龍預防圍手術期患者哮喘發(fā)作的療效觀察[A];2008年第七次華東六省一市麻醉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8年
2 陳慧;林瑜;;甲潑尼龍片與潑尼松治療腎病綜合征療效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3 張艷妮;劉燕;楊青慧;;靜脈注射甲潑尼龍致過敏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哮喘學術會議暨中國哮喘聯(lián)盟第一次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董麗華;陳燕;鄭加平;隋世華;辛華;李野;凌一童;;甲潑尼龍與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治療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時效性研究[A];山東省2013年神經(jīng)內(nèi)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神經(jīng)免疫大會2013論文匯編[C];2013年
5 蔣小云;莫櫻;陳述枚;孫良忠;吳偉;;重復腎活檢觀察甲潑尼龍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治療兒童IgA腎病的療效[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兒科中青年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8年
6 王俊卿;鄧安平;;高靈敏度高特異性測定水樣中糖皮質(zhì)激素甲潑尼龍含量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分析法[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魏開敏;免疫抑制首選甲潑尼龍[N];保健時報;2009年
2 北京醫(yī)院藥劑科 劉治軍;甲潑尼龍與其他藥的相互作用[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3 魏開敏;免疫抑制劑首選甲潑尼龍[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4 ;天藥公司滿負荷生產(chǎn)抗非典皮質(zhì)激素[N];人民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楊聯(lián)民 花善岱 通訊員付軒;抗擊非典復星為中國民營企業(yè)爭光[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鵬;百草枯染毒小鼠血清總抗氧化態(tài)及甲潑尼龍干預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娜;甲潑尼龍改善急性百草枯中毒家豬肺損傷的劑量觀察[D];鄭州大學;2015年
2 方澄清;甲潑尼龍在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初發(fā)初治患兒的療效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3 鄧衛(wèi)華;甲潑尼龍中有機雜質(zhì)的研究與控制[D];天津大學;2012年
4 張維;甲潑尼龍對大鼠放射性腦水腫腦組織AQP4表達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2年
5 郝文東;不同初始劑量甲潑尼龍治療AECOPD的臨床觀察[D];延安大學;2013年
6 溫廣東;IVIG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SJS/TEN的療效觀察[D];山東大學;2010年
7 李響;甲潑尼龍序貫治療哮喘重度急性發(fā)作的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劉靜;急性羰基鎳中毒救治藥物的細胞學療效評估[D];蘭州大學;2011年
9 張永民;甲潑尼龍對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D];浙江大學;2001年
10 張小培;急性羰基鎳中毒救治藥物酶學和細胞周期的藥效評價[D];蘭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287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02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