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quelet技術治療感染性骨缺損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骨缺損 + 感染 ; 參考:《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7年20期
【摘要】:在感染性骨缺損的治療過程中對感染控制與骨重建是制約臨床療效的兩大難題。盡管Ilizarov骨搬移技術、帶血管的自體骨移植技術、Papineau技術等能夠成功修復骨缺損,但仍存在明顯的不足。Masquelet骨重建技術雖在其他國家報道較多,但國內(nèi)尚未予以足夠重視。本文綜述近年來Masquelet技術治療感染性骨缺損的相關文獻,旨在提高對其療效的認識及重視。
[Abstract]:Infection control and bone reconstruction are two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bone defect. Although Ilizarov bone transfer technique, vascularized autograft technique and so on can successfully repair the bone defect, there are still some obvious shortcomings. Masquelet bon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reported in other countries, but it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bone defects with Masquelet technique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mportance of its curative effec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骨科;三峽大學第二人民醫(yī)院;羅徹斯特大學醫(yī)學院骨科研究中心;
【基金】:湖北省衛(wèi)生計生西醫(yī)類一般項目(編號:WJ2015MB119)
【分類號】:R6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東風;鈦板修補眶額骨缺損12例[J];人民軍醫(yī);1996年03期
2 陳錦平,張帆;骨缺損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骨傷;2004年12期
3 趙洪峰;高美霞;;脛骨骨缺損的手術治療體會[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06年10期
4 李平;譚波;王躍;;異種骨修復骨缺損的研究進展[J];四川醫(yī)學;2012年11期
5 韓永臺,孟憲國,陳百成;膜誘導技術治療骨缺損的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999年01期
6 薛劍鋒,曾炳芳;可注射硫酸鈣制劑治療骨缺損[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4年03期
7 艾合麥提·玉素甫,陳統(tǒng)一,陳中偉,劉大鵬,王振斌;可降解聚己內(nèi)酯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5年06期
8 劉彥群,李林,楊玉寶,金承龍;β型轉(zhuǎn)化生長因子在復合肌肉瓣修復骨缺損組織細胞中的表達[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2005年01期
9 王元山;陳建明;陳雪松;周全;管力;;醫(yī)用硫酸鈣在四肢骨缺損中的臨床應用[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1年04期
10 侯志峰;;大范圍骨缺損的修復治療進展[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杜志軍;王武超;穆世民;李無陰;李培峰;段衛(wèi)峰;郭紹勇;穆嶺;;開放植骨聯(lián)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脛骨感染性骨缺損[A];第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骨科微創(chuàng)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2 高輝;肖樹軍;陳雷;李傳福;吳學東;韓丹;;病灶骨切除、微創(chuàng)截骨、骨段滑移治療感染性骨缺損[A];第十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任高宏;余斌;王鋼;陳濱;覃承訶;;聯(lián)合應用顯微外科與骨搬運技術治療下肢長骨感染性骨缺損[A];中華醫(yī)學會第10屆全國顯微外科學術會議暨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成功5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3年
4 蔡友治;黃樂怡;嚴世貴;;納米材料結(jié)合低頻超聲修復骨缺損的療效評價[A];2011年浙江省骨質(zhì)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學術年會暨《骨質(zhì)疏松癥診治進展》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喻贛鵬;胡寧敏;;改良開放性植骨治療感染性骨缺損[A];寧夏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1年
6 李紅專;張曉剛;;BMP/截體復合法修復骨缺損的研究進展[A];第11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魏寬海;裴國獻;金丹;王珂;陳濱;;帶血供肌瓣作為BMP載體修復骨缺損的生物學特性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次全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8 易洪誠;張雪鵬;;經(jīng)皮自體骨髓移植、海螵蛸與玻璃酸鈉聯(lián)合治療骨缺損的動物實驗研究[A];2006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9 簡月奎;;異種脫蛋白骨復合物修復大段骨缺損的血管化觀察[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房添;BMP-9修飾的ADSCS復合攜ICA的支架修復大段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馬云飛;醫(yī)用硫酸鈣介導的Masquelet技術修復SD大鼠大段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3 金黎明;甲殼素衍生物促進骨缺損愈合作用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4 金哲;慶大霉素—富血小板凝膠治療感染性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梁偉;低強度脈沖超聲波影響兔骨髓基質(zhì)干細胞與β-磷酸三鈣復合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6 孫明學;強化賦形骨基質(zhì)在修復骨缺損及骨組織工程中的實驗研究[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7 段小軍;組織工程技術修復骨缺損的相關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8 張f[;nHAC/PLA材料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9 魚兵;腺病毒介導的hBMP-7基因治療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10 李林;“補腎壯骨合劑”在同種異體骨修復骨缺損中的作用及其機制探討[D];延邊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明剛;摻鍶硫酸鈣治療松質(zhì)骨骨缺損以及對血液流變學影響的實驗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2 黃傳旺;矩形金屬墊塊在伴有脛骨骨缺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5年
3 劉鵬飛;納米晶膠原基骨材料治療感染性骨缺損的療效分析[D];南華大學;2015年
4 趙剛;續(xù)斷皂苷Ⅵ誘導的ADMSCs復合n-HA/CS/TSF支架治療大鼠橈骨骨缺損的研究[D];遼寧醫(yī)學院;2015年
5 楊柳;α-CSH/BCP新型復合人工骨修復兔橈骨大段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史偉;多孔鉭修復兔節(jié)段性骨缺損“鉭—骨”界面成骨的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7 涂世成;載藥聚乳酸/羥基磷灰石復合纖維支架治療感染性骨缺損[D];吉林大學;2017年
8 覃育接;神經(jīng)生長因子對大鼠骨缺損愈合影響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張敏;神經(jīng)生長因子與骨粉混合物對骨缺損愈合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楊再清;糖尿病對納米羥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復兔橈骨骨缺損影響的實驗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335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93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