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管狹窄癥術后根性神經痛的原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4-20 18:41
腰椎管狹窄癥(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由于腰椎間盤退變突出、黃韌帶肥厚鈣化、椎體后緣骨贅形成、關節(jié)突關節(jié)增生內聚等,使椎管容積減小,神經根或馬尾神經受壓迫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是其典型臨床癥狀。LSS的發(fā)病年齡多為中老年,病人常表現(xiàn)為腰痛多年后出現(xiàn)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行走或勞累后加重,休息后減輕,有時伴有下肢或鞍區(qū)感覺異常。部分病人通過保守治療可有效緩解癥狀,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通常選擇手術治療。目前臨床手術治療LSS的“金標準”是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的提出和手術器械的發(fā)明,經椎間孔入路的脊柱內鏡下神經根減壓技術(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ELD),已經成為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療效確切、術后恢復快,且對脊柱整體的穩(wěn)定性影響小,逐漸成為病人的首選治療方案。隨著臨床的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初始療效后,一部分病人再次出現(xiàn)腰腿痛癥狀,保守治療時間長,甚...
【文章頁數(shù)】:3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縮寫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果
附圖
附表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795068
【文章頁數(shù)】:3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縮寫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果
附圖
附表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7950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7950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