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離腓骨嵌合腓動脈穿支皮瓣移植重建第一跖骨缺損的臨床應用及影像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24 07:33
【摘要】:目的:通過術前CT血管成像(CTA)評估腓動脈穿支血管的分布狀況,研究其在腓動脈穿支皮瓣移植設計中的可靠性和實用性,予以精確立體定位設計最優(yōu)穿支血管蒂,探討游離帶血管蒂的腓骨嵌合腓動脈穿支皮瓣在I期移植重建第一跖骨復合組織缺損的可行性,并研究分析其療效及臨床應用意義。方法:本組研究有兩部分組成,首先第一部分則為影像學的研究,收集自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實施小腿外側腓動脈穿支皮瓣移植的30例患者及其CTA資料,對其進行回顧性研究。術前患者均無下肢血管畸形、動脈閉塞及動脈狹窄等病變。針對患者術前是否進行穿支血管的CTA檢查分為設計組(n=15)和對照組(n=15),描述分析腓動脈及其穿支血管的位置、分布及走行,測量并統(tǒng)計腓動脈穿支動脈血管的穿出點、內徑及出現(xiàn)率。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評估選取最優(yōu)穿支血管,在肢體垂直軸和冠狀軸上定位穿支點,針對術前設計,對比手術中穿支血管的定位、可用性及其術后并發(fā)癥和再次手術率等指標,并進行術后隨訪。第二部分為臨床實踐研究:收集自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足部脛側第一跖骨缺損9例患者,術前經(jīng)CT血管成像查看小腿外側腓動脈及其穿支血管情況,均采用游離腓骨瓣嵌合腓動脈穿支皮瓣移植修復第一跖骨復合組織缺損。根據(jù)健側第一跖骨的長度,游離健側腓骨重建患側第一跖骨,同時切取以腓動脈穿支血管為蒂的皮瓣修復周圍皮膚軟組織缺損,本組中切取腓骨長度范圍為5.0cm~9.0cm,平均約為7.0cm,皮瓣切取范圍為6.0cm×4.0cm~9.0cm×6.0cm。供瓣區(qū)拉攏縫合3例,腹股溝中厚皮片植皮6例。術后隨訪,查看皮瓣及移植骨的愈合情況,指導患者康復鍛煉。結果:(1)通過影像學研究,對腓動脈穿支血管經(jīng)過測量并統(tǒng)計分析得出穿支血管在腓骨中段4處出現(xiàn)相對恒定,血管內徑約1.0mm,適合血管吻合,血管蒂長約5.0cm,有足夠的長度作為皮瓣血管蒂,可設計并定位最優(yōu)穿支血管,為進一步研究嵌合腓骨皮瓣設計最佳位置提供強有力地理論基礎;對所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間資料的差異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檢驗,術后移植并發(fā)癥兩組數(shù)據(jù)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組30例患者中,皮瓣存活率為96.7%(29/30)。(2)臨床實踐結果:本組9例皮瓣術后全部成活,1例術后8h發(fā)生血管危象,經(jīng)探查給予血管重新吻合后皮瓣成活,受區(qū)及供區(qū)切口均i期愈合。術后5~18個月隨訪,皮瓣外形良好,無臃腫感,質地耐磨,皮瓣兩點辨別覺在3~5mm。供區(qū)踝關節(jié)功能及穩(wěn)定性良好,移植腓骨骨性愈合,行走及中等負重可,獲得滿意效果。根據(jù)pfcs足功能評定標準:優(yōu)6例,良3例。對移植腓骨的轉歸,參照國際挽救肢體專題討論會制定的“同種及帶血管移植的放射學評價方法”進行結果評定,包括移植骨愈合速度、骨折吸收、移位及移植骨直徑的變化。結論:1.依靠cta三維重建能直觀精確定位穿支動脈,清楚顯示腓動脈及其穿支血管的分布位置、出現(xiàn)率、走行及皮瓣血流灌注范圍,在小腿外側皮瓣的術前供區(qū)評價選擇、手術設計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是現(xiàn)今研究皮瓣解剖學值得推行的方法。2.cta可提供個性化、直觀、立體三維的影像學圖解,同時可精確測量血管蒂長度、內徑等一系列解剖數(shù)據(jù),在皮瓣移植術前對穿支血管定點、定位評估設計,凸顯個體特異性,避免了相對的人為誤差,對選取最佳的穿支點以設計移植皮瓣,縮短了療程,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達到滿意效果。因此,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的應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3.經(jīng)cta術前評估,以腓動脈為軸心的骨膜支、皮支血管相對恒定,腓動脈穿支皮瓣的鏈狀連接貫穿始終,皮瓣切取時可跨越兩個穿支體區(qū)的分布范圍,以確保血供,結合腓動脈發(fā)出滋養(yǎng)動脈、弓狀動脈的分布情況,以及其骨膜支和皮支之間的位置聯(lián)系,設計選取游離帶血管蒂的腓骨瓣嵌合腓動脈穿支皮瓣i期同時修復跖骨缺損伴復合軟組織缺損,該術式減少了手術次數(shù)、縮短了療程,同時使得骨瓣和皮瓣有效游離,位置調整更靈活,減少了血管蒂卡壓等風險,更有利于皮瓣成活,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方法可行,療效可靠,獲得良好的外形與功能,達到了修飾性修復骨缺損與重建功能的目的,是重建足部負重區(qū)缺損及修復周圍軟組織缺損的有效可行方法。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濰坊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22
本文編號:2352803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濰坊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敏;;早期功能鍛煉對骨折術后患者的康復作用探討[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年01期
2 童陶然;鄧英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選擇下肢軸型皮瓣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3 滕云升;王兆杰;劉重;張朝;智豐;吳勐;;游離腓骨皮瓣修復前足復合組織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年03期
4 張志宏;劉志禮;高志增;陳明;楊東;黃山虎;舒勇;;骨修復替代材料修復骨缺損的選擇與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52期
5 韓小松;;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骨缺損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年22期
6 胡廣偉;廖天安;王鴻;邱勛永;;游離組織瓣移植監(jiān)測與預防血管危象中靜脈留置管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31期
7 延靜;;異體骨復合帶血管腓骨重建骨腫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損的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年05期
8 曲志國;野向陽;林輝;崔正宏;;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誘導成骨及治療骨缺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45期
9 余道江;趙天蘭;徐又佳;張治華;伍麗君;徐子寒;冀宇;;微循環(huán)灌注壓重建對皮瓣成活面積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年10期
10 李匡文;唐舉玉;劉昌雄;謝松林;劉鳴江;陶克奇;;腓動脈穿支皮瓣的應用解剖[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1年04期
,本文編號:23528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3528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