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胺培南治療嚴重燒傷感染患者的療效評價
本文關鍵詞: 亞胺培南 燒傷感染 藥動學/藥效學 革蘭陰性菌 出處:《中國新藥雜志》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評價亞胺培南不同給藥方案治療嚴重燒傷感染的療效并推薦給藥方案。方法:應用蒙特卡洛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方法對亞胺培南治療嚴重燒傷感染的各方案進行模擬,設置%T4MIC大于40%為目標靶值,獲得累積反應分數(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評價療效并推薦給藥方案。結果:對于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亞胺培南500 mg q6h,1 000 mg q8h和1 000 mg q6h分別靜脈注射(iv)3 h給藥方案的CFR90%。考慮到臨床實際情況和患者的依從性,推薦給藥方案為500 mg,q6h,iv 3 h;對于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所有給藥方案的CFR90%,推薦聯合用藥。結論:亞胺培南治療嚴重燒傷感染,當日劑量相同時,增加給藥頻次和輸注時間可提高臨床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mi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 infection and recommend the regimen. Method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efficacy of imi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 infection. Setting T4MIC > 40% as target value, obtaining cumulative response fraction of response fraction, evaluating curative effect and recommending drug administration. Results: for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Imipenem 500 mg / q6h-1 000 mg / q8h and 1000 mg / q6h, respectively,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with CFR90 for 3 h. Considering the clinical situation and compliance of the patients, the recommended regimen was 500 mg / q6h iv for 3 h, and fo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Conclusion: when the dosage of imipenem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ame dosage on the same day,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time of infus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一中心臨床學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天津市衛(wèi)生計生委;
【分類號】:R6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鵬;張明諫;李小兵;張靜琦;王爽;;燒傷創(chuàng)面泛耐藥菌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6年04期
2 董振嶺;;不同亞胺培南輸注時間治療嚴重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年23期
3 孫夢茹;陳榮;錢卿;王明麗;鄒素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腎內科患者中的群體藥動學和蒙特卡羅模擬[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年02期
4 張炎;;不同亞胺培南輸注時間治療ICU嚴重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年31期
5 胥學冰;史昌乾;張博;程淑霞;宋家志;唐亦復;;燒傷后常見感染途徑及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分析[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6 周靜超;張睢揚;周丁華;童衛(wèi)杭;遲小華;王丹;;蒙特卡洛模擬優(yōu)化磷霉素的給藥方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年09期
7 吳干斌;張軍;周建華;李曉天;;蒙特卡洛模擬方法優(yōu)化氟羅沙星臨床最佳給藥方案[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4年06期
8 張娟娟;王英;張睢揚;馬建新;王東霞;甘樂文;;成人膿毒血癥患者不同負荷劑量的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藥動學/藥效學參數差異的研究[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年03期
9 方愛仙;;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分離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年09期
10 劉佳;許建國;陸強;;蒙特卡洛模擬優(yōu)化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治療方案[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娜;朱立勤;劉薇;葛婷悅;許高奇;廖莎莎;;亞胺培南治療嚴重燒傷感染患者的療效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17年07期
2 曹秀芳;馬晶晶;高杰;張險峰;朱建國;包健安;杭永付;;蒙特卡洛模擬評價老年人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中比阿培南的給藥方案[J];中南藥學;2016年10期
3 張維維;朱華勇;朱運林;巫莉萍;;亞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靜脈滴注時間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6年08期
4 孫朋輝;魯建飛;邱瑋晨;呂利群;;惡喹酸與諾氟沙星對異育銀鯽體內嗜水氣單胞菌的抑菌效果比較[J];水產科學;2016年03期
5 劉歡;朱華云;張勤;劉亮寶;何紅燕;陳嘉莉;;2013年~2014年康復科院內感染情況調查分析[J];醫(yī)學與哲學(B);2016年05期
6 鄭國雄;;亞胺培南不同輸注方法治療ICU膿毒血癥療效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年07期
7 張超;葉玉平;厲麗芳;林榮海;余國亮;;ICU患者重癥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年04期
8 廖莎莎;朱立勤;劉薇;葛婷悅;許高奇;楊建偉;;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天津地區(qū)常見致病菌感染的療效評價[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6年01期
9 黃艷芳;吳柳婷;羅潔麗;馬冬晴;李璐;胡鈺;;亞胺培南藥物利用評價標準的建立及應用[J];中國藥房;2016年02期
10 班華永;黃明政;;抗菌藥物優(yōu)化給藥方案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6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宏亮;袁金星;;亞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療老年肺部感染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及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年18期
2 余秋影;;老年慢性腦卒中并發(fā)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年11期
3 賴英俊;;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年16期
4 馬小波;梁朝霞;趙曉紅;張國明;張高明;徐慶雷;;泛耐藥菌的臨床分布及對策[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年10期
5 張長春;賈曉君;張淑敏;王萍;;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年12期
6 牛文博;于濱;丁源一;王貴英;于躍明;周超熙;;結直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病原學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年12期
7 馬玉海;徐阿炳;錢錦鋒;班吉鶴;孫德_";;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藥性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年12期
8 周九洲;馬媛;韋霖;;北京地區(qū)基層醫(yī)院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年11期
9 樓昌;方雪玲;邱峰;;重癥監(jiān)護病房泌尿系統院內感染病原菌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5年04期
10 尚旭明;王盛華;鞠瑛;;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秀蘭;128例燒傷感染診斷與防治的體會[J];哈爾濱醫(yī)藥;2003年04期
2 文詩平;聯合外用甲硝唑、山莨菪堿、慶大霉素治療5例燒傷感染[J];新醫(yī)學;2000年01期
3 肖光夏;我國防治燒傷感染的回顧與展望[J];中華燒傷雜志;2000年02期
4 易閩北;環(huán)丙沙星治療燒傷感染的療效[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01年05期
5 趙永健,鄧詩琳,劉群,蘇東;燒傷感染細菌流行病學特點分析[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6 劉建春;仙力素治療燒傷感染186例臨床報告[J];當代醫(yī)學;2001年07期
7 趙杰 ,王慶明 ,何云邦 ,保積臻 ,張西聯;高海拔地區(qū)341例嚴重燒傷感染的防治體會[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2年01期
8 李利平;燒傷感染[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4期
9 程金江;泰能治療特大面積燒傷感染24例[J];中原醫(yī)刊;2003年09期
10 辛乃軍,馬印東,賈軍,宋國棟,湯華林,尚興紅;112株燒傷感染菌菌群分布與藥敏分析[J];濰坊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宏志;楊蒙;;燒傷感染防治的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吳宏志;楊蒙;;燒傷感染防治的研究進展[A];第八屆西南五省一市燒傷整形學術會議暨貴州省醫(yī)學會燒傷整形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翟君鶴;于柏龍;;控制重燒傷感染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A];全國第三屆燒傷外科學術交流會議論文摘要[C];1991年
4 林才;劉政軍;;燒傷感染防治技術規(guī)范淺解[A];2012年浙江省燒傷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彭毅志;袁志強;;燒傷感染術語及診斷標準的商榷(英文)[A];第六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陳輝;;燒傷感染與控制[A];中國醫(yī)院協會第十四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7 張嫦娥;胡永莉;;燒傷感染的預防[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燒傷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7年
8 許偉石;肖光夏;;燒傷感染[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燒傷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7年
9 趙永健;鄧詩琳;劉群;蘇東;;燒傷感染細菌流行病學特點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燒傷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10 廖鎮(zhèn)江;;燒傷感染[A];第四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感染救治新進展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卓然;欣納星全新工藝治燒傷[N];醫(yī)藥經濟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閆沛;燒傷感染對機體免疫因子水平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2 黃圣杰;近三年我科燒傷感染細菌學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14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514705.html