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治療進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is still mainly surgery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 gene therapy, neoadjuvant therapy and so on have also made some progress, which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However, a major and unresolved problem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the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ho cannot be surgically resected or recrudesce and metastasis, and new method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The development of chemotherapy improves the prognosis and limb salvage rate of osteosarcoma patients, gene therapy and neoadjuvant therapy bring hope to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作者單位】: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三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60550)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2014GXNSFAA118250)
【分類號】:R73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福祥;168例骨肉瘤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2年01期
2 劉國榮,黃堯生;骨肉瘤的影像診斷[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2年01期
3 郭喬楠,陳意生;骨肉瘤多藥耐藥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2年08期
4 張立智,蔡宣松,梅炯;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與骨肉瘤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3年03期
5 李林坤,張濤;皮質旁骨肉瘤術后復發(fā)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年10期
6 高紅;皮質旁骨肉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年03期
7 于寶新;廖威明;丘矩世;李佛保;;骨肉瘤誤診4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年06期
8 魏_";方佩君;吳美花;;肋骨骨肉瘤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6年03期
9 孫運國;吳晨彬;葉秀芳;;18例骨肉瘤的影像分析[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6年S2期
10 冀舒文;季亞莉;何新勝;;髂骨骨肉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英愛;高玉輝;趙強;單玉興;;端粒延伸替代途徑在骨肉瘤中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李軍;范清宇;;骨肉瘤中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表達及微血管密度與患者預后的關系[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3 程虹;張傳山;沈萬安;張靜;馬福成;;低級別中央型骨肉瘤的臨床、影像學和病理學特點-附2例報道[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吳培玲;;骨肉瘤的影像診斷[A];2003年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5 孫成良;劉立成;高聿同;路小勇;;膝關節(jié)骨肉瘤切除人工關節(jié)置換的近期隨訪結果[A];第二屆華東地區(qū)骨科學術大會暨山東省第九次骨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張波;龐清江;章海均;袁義;;43例骨肉瘤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A];2013中國工程院科技論壇暨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吳春;徐艷;石群立;馬恒輝;夏春;;放療后顱骨骨肉瘤一例報告附文獻復習[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8 朱振華;徐剛;;兒童及青少年骨肉瘤的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小兒外科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9 房永宏;米哲濤;趙志勇;;基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骨肉瘤大劑量綜合化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A];山西省抗癌協(xié)會第六屆腫瘤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張淑平;邱乾德;;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影像診斷(附11例報告)[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主任醫(yī)師 陳述長;患了骨肉瘤必須要截肢嗎[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2 本報特約記者 管九蘋;骨肉瘤盯上青少年[N];保健時報;2008年
3 董揚邋張春林;正確對待骨肉瘤的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8年
4 保健時報記者 吳玲娟 實習記者 鄭雯;別把骨肉瘤當成生長痛[N];保健時報;2007年
5 李曉麗;骨肉瘤青少年患者增多[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6 方志偉;拿下骨肉瘤 也可不截肢[N];健康報;2006年
7 采訪者 李運紅邋胡顏 受訪專家:天津市腫瘤醫(y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主任醫(yī)師 楊蘊;患骨肉瘤 怎樣保留肢體功能[N];健康報;2007年
8 方志偉;青少年無原因骨痛時當心骨肉瘤[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9 本報記者 衣曉峰邋靳萬慶;骨肉瘤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10 朱偉光邋特約記者 朱偉華 通訊員 李媛媛;骨肉瘤發(fā)病率快速增長并趨于年輕化[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國強;抗人Ⅰ型和Ⅱ型膠原抗體在骨腫瘤病理中的初步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85年
2 李怡飛;擔載順鉑的納米微粒治療骨肉瘤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力;P糖蛋白與PCNA、CD34在骨肉瘤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李偉;相變高分子微球增效HIFU消融骨肉瘤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呂玲;碘標記的血清蛋白釓納米探針用于原位骨肉瘤的MR/CT多模態(tài)成像[D];蘇州大學;2016年
4 劉彥賓;水通道蛋白1在骨肉瘤中的表達和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劉守正;骨肉瘤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達與血管生成的關系[D];蘭州大學;2009年
6 李偉栩;骨肉瘤與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2、9表達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7 吳志峰;四肢骨肉瘤臨床治療研究及預后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8 楊俊龍;骨肉瘤基因組DNA文庫的階段性構建[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馬善新;四肢原發(fā)骨肉瘤保肢與截肢及綜合治療的療效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周幸;重組人血管內(nèi)皮抑制素聯(lián)合化療治療骨肉瘤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517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35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