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脈沖CO 2 人工點陣激光聯(lián)合藥物注射對瘢痕疙瘩的療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15 03:05
目的研究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聯(lián)合藥物注射對治療瘢痕疙瘩的療效;研究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聯(lián)合藥物注射對瘢痕疙瘩微觀結構的影響,膠原纖維以及熱休克蛋白47的變化。方法從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從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性病科就診的瘢痕疙瘩患者中按入選標準篩選出52名患者,瘢痕疙瘩皮損60個。其中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30個瘢痕疙瘩皮損和藥物注射組30個瘢痕疙瘩皮損。比較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初診和3次治療后的評價參數(shù),評價參數(shù)包括瘢痕疙瘩的總厚度、表面厚度、硬度、色澤、痛癢覺、患者自我評價、醫(yī)生評價。同時,比較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與藥物注射組初診和3次治療后評價參數(shù)的差異。利用HE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紅染色、免疫組化染色觀察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初診和3次治療后的瘢痕疙瘩微觀大體結構、膠原纖維以及熱休克蛋白47的變化。同時,比較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來源、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 國外研究概況
1.2.2 國內研究概況
1.3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臨床病例資料
2.1.1 病例來源
2.1.2 入選標準
2.1.3 排除標準
2.2 主要儀器材料與試劑
2.2.1 主要儀器材料
2.2.2 主要試劑
2.3 實驗流程與方法
2.3.1 治療方法
2.3.2 研究評價參數(shù)的測定
2.3.3 標本分組與采集
2.3.4 標本制作
2.3.5 數(shù)據(jù)的獲取與測定
2.3.6 統(tǒng)計學處理
第三章 結果
3.1 評價參數(shù)
3.1.1 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
3.1.2 藥物注射組
3.1.3 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與藥物注射組
3.2 瘢痕疙瘩微觀結構的改變
3.2.1 通過HE染色觀察瘢痕疙瘩組織的大體結構
3.2.2 通過苦味酸-天狼星紅染色觀察瘢痕疙瘩組織中膠原纖維的變化
3.2.3 通過苦味酸-天狼星紅染色檢測瘢痕疙瘩組織中的膠原纖維含量
3.2.4 通過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HSP47的表達
3.2.5 HSP47與Ⅰ型膠原纖維、Ⅲ型膠原纖維、總膠原纖維和Ⅰ型膠原纖維/Ⅲ型膠原纖維的相關性
第四章 討論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縮寫詞表
綜述
綜述參考文獻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與參加的項目
致謝
本文編號:3973806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來源、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概況
1.2.1 國外研究概況
1.2.2 國內研究概況
1.3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臨床病例資料
2.1.1 病例來源
2.1.2 入選標準
2.1.3 排除標準
2.2 主要儀器材料與試劑
2.2.1 主要儀器材料
2.2.2 主要試劑
2.3 實驗流程與方法
2.3.1 治療方法
2.3.2 研究評價參數(shù)的測定
2.3.3 標本分組與采集
2.3.4 標本制作
2.3.5 數(shù)據(jù)的獲取與測定
2.3.6 統(tǒng)計學處理
第三章 結果
3.1 評價參數(shù)
3.1.1 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
3.1.2 藥物注射組
3.1.3 超脈沖CO2人工點陣激光+藥物注射組與藥物注射組
3.2 瘢痕疙瘩微觀結構的改變
3.2.1 通過HE染色觀察瘢痕疙瘩組織的大體結構
3.2.2 通過苦味酸-天狼星紅染色觀察瘢痕疙瘩組織中膠原纖維的變化
3.2.3 通過苦味酸-天狼星紅染色檢測瘢痕疙瘩組織中的膠原纖維含量
3.2.4 通過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HSP47的表達
3.2.5 HSP47與Ⅰ型膠原纖維、Ⅲ型膠原纖維、總膠原纖維和Ⅰ型膠原纖維/Ⅲ型膠原纖維的相關性
第四章 討論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縮寫詞表
綜述
綜述參考文獻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與參加的項目
致謝
本文編號:3973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9738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