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jié)周圍骨挫傷后疼痛評分與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及BME相關性研究
本文選題:膝關節(jié) + 骨挫傷。 參考:《遵義醫(yī)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研究膝關節(jié)周圍骨挫傷疼痛評分與關節(jié)液中TNF-α、MMP-2含量及骨髓水腫(BME)程度的相關性,分析膝關節(jié)周圍骨挫傷關節(jié)液中炎性因子TNF-α、MMP-2表達的臨床意義。方法:(1)收集遵義醫(y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y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30膝)單純膝關節(jié)周圍骨挫傷患者作為實驗組;選擇同期10例膝關節(jié)軟組織挫傷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予長腿石膏外固定制動、藥物消腫止痛及理療等對癥治療。(2)根據Lynch骨挫傷分型標準,將實驗組骨挫傷患者分為3組,其中I型組10例,II型組10例,III型組10例,并利用siemens MRI軟件測量MRI圖片BME興趣區(qū)面積(ROIA)。實驗組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別于入院時、傷后1月、3月進行疼痛評分及患側膝關節(jié)穿刺抽液檢測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對照組于入院時采用VAS評分法行疼痛評分,并行患側膝關節(jié)穿刺抽液測TNF-α、MMP-2含量。入院時實驗組與對照組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及VAS評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3)入院時各型骨挫傷TNF-α、MMP-2含量、VAS評分及ROIA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4)實驗組中各型骨挫傷不同時期TNF-α、MMP-2含量及VAS評分變化采用單變量重復測量方差分析。(5)實驗組不同時期TNF-α、MMP-2含量、VAS評分與ROIA行線性相關分析。(6)以實驗組VAS評分為應變量Y,以TNF-α含量為自變量X1、MMP-2含量為X2、ROIA為X3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1)兩組患者致傷原因、性別、損傷側別及傷后至入院時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入院時實驗組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VA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入院時各型骨挫傷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及VAS評分組間兩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ROIA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實驗組中各型骨挫傷傷后1月、3月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及VAS評分逐漸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實驗組不同時期TNF-α、MMP-2含量、VAS評分與ROIA行線性相關分析結果示:VAS評分與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774、0.419;與ROIA不相關,相關系數為-0.027;ROIA與TNF-α、MMP-2相關性較小,相關系數分別為0.080、0.056。TNF-α與MMP-2相關性較小,r為0.254,表明TNF-α與MMP-2沒有協(xié)同效應。(6)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實驗組VAS評分與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正相關(P0.05),與骨挫傷ROIA不相關(P0.05)。結論:(1)MRI顯示BME信號有助于膝關節(jié)周圍骨挫傷的臨床診斷,但BME不是引發(fā)膝關節(jié)疼痛癥狀的因素。(2)膝關節(jié)周圍骨挫傷患者VAS評分與關節(jié)液中炎性因子TNF-α及MMP-2含量呈正相關。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xpression of TNF - 偽 , MMP - 2 and MMP - 2 in the joint fluid of knee joint . Results : ( 1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TNF - 偽 , MMP - 2 and MMP - 2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05 ) .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NF - 偽 , MMP - 2 and MMP - 2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
【學位授予單位】:遵義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684.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克敏;徐建民;韓新祚;;膝扭傷后Ⅰ型骨挫傷的轉歸及其臨床意義的初期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年06期
2 陳羽;董英海;;膝關節(jié)骨挫傷的診斷及臨床意義[J];實用骨科雜志;2010年04期
3 劉婕;;低場強MRI對骨挫傷的診斷及應用價值[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蒯本剛;仲麗娟;袁黨;;低場強MRI在膝關節(jié)骨挫傷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2年04期
5 郭秦煒,敖英芳,余家闊,田得祥;急性前交叉韌帶斷裂合并膝關節(jié)骨挫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5年02期
6 靳國慶;劉玉霞;李麥福;王東林;;青少年膝關節(jié)骨挫傷及其附屬結構損傷的低場強MRI診斷[J];中原醫(yī)刊;2006年03期
7 宋敏;;低場強MRI在四肢關節(jié)骨挫傷中的診斷及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年29期
8 金貞花;鄧曉媛;李燕;;低場強MRI在膝關節(jié)骨挫傷的診斷及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年18期
9 潘榮雷;丁長青;;青少年膝單純骨挫傷20例診治與隨訪觀察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年33期
10 馬寧峰;;骨挫傷17例治療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安洪;;骨挫傷[A];全國骨科并發(fā)癥防治及新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克敏;徐建民;;膝扭傷后Ⅰ型骨挫傷的轉歸及其臨床意義的初期研究[A];第18屆中國康協(xié)肢殘康復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09年
3 秦海松;朱衛(wèi);;低場MRI在膝關節(jié)骨挫傷中的診斷價值[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與診斷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9年
4 陳煥慶;趙萬象;陳巖;季林美;徐志堅;;19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隱匿骨挫傷診治體會[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陳煥慶;趙萬象;陳巖;季林美;徐志堅;;19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隱匿骨挫傷診治體會[A];第一屆長三角地區(qū)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呂發(fā)金;羅天友;黃永火;李詠梅;方維東;李丹;;骨挫傷的臨床及MRI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7 嚴志漢;單小英;虞志康;蔡志勝;林嘉瑜;;膝關節(jié)骨挫傷的MRI診斷及其隨訪研究[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陳煥慶;趙萬象;陳巖;季林美;徐志堅;;19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隱匿骨挫傷診治體會[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9 龔美琳;;MRI不同序列在膝關節(jié)骨挫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10 雷新軍;;MRI診斷隱性骨折和骨挫傷的價值和意義[A];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任秋萍;雙能量CT對腕關節(jié)骨挫傷的診斷價值[D];南華大學;2016年
2 尤彬;膝關節(jié)周圍骨挫傷后疼痛評分與關節(jié)液TNF-α、MMP-2含量及BME相關性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7年
3 陳志斌;膝關節(jié)軟骨下骨骨挫傷動物模型的MRI與組織病理學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36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83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