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技術在難治性顳葉癲癇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及顳葉癲癇手術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09:42
目的:探討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技術基于體素的形態(tài)學測量(VBM)法在藥物難治性顳葉癲癇的外科治療中是否可以起到輔助作用,并分析難治性顳葉癲癇手術預后的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功能神經(jīng)外科36例行手術治療的藥物難治性顳葉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術后隨訪時間為1年,通過Engel分級來劃分術后隨訪結果。通過VBM方法分析全腦灰質體積及密度變化,結合視頻腦電、MRI、PET及術后病理等結果,探討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技術的作用。同時分析不同病理分型、MRI/PET結果是否為陽性、視頻腦電結果中放電是否局限、VBM與MRI/PET及視頻腦電結果是否一致等可能影響手術預后的相關因素。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Fisher精準檢驗方法。結果:1、VBM、MRI/PET、視頻腦電結果是否一致對手術預后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病理結果FCD分型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MRI/PET結果陰性時,VBM結果與視頻腦電結果是否一致對手術預后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VEEG結果中放電是否局限是影響手術預后的獨立因素...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詞
1 前言
2 資料與方法
2.1 病例資料
2.2 研究方法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3 結果
3.1 不同VBM結果與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3.2 影像學結果陰性時,不同VBM結果與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3.3 不同VBM結果與術后病理分型比較
3.4 視頻腦電中不同放電結果與預后情況比較
3.5 不同病理分型及影像學結果與預后情況比較
4 討論
4.1 VBM在難治性顳葉癲癇診療中的作用
4.2 難治性顳葉癲癇手術預后的影響因素
5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1.藥物難治性癲癇
2.癲癇的五區(qū)理論與影像學檢查的相關性
3.術前評估
4.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技術
4.1 多模態(tài)影像的定義
4.2 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定義及處理方法
4.3 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技術的類型及在藥物難治性癲癇術前評估中的應用
4.3.1 影像增強技術
4.3.2 影像分割技術
4.3.3 影像配準與融合技術
4.3.4 影像可視化技術
4.3.5 影像壓縮技術
5.小結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197537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詞
1 前言
2 資料與方法
2.1 病例資料
2.2 研究方法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3 結果
3.1 不同VBM結果與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3.2 影像學結果陰性時,不同VBM結果與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3.3 不同VBM結果與術后病理分型比較
3.4 視頻腦電中不同放電結果與預后情況比較
3.5 不同病理分型及影像學結果與預后情況比較
4 討論
4.1 VBM在難治性顳葉癲癇診療中的作用
4.2 難治性顳葉癲癇手術預后的影響因素
5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1.藥物難治性癲癇
2.癲癇的五區(qū)理論與影像學檢查的相關性
3.術前評估
4.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技術
4.1 多模態(tài)影像的定義
4.2 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定義及處理方法
4.3 多模態(tài)影像后處理技術的類型及在藥物難治性癲癇術前評估中的應用
4.3.1 影像增強技術
4.3.2 影像分割技術
4.3.3 影像配準與融合技術
4.3.4 影像可視化技術
4.3.5 影像壓縮技術
5.小結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197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1975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