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術后同步大分割放療急性毒副反應及對患者心理的影響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CT定位(2)勾畫靶區(qū)方法:
華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4-SPSS17.0軟件隨機數(shù)生成器生成隨機數(shù)將患者等比例分為三組:同步大分割組、序貫大分割組和常規(guī)分割組,每組均為52例。將產(chǎn)生的隨機結果密封,裝進不透光的信封,當有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入組時打開信封,按信封中的結果進行治療。1.1.3放療設備及放療過程....
圖2三組急性放射性皮膚反應B
第1章臨床研究-11-紅斑,2級4例,主要表現(xiàn)為患側乳房輕微疼痛或鮮紅斑,19例無顯著皮膚反應。三組急性放射性皮膚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0.129,P=0.938)。圖2為三組分割方案放療后出現(xiàn)的比較典型的放射性皮炎的表現(xiàn)。三組患者之間均只發(fā)生1級放射性肺炎,無2級及以....
圖3IL-6變化趨勢圖
第1章臨床研究-13-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4.081,P<0.001;F=5.443,P=0.019;F=18.541,P<0.001)。與放療前相比,IL-6、IL-12P70濃度在放療結束時呈下降趨勢,并于放療結束后1個月和放療結束后3個月呈上升趨勢,IL-10濃度放療結束....
圖4IL-10變化趨勢圖
第1章臨床研究-13-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4.081,P<0.001;F=5.443,P=0.019;F=18.541,P<0.001)。與放療前相比,IL-6、IL-12P70濃度在放療結束時呈下降趨勢,并于放療結束后1個月和放療結束后3個月呈上升趨勢,IL-10濃度放療結束....
本文編號:3922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92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