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大型、巨大型動脈瘤血管內治療長期血管造影隨訪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large or giant aneurysm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2 cases of intracerebral large or giant aneurysm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30 cases of single coil embolization, 14 cases of stent 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15 cases of covered stent treatment, and carrying tumor movement. 13 cases of pulse occlusion. Results pure coils were completely embolized in 10 cases, stent assisted coil complete embolization in 7 cases, covered stent 11 cases, aneurysm artery occlusion in 13 cases, total embolism rate reached 56.9% after total operation, 17 cases were close complete embolism of spring coil, 6 cases of stent assisted coils near complete embolism, 4 cases with covered stent, almost complete immediately after total operation. The rate of embolization was 37.5%, 3 cases with incomplete coils embolism and 1 cases with incomplete embolization with stent assisted coils.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incomplete embolism rate was 5.6%. for 6~72 months,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24.2 months, and no rebleeding was found in all patients. The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was 9.7%, no death cas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neurysm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 methods. The total recurrence rate is 23.6%. again successfully treated 14 recurrent aneurysms with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Conclusion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large or 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the long-term recurrence rate is high. The follow-up observ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loca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tumor and the appropriate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作者單位】: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介入放射科;
【基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3211A096)資助
【分類號】:R7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盧靖;詹偉雄;劉天慶;沈東煒;;SolitaireAB型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顱內復雜動脈瘤的初步經(jīng)驗(19例報道)[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2年11期
2 李志清;梁國標;王曉剛;高旭;于春泳;張海峰;趙明利;許曉川;陳忠志;賴杰宇;;顱內大型動脈瘤血管內治療的長期隨訪[J];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明炯;劉永萍;鄒婷婷;陳濤;成海龍;朱清;;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血管痙攣期CTA的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年31期
2 梁道橋;湯樹洪;梁敏;冼克聰;李國平;譚衍;梁曦;邊遠;鄭惠娜;付強;甘渭河;;蛋白質組學技術應用于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可行性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3 張峰;井山泉;劉建峰;侯凱;李鵬;張超;;后交通動脈瘤破裂患者臨床特征及繼發(fā)腦血管痙攣情況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年41期
4 甘渭河;湯樹洪;梁敏;梁道橋;冼克聰;鄭惠娜;付強;;腦血管痙攣的差異蛋白質組學研究[J];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4年04期
5 易梅;趙一平;李松柏;劉白鷺;郭冬梅;;CT灌注與CT血管成像對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年29期
6 楊士勇;方興根;狄廣福;陳建民;吳德剛;裴士文;章暄;江曉春;李真保;;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動脈瘤10例臨床診治體會[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7 顧大群;張揚;晁迎九;魏建軍;傅先明;牛朝詩;余艦;陳昱;高歌;;顱內破裂動脈瘤栓塞治療并發(fā)血栓事件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4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梁道橋;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蛋白質組學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柳亞啟;顱內破裂動脈瘤栓塞術后再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袁忠波;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并發(fā)腦積水的治療探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武;李明華;顧斌賢;;Solitaire AB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寬頸動脈瘤36例[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年10期
2 林軍;魏學忠;梁國標;寇云;馮思哲;梁勇;許在華;李志清;范滌;高旭;;129例顱內大型和巨大型動脈瘤的顯微手術治療[J];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年01期
3 曾少建;舒航;陳光忠;詹升全;林曉風;周東;;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寬頸大型動脈瘤[J];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3年02期
4 吳中學,王忠誠,劉愛華,李佑祥,張靜波,姜除寒,楊新健,姜鵬;106例顱內復雜動脈瘤的支架應用[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5年02期
5 劉建民;;血管重建:顱內動脈瘤治療的新紀元[J];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9年09期
6 楊鵬飛;黃清海;洪波;趙文元;許奕;劉建民;;支架治療顱內段頸內動脈大型或巨大型動脈瘤[J];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0年10期
7 陳巖;楊鵬飛;周宇;黃清海;洪波;趙文元;許奕;劉建民;;不同介入方法治療顱內大型或巨大型動脈瘤的單中心經(jīng)驗[J];中國卒中雜志;2013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桂清;我國神經(jīng)外科血管內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2年12期
2 李寶民;介入神經(jīng)血管內治療學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年20期
3 黃慶鋒,白如林;海綿竇區(qū)硬腦膜動靜脈瘺的診斷與血管內治療進展[J];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5年07期
4 岳炫燁;秦碧勇;周少華;張正洪;葉飛;張迎春;莊鳳娟;席剛明;;血管內治療重癥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年07期
5 黃正松,戴欽舜,劉相軫,江濤,,陳會榮,楊遇春,劉恩重;血管內治療復雜性、難治性頸內動脈海綿竇瘺(附16例報告)[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1994年06期
6 王忠誠;我國神經(jīng)外科血管內治療進展與展望[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1994年03期
7 吳中學;我國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管病的血管內治療進展[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6年09期
8 孟慶海,楊之廉,蔡恩源,孫鵬,孟廣遠,韓昆,李國彬;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球囊栓塞治療(附3例報告)[J];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1996年01期
9 張躍衛(wèi),石忠松,黃正松,戴欽舜;癥狀性腦血管痙攣血管內治療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8年04期
10 王安順,凌鋒,王大明,張鴻祺,馬大海,繆中榮,宋慶斌,李曉光,郝蔓春;顱內巨大蛇形動脈瘤的影像學特征及血管內治療(附四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麗嬋;何銳;王慕真;梁瑞華;張素平;;多部位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血管內治療[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岳炫燁;席剛明;秦碧勇;張迎春;劉瑞華;莊鳳娟;;血管內治療重癥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A];湖北省神經(jīng)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徐鵬;蔣定堯;陳賢宜;陳英;;未破裂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評估: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沈建康;;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治療策略探討[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王斌;那世杰;楊詠波;孫劍濤;黃玉杰;;大腦后動脈動脈瘤的血管內治療[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吳中學;姜除寒;;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新進展[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資料匯編[C];2004年
7 吳中學;姜除寒;;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新進展[A];海峽兩岸神經(jīng)外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王凡;隋建美;楊華;胡陽春;;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并發(fā)癥及其處理[A];第二屆西部神經(jīng)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曾博;魯祥和;李則群;譚顯西;鐘鳴;;影響高分級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神經(jīng)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10 李鋼;夏鷹;陳煥雄;顏山;李智勇;;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診斷和血管內治療[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熊昌彪;以“大醫(yī)精誠”為主題[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2 劉鐵橋 邢秋華 李玉寶;馬廉亭:腦血管內“舞刀弄槍”[N];大眾科技報;2005年
3 高軼鵬;我市神經(jīng)內科委員會代表大會召開[N];平頂山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顧大群;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劉加春;影響顱內寬頸動脈瘤血管內治療策略的相關因素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3 金星;硬腦膜動靜脈瘺預后因素分析及血管內治療的臨床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4 孟雷;破裂性顱內復雜動脈瘤的臨床研究及SAH并發(fā)遠隔臟器損害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光;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超早期、早期血管內治療的臨床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2 吳一平;顱內動脈瘤的血管內治療[D];浙江大學;2008年
3 蘇德;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的血管內治療與預后評價:一項單中心回顧性分析[D];浙江大學;2014年
4 胡驍;海綿竇區(qū)硬腦膜動靜脈瘺血管內治療的療效評價[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5 李學恩;外傷性頸動脈海綿竇瘺的臨床診斷及血管內治療[D];山東大學;2007年
6 張磊;大腦中動脈分叉前段動脈瘤血管內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D];泰山醫(yī)學院;2012年
7 蔡學禮;椎動脈起始部狹窄血管內治療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8 郭百海;顱內動脈瘤的影像解剖學特征與治療及預后的關系[D];蘭州大學;2010年
9 張睿;后循環(huán)動脈瘤的介入與手術治療的選擇[D];山東大學;2010年
10 竇連偉;血管內治療前循環(huán)急性缺血性卒中104例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707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17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