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兒童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參考標準的建立及在助聽器驗配中的應(yīng)用研究
本文選題:真耳-耦合腔差值 + 真耳測試。 參考:《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摘要】: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普遍開展及聽力診斷技術(shù)的進步,早期干預(yù)已成為國家和社會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對于確診為永久性聽力障礙的兒童,國際上公認有效的聽覺干預(yù)手段一是配戴助聽器進行聽力補償,二是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聽力重建。即使聽力損失程度達到重度/極重度、屬于人工耳蝸植入適應(yīng)證的聽障兒童,其植入人工耳蝸前雙耳仍不能放棄配戴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后為確保雙耳聆聽對側(cè)耳也需要配戴助聽器,由此可見,助聽器是聽障兒童康復必備的常規(guī)聽輔裝置,助聽器驗配效果直接影響到早期干預(yù)的質(zhì)量。但是,由于0-3歲低齡聽障兒童驗配配合程度差,主觀評估難度大,客觀驗證方法少,如何做到為低齡聽障兒童精準驗配助聽器,確保助聽器安全、舒適、可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探討一種既客觀又簡便的為低齡聽障兒童精準驗配助聽器的方法是本課題的目標。外界聲音通過助聽器放大后在外耳道內(nèi)形成介入增益,其聲壓級大小除了受助聽器增益設(shè)置影響外與外耳道容積關(guān)系重大。因此,助聽器驗配時需要考慮個體的外耳道特性。真耳-耦合腔差值(real-ear-to-coupler difference,RECD)方法考慮了個體外耳道特點,能客觀、準確測量外耳道聲壓級,使助聽器驗配更具個性化,其用于聽障兒童助聽器驗配的優(yōu)越性、有效性已得到國內(nèi)外專家公認。目前歐美等國家雖然已建立了其所在地區(qū)不同人群的RECD參考標準,并得到一定范圍的應(yīng)用,但是,由于RECD測量操作較復雜、耗時長,低齡兒童難以配合,因此在應(yīng)用推廣方面受到較大程度的限制,即使在國外兒童助聽器驗配中也較少進行個體RECD測量。目前我國RECD的研究和應(yīng)用還很少,即使有專家用此理念為兒童驗配助聽器但大多是沿用國外RECD參考標準,其精準程度難以保證。因此,為適應(yīng)我國低齡聽障兒童早期干預(yù)亟需,本研究通過對244例0-3歲兒童開展實證研究,建立我國0-3歲兒童的RECD參考標準,創(chuàng)新一種簡便易行的RECD測量方法,并對此參考標準在助聽器驗配中的應(yīng)用效果進行驗證,最終目的是探索出一種適合于低齡聽障兒童的客觀、有效的助聽器驗配方法,為實現(xiàn)低齡聽障兒童助聽器精準驗配、提高早期干預(yù)質(zhì)量奠定基礎(chǔ),推動RECD方法在低齡兒童助聽器驗配中普遍應(yīng)用。在回顧文獻和預(yù)實驗的基礎(chǔ)上,本研究內(nèi)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探索與開發(fā)一種測量兒童RECD的新方法,并對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驗證;第二部分建立我國0-3歲兒童RECD的參考標準,并與國外參考標準進行比較;第三部分分別采用我國RECD參考標準和國外RECD參考標準進行助聽器調(diào)試,比較兩種RECD條件下的調(diào)試效果;第四部分對RECD參考標準用于0-3歲聽障兒童助聽器驗配的效果進行驗證研究。具體的研究方法與結(jié)果如下:第一部分在查閱文獻和實踐研究的基礎(chǔ)上,開發(fā)了一種操作方便、快捷有效、兒童易配合的RECD測量新方法——探管固定同步介入法(TFSI)。采用傳統(tǒng)方法和TFSI方法分別對20例受試者的40耳進行RECD測量,結(jié)果顯示兩種方法測得的RECD值差異不顯著(P0.05),TFSI方法耗時(平均2.15分鐘)明顯少于傳統(tǒng)方法(平均6.03分鐘)(P0.05);采用TFSI方法對26耳先后進行兩次RECD測量,結(jié)果顯示兩次測得的RECD值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證明TFSI方法可以準確、有效測量RECD,其耗時短、可重復性好。第二部分建立了我國0-3歲兒童的RECD參考標準。對188例0-3歲健聽兒童進行RECD測量,得到338耳RECD數(shù)據(jù)(0-11個月組153耳,12-23個月組96耳,24-35個月組89耳),對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分析,建立了各頻率處的對數(shù)回歸方程,得到了不同月齡(1-35個月)兒童的RECD參考標準。將此參考標準和國外同齡兒童的RECD參考標準進行比較,兩者差異顯著,由此推測我國兒童外耳道生理特點和國外兒童存在差異,在為我國聽障兒童驗配助聽器時利用國內(nèi)參考標準更可靠。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0-11個月組、12-23個月組、24-35個月之間的RECD值存在顯著差異(P0.05);0-3歲兒童的左、右耳RECD值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男、女兒童的RECD值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頻率處的RECD值差異顯著(P0.05),整體呈現(xiàn)出頻率越高RECD值越大的趨勢。第三部分進行了我國RECD參考標準和國外RECD參考標準用于助聽器驗配的比對研究。對20例0-3歲聽障兒童的32耳分別采用我國RECD參考標準和國外RECD參考標準調(diào)試助聽器,比較兩種RECD條件下助聽器實際增益和目標增益的吻合度,結(jié)果顯示,我國RECD參考標準條件下助聽器增益的吻合度更高,尤其在2000-4000 Hz處更為明顯(P0.01),提示在為國內(nèi)聽障兒童驗配助聽器時不宜采用國外參考標準。第四部分對36例0-3歲聽障兒童采用我國RECD參考標準驗配助聽器,驗配結(jié)束后進行助聽聽閾測試,并于驗配前和驗配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分別進行林氏六音察覺測試、聽覺問卷評估(IT-MAIS問卷、LEAQ問卷和CAP問卷)和言語測聽(韻母識別和聲母識別),結(jié)果顯示,受試耳利用我國RECD參考標準進行助聽器驗配后,助聽效果90%以上為最適或適合;受試者驗配后半年內(nèi)各項測試成績均有顯著提升且持續(xù)增長,顯示聽覺能力發(fā)展狀況良好。對其中3例聽力損失程度分別為中度、重度、極重度的典型個案進行深度分析,結(jié)果顯示3例個案利用我國RECD參考標準驗配后助聽器補償效果理想,個案聽覺能力發(fā)展狀況良好。由此進一步證明,我國RECD參考標準用于低齡聽障兒童助聽器驗配可行且有效。本研究的意義與創(chuàng)新點在于:(1)建立了我國0-3歲兒童的RECD參考標準,填補了國內(nèi)本領(lǐng)域空白。該參考標準為實現(xiàn)國內(nèi)低齡聽障兒童助聽器精準驗配提供了重要參數(shù),尤其對不具備RECD個性化測量條件的驗配機構(gòu)更為實用。(2)創(chuàng)新了 RECD測量方法,即探管固定同步介入法(TFSI)。該方法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快捷、有效、兒童易配合,為RECD的廣泛應(yīng)用奠定了基礎(chǔ)。(3)通過比對研究揭示了國內(nèi)外0-3歲兒童RECD參考標準在臨床應(yīng)用中存在差異,提示在為國內(nèi)低齡聽障兒童驗配助聽器時應(yīng)用我國參考標準更可靠。(4)通過追蹤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我國0-3歲兒童RECD參考標準應(yīng)用于低齡聽障兒童助聽器驗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為低齡聽障兒童助聽器的客觀、精準驗配提供了新的手段。(5)建立了一套RECD用于聽障兒童助聽器驗配的工作流程,為臨床工作提供了規(guī)范。
[Abstract]:A hearing aid for children with low - age hearing impair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 A new method of RECD for children aged 0 - 3 years in China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RECD reference standard and RECD reference standar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D reference standard was more reliable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 P0.05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ference standard of RECD for children aged 0 - 3 year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64.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麗燕;楊影;孫喜斌;;兩種聽覺問卷評估聽障兒童的研究[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5年04期
2 郭倩倩;陳雪清;莫玲燕;;聽覺事件相關(guān)電位的臨床應(yīng)用[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年06期
3 張圓;鄭蕓;李剛;Sigfrid D.Soli;;9月齡內(nèi)聽力損失嬰兒助聽器干預(yù)后的早期語前聽能發(fā)育規(guī)律初步研究[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5年06期
4 劉海紅;金欣;周怡;李靖;劉璐璐;倪鑫;;小齡兒童聽覺發(fā)展問卷對選配助聽器的低齡兒童聽覺言語能力評估[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5年03期
5 諶晶晶;鄭蕓;;2005~2012年0~6歲兒童助聽器驗配情況的回顧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3期
6 龍墨;胡向陽;申敏;刀維潔;;全國聽力語言康復系統(tǒng)聽力學教育現(xiàn)狀與思考[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5年01期
7 申敏;牛鳳蘭;劉愛姝;王曉翠;李炬;梁巍;盧曉月;劉舵;孫喜斌;;學齡前兒童與成人漢語聽覺失匹配反應(yīng)的特征比較[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年11期
8 王永華;;兒童助聽器驗配應(yīng)注意的風險[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4年04期
9 呂靜;陳雪清;張華;李靖;吳燕君;王碩;孔穎;劉博;;中度和重度聾兒助聽后早期聽覺能力及言語可懂度發(fā)育[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年22期
10 李剛;鄭蕓;胥科;陶勇;孟照莉;;不同年齡助聽器佩戴兒童真耳耦合腔差值的變化[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年01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桂敏;真耳分析在助聽器效果評估及選配中的應(yīng)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69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86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